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處墜落臉部粉碎性骨折,醫師用1治療方法重建五官,工人感動:終於敢照鏡子!

46歲王姓建築工人日前在高處施工時,因地面濕滑不慎從5公尺高的平台跌落,臉部著地造成多處顏面骨折,整張臉腫脹變形,連嘴唇都深度撕裂,說話困難。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鄭旭棠表示,患者送抵急診時除了臉部重創,同時合併右股骨遠端及左股骨轉子間骨折。儘管意識清楚,但咬合功能已受影響,這類傷害不僅造成外觀挫折,還會牽涉進食、講話、張口甚至視力,是極易被忽略但後續影響深遠的複合性外傷。
他指出,高處墜落、車禍與重物撞擊等高能量外力都是顏面骨折常見原因。臉部骨骼雖然堅固,但結構精細,受到強烈衝擊後容易出現裂縫或碎裂。患者在受傷後往往會短時間內迅速出現腫脹、瘀青、臉部變形、咬合不正、複視,甚至可能因神經受壓導致麻木。
顏面骨折患者送醫後,必須先確認是否合併腦部、眼睛或頸椎傷勢,待生命徵象穩定,便會進行骨骼重建。王姓患者在骨科完成下肢骨折固定後,由整形外科接手臉部修復,醫療團隊選擇自口腔與眼下結膜進入手術,不在臉上留下任何可見切口。
鄭旭棠說,這種「隱形切口」手術視野狹窄,需要醫師非常熟悉面部解剖。團隊在極小空間內重建上頷骨、下頷骨及雙側顏面骨折處,並使用可吸收人工骨板與骨釘固定,讓骨架能逐漸穩定癒合。手術歷時數小時完成,術後護理人員看到患者臉上沒有外露傷口,也驚呼「完全看不出開過刀」。
王男後續逐漸恢復咬合與臉部線條,外觀也大幅改善,目前已能行走與正常進食。他感謝醫療團隊的細心與專業:「本來以為這輩子臉會歪掉,幸好遇到願意幫我重建每一個角度的醫師。」
鄭旭棠提醒,高處作業者是顏面骨折的高風險族群,一旦受傷,除了外觀變形,更牽涉骨骼、神經與視覺功能。若意外後出現臉部腫脹不退、咬合不正、張口困難、複視或局部麻木,應立即就醫,以免造成永久後遺症。現代顏面重建手術強調功能與外觀並重,若能早期處理,便能將傷害降到最低,協助患者重拾生活信心。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這5種水果」吃多恐加速骨質流失!醫示警 西瓜、榴槤都在列
·背痛、變矮恐是骨質疏鬆了!醫列「11大警訊」 快檢視你是否中招
最新健康新聞
-
-
研究:戒菸者記憶力、語言能力退化減緩!戒10年失智風險與從未吸菸者相似
(2 小時前) -
癌症死亡率降⅓最大絆腳石 中研院士帶頭提「肺癌防治三箭」
(2 小時前) -
台灣肝癌最大元凶B肝 是你嗎?醫界曝「斷層世代」風險最高
(3 小時前) -
BMI超過30體重超重,減重新選擇!胃內水球增加飽足感,可維持12個月
(3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