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8 | 常春月刊
藥物效果有限?非侵入性 rTMS 成為癌症神經痛另一選擇
30 歲的李小姐在乳癌手術後接受化學治療,沒想到治療過程中卻出現手腳麻痛、脹痛,甚至影響睡眠;化療結束後症狀仍未改善,經檢查確診為 化療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CIPN)。
CIPN 是化療常見副作用
台北慈濟醫院復健科主任洪怡珣指出,CIPN 是化療常見副作用,大約 3 到 4 成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麻木、針刺感、灼熱或冰冷感,嚴重時甚至影響走路平衡。雖然多數患者症狀會隨時間逐步緩解,但也有人在化療結束多年後仍持續受影響,甚至可能留下永久性神經損傷。
過去治療方式以口服藥物或電刺激為主,但部分病人療效有限,或因副作用難以持續。洪怡珣表示,近年來 「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rTMS)」 成為新的治療選擇。透過電磁脈衝刺激大腦特定區域,可調整神經迴路,降低神經疼痛。李小姐在接受連續五天的療程後,疼痛分數就從 78 分降到 20 分,效果相當明顯。
rTMS 屬於非侵入性治療
rTMS 屬於非侵入性治療,不需麻醉,副作用多為輕微的頭暈或頭痛。但若有心律調節器、頸部以上金屬植入或癲癇史等,則不適合施作。一般每次治療約 5 至 30 分鐘,建議 1 至 2 週完成 5 至 10 次療程,治療強度與部位則由醫師調整。
洪怡珣提醒,若化療後出現長期麻木、灼熱或針刺感,且傳統治療效果不佳,應尋求專業評估,及早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案,避免生活品質長期受影響。
(記者 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家族沒人有乳癌,我應該也沒事吧?常喝豆漿、吃豆乾容易得乳癌?沒檢查沒事,一檢查就罹癌?
.癌後疲憊不再忍耐!HER2弱陽性乳癌藥物結合3大對策,不再累到提不起勁
最新健康新聞
-
-
全台逾5成成人肥胖,提高多種癌症風險!減重藥物選擇多元,找對專科對症治療
(1 小時前) -
長期乾咳、走路喘,恐特發性肺纖維化找上門!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保平安
(2 小時前) -
開學「容貌焦慮」7成全怪青春痘! 逾30歲也有4成人難逃
(2 小時前) -
手術室冷氣絕對不能關?前刀房護理師揭「關鍵原因」2種情況才能關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