長輩行動力下降是肌少症?中醫+營養這樣補救,重拾旅行夢!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你上一次去旅行是甚麼時候?許多長輩心心念念「要趁還走得動的時候出去玩」,不想等走不動、走不久了才空怨嘆。
根據台灣衛福部在2022年出版的統計,54 歲以上中老年人過去一年內曾經跌倒或摔倒的百分比為11.9,也就是每10位54歲以上的民眾就有1位曾經跌倒,而且有6%長者一年會跌倒不只一次。
中醫師董力巧指出,「跌倒」是老年人事故傷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跌倒後可能導致髖部骨折、頭部外傷、硬腦膜下出血、軟組織損傷,造成活動困難,臥床休養後更不良於行。沒有力氣走路、害怕跌倒、不敢出門、不好意思搭公車,影響了長輩們社交自由及心理健康,明明嚮往遊山玩水,卻因為肢體無力、平衡感及協調性的問題而故步自封、足不出戶,令人心疼。
肌少症自我評估表
根據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AWGS)提出亞洲最新的小腿圍量測指標,男性小腿圍<34 公分及女性小腿圍<33 公分,是肌少症的診斷標準之一。除了丈量小腿圍,還可以用身體組成分析儀了解肌肉量,如果肌肉質量指數(SMI)男性<7.0 kg/m2、女性<5.7 kg/m2,表示肌肉量是不足的。
除此之外,還需要考量肌肉功能是否正常,如果透過握力器量測得到男性握力<26kg、女性握力<18kg,或是步行速度<0.8公尺,也就是沒辦法在4分10秒內走完200公尺操場,即確診肌少症!
台灣肌少症盛行率高,65歲以上男性有23.6%患有肌少症,女性則是18.6%,大約5個長者就有1位患有肌少症,趕快運用上面的方式檢測自己有沒有肌少症的跡象!
肌少症發生原因與改善方式
但是為什麼會肌少症呢?董力巧表示,除了因為年齡增長自然衰退之外,營養不均衡、營養素不足、及運動量不足是台灣民眾最需要注意的問題。
如果想要好好改善肌少症,可以先從選對食物開始:
(1) 挑選優質蛋白質
其實依照衛福部統計,台灣人吃的蛋白質幾乎都足夠了,但是人體對於不同蛋白質的吸收率是不一樣的;挑選蛋白質評價標準(PDCAAS)越高的食物對身體的幫助更大。例如雞蛋、牛奶、黃豆/黑豆、瘦肉等優質蛋白質,吸收率會比富含膠原蛋白的雞爪、豬腳、未經烹煮的生魚片、生牛肉、還有穀類及堅果類的蛋白質來源來得好吸收利用。
記得,每日優質蛋白質的攝取量應該吃足1g/Kg(每公斤體重吃一公克蛋白質)。
(2) 搭配優質澱粉和好油
董力巧說明,除此之外,優質澱粉和好的油質也很重要,有均衡的營養才能好好長肌肉。
優質澱粉:糙米飯、地瓜、芋頭、馬鈴薯、南瓜
好油:好的植物油(亞麻仁油、苦茶油、橄欖油、酪梨油、葡萄籽油)、魚油
(3) 莫忘助肌肉生長的維生素D和鈣質
而幫助肌肉生長的維生素D和鈣質,大部分的台灣人都攝取不足,要記得多攝取高鈣食物如奶製品、黑芝麻、小魚乾、豆腐、豆乾、紫菜、深綠色蔬菜,以及富含維生素D的蛋黃、菌菇類、魚類(鮭魚、秋刀魚、吳郭魚)、鴨肉,也別忘了適度曬太陽。
除此之外,運動也很關鍵:
董力巧指出,運動要以增加肌肉訓練為主,因為重量訓練才能有效肌肥大,除了四肢之外,更不要忘記訓練穩定身體的核心肌群。推薦棒式、板式、熊爬等常見的訓練運動。
中醫觀點從脾虛著手,治療肌少症
董力巧認為,中醫說法,脾主肌肉,大部分的肌少症患者都有脾虛的狀況。
從脾胃運化水穀這個功能來看,以補氣健脾的中藥材調養脾胃,強健消化系統才能吸收攝取進來的營養,肌肉也才有力氣做事。除此之外也可以針灸刺激肌肉生長和修復,減少痠痛,或是按摩改善氣血循環。
其中特別建議按壓補養元氣的「長壽穴」-足三里穴。足三里在小腿外側,膝蓋下方,把手掌掌根對齊對側髕骨頂端,中指貼著脛骨,食指指到的地方,就是足三里的位置,每日按摩3次,每次揉壓3分鐘,增進腸胃及肌肉效能。
你下一次旅行甚麼時候出發呢?做好保養,勇敢踏出每一步吧!祝福每一位嚮往自由的靈魂,都能如願以償,不再舉步維艱。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快檢查「肌肉流失」的3大徵兆! 醫師教你「增肌最有效」的關鍵飲食
·腿部肌耐力不足走不動,還要小心中風!醫授「3動作」防肌少症 每天走O步就能逆轉
最新健康新聞
-
-
她不孕2年竟是甲狀腺惹禍 醫建議「這樣做」提高著床率
(7 小時前) -
病患快撐不下去「家屬想請乩童」 醫秒同意…目睹超離奇一幕嚇呆
(8 小時前) -
打一針撐半年 長效針劑搶救思覺失調患者
(8 小時前) -
臺東縣社區營養推廣中心、分中心聯合揭牌 擴大高齡營養照護服務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