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失敗真相曝光!蛋白質吃不夠才是主因
坊間很多減肥法都是用減少澱粉和蛋白質的攝取量,來控制減重、減肥,但許多人把澱粉和蛋白質的量都降低了,卻還是瘦不下來,有些人反而愈來愈胖,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根據雪梨大學最新的研究顯示,其實,計算熱量還不足以控制食慾或是體重,而蛋白質和體重控制的關係密切,因為蛋白質的比例多寡,才是降低體重的重要關鍵。
雪梨大學博士後研究員Alison Gosby博士表示,研究中要平均年齡24歲、體型纖瘦的男女,吃下3種不同蛋白質含量的飲食,分別是10%、15%及25%;研究對象在吃這3種比例的蛋白質飲食的4天內,除了研究提供的固定飲食外,對其他食物攝取並沒有設限。
研究結果顯示,10%蛋白質飲食者攝取的熱量,比15%蛋白質飲食者多了12%,這些人會傾向吃下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食物,體重增加的風險就會提高;而蛋白質含量從15%增加到25%時,對於攝取的總熱量,則似乎沒有影響。
Alison Gosby博士進一步說明,若飲食中的蛋白質含量太低,人們就會繼續吃,以獲得目標的蛋白質含量,這是所謂的蛋白質槓桿效應(protein leverage effect);這也就是說,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減少或限制蛋白質的任何飲食介入方式,反而會導致過度飲食,獲得更多熱量而變胖。
華盛頓大學營養主任Connie Diekman則表示,這篇研究為「攝取蛋白質讓我們有比較久的飽足感」提供了更多的證據;Diekman指出,每次進食都攝取一些蛋白質,可幫助人們有更好的食物選項,同時改變後續的飲食。
因此,想要減重的人切記,飲食中一定要有至少15%的蛋白質,並避免高脂與糖類食物,才能夠健康的把體重降下來。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減重不只是變瘦,產後媽媽與肥胖患者的共同挑戰:1件事是關鍵
.「黑麻油、胡麻清油」差在哪?專家解答 教你1烹調秘訣防苦味
最新健康新聞
-
-
高雄某高中8學生染水痘! 教育局:染疫教室未作為會考考場
(48 分鐘前) -
老寶貝變店員、童趣紙黏土 太保日照「指尖送愛」打造跨世代的幸福
(1 小時前) -
手術「救命凝膠」給付低挨罵 健保讓步了!拍板多付6000
(1 小時前) -
臺菲攜手研發醫學AI新亮點!助攻東協人工智慧研發、醫療數位轉型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