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前偷吃一口也不行?醫示警「禁食原因」:可能救不回來 連一口水都有危險

手術前醫師總是千交代萬交代要禁食,若是輕忽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尤其是老人家與小朋友不耐飢餓,容易違反規定。對此,秀傳醫療體系中區總院長黃士維醫師分享術前禁食的5大重要觀念,幫助大家建立正確的手術安全知識!
1、預防麻醉嘔吐不是小事
這可能是術前禁食最重要也最容易被誤解的核心概念!術前禁食的作用是「預防」麻醉併發症,不是醫師「故意刁難」患者。很多人一開始只覺得禁食幾小時沒什麼大不了,但仔細了解會發現,全身麻醉會抑制正常的吞嚥反射和咳嗽反射,這種保護機制失效通常持續到完全清醒,不像清醒狀態那樣能自主控制嘔吐。患者可能會發現手術前幾小時不吃不喝確實很難受,但這是「預防致命併發症」而不是「無謂的折磨」!
2、誤吸風險差異很大
為什麼不同手術禁食時間不同?因為麻醉深度和手術時間完全不同!我觀察到很多患者一開始以為所有手術都一樣,但實際上全身麻醉的誤吸風險遠高於局部麻醉,危險程度當然差很多。
・全身麻醉手術:需要禁食8-12小時,因為完全失去意識和反射能力
・半身麻醉手術:禁食6-8小時,雖然意識清楚但下半身無感覺
・局部麻醉手術:禁食4-6小時,主要預防緊急轉全麻的風險

3、胃排空時間有科學根據
術前禁食對時間控制格外嚴格:固體食物需要6-8小時完全排空,清澈液體需要2-3小時,但含脂肪食物可能需要12小時以上才能完全清除。正常的胃排空遵循生理規律,會根據食物種類、份量、個人體質而有差異,但麻醉藥物會進一步延緩胃腸蠕動。有些患者初期只覺得「少吃一點應該沒關係」,但隨著了解加深,會發現即使少量食物殘留,在麻醉狀態下都可能造成致命風險!
4、誤吸性肺炎後果嚴重
很多人以為術前偷吃一點東西不會怎樣,卻不知道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當胃內容物在麻醉中逆流到肺部時,會造成「誤吸性肺炎」,這種化學性肺部傷害雖然不像心肌梗塞那麼立即致命,但死亡率依然很高,特別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更要小心。
誤吸併發症的特色是:急性呼吸衰竭、嚴重肺部發炎、需要長期呼吸器支持、很難完全恢復肺功能。有些患者會發現原本簡單的手術變成生死關頭,卻不知道可能是術前「一口水」在「搗亂」!

5、緊急手術風險更高
最危險的情況是緊急手術無法充分禁食!車禍外傷、急性腹症等緊急狀況下,患者可能剛吃完飯就需要立即手術,這時麻醉醫師必須採用特殊的「快速誘導插管」技術,並使用藥物加速胃排空。緊急手術的挑戰包括:
・無法預知胃內容物多寡
・患者可能因疼痛或緊張影響胃排空
・某些急救藥物會延緩腸胃蠕動
・需要更高階的麻醉技術和設備

黃士維指出,觀察到很多家屬在急診室會說「他只是喝了一口水」,但在緊急手術中,這一口水都可能成為致命因素!記住這個原則:嚴格禁食保平安,偷吃偷喝風險大,最重要的是確實配合醫療指示!聰明的患者會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被一時的飢餓感影響判斷。手術沒有捷徑,但有正確的準備方式!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要開刀?醫嚴厲警告「這些藥物」術前千萬別吃 銀杏、人蔘、當歸都在列
·手術前不只要空腹!醫列「4點提醒」 其中「1事」常忽略卻攸關性命
最新健康新聞
-
-
南投縣國際身心障礙者日 宣導活動登場
(9 小時前) -
內向者常覺得活得累?專家揭露真相:害很多人覺得自己很糟糕
(9 小時前) -
跨越北歐3國、取經9大典範 臺大雲林分院以智慧與人本引領「健康台灣」
(11 小時前) -
洗腎還要吃藥嗎?高榮研究揭:自行停藥死亡風險激增
(11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