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0°
( 21° / 19° )
氣象
2025-11-28 | 常春月刊

香港居屋大火警示:從政治抑鬱到城市危機,台灣必須正視的10大教訓


香港居屋大火警示:從政治抑鬱到城市危機,台灣必須正視的10大教訓

文:楊聰財(國防醫學大學兼任臨床教授、精神健康基金會精神健康指數組召集人、台灣華人身心倍思特協會理事長)

一場在新界居屋延燒超過二十四小時的致命大火,不僅在香港火災史上烙下慘痛印記,更燒出了這個城市深層的「政治抑鬱」與社會焦慮。多人的罹難,讓香港社會在濃煙中反思:這把火燒的,不只是老舊建築的實體,更是集體心靈與政治環境的脆弱性。面對這場複合式的災難,我們必須從生理、心理、社會到精神靈性多面向進行梳理,同時,台灣也應從中獲得深刻的警惕與教訓。

心理與精神靈性層面的創傷與抑鬱

這場大火對香港人造成的影響,遠超過肉眼所見的殘垣斷壁。

1.創傷的蔓延:從生理威脅到心理重創

香港心理學會已呼籲市民要防止出現「二次心理創傷」。這場災難的慘烈細節,尤其是那段妻子困在火場的最後通話錄音,對目擊者、倖存者甚至一般市民,都可能加劇情緒困擾。生理上的威脅——居住於數萬棟「炸彈」般的舊樓中,不知何時會天降石屎或坐困火場——轉化為日常生活的長期性焦慮。

2.蔓延的集體抑鬱:社會的「不開心」指數

事實上,香港社會早已被陰影籠罩。根據「香港開心D」的調查,港人整體開心指數跌至 5.63分(10分滿分),創下近年新低。精神健康狀態令人憂心,超過一半受訪者有中度至重度的抑鬱情緒症狀,其中更有逾三成具有重度抑鬱症狀。特別是 25-44歲的中生代,開心指數偏低且跌幅最大。當超過三十萬人患上抑鬱症,這個老年社會也同時是個「抑鬱型社會」。這種抑鬱不僅是個人的,更是群體對未來、對環境、對政治無力感的投射,體現了精神靈性層面的虛弱。

生理與社會層面的系統性風險

大火所暴露的,是香港社會面臨的系統性生理安全隱患與治理困境。

1.危樓環伺下的生存威脅

這次發生火災的宏福苑,樓齡雖未達法定「危樓」標準,但也已四十二歲。但統計顯示,香港目前樓齡七十年以上的舊樓有超過一千一百幢,三十至六十年樓齡的更多達兩萬七千多幢。這些舊樓在消防、結構、管理上均存在巨大風險。香港市民長期在危樓環伺下生活,每日都面對著潛在的生理安全威脅。

2.「政治抑鬱」與治理的連動

大火讓港府和政治也陷入焦慮,形成一種「政治抑鬱」。當市民對居住安全、經濟前景、社會流動等外在環境的滿意度跌至谷底(對整體經濟狀況滿意度最低,僅3.78分),這種不滿和焦慮就滲入政治生活。特首李家超的新政若能藉此火情,振袖而起,針對危樓問題「開刀」,不僅能改善民生安全,也可能為香港帶來走出政治抑鬱的契機。

台灣的警惕與教訓:十個重點內容

從香港大火災暴露的深層社會與政治問題,台灣必須獲得以下十個層面的警惕與教訓,以強化自身的韌性與安全。

1.正視老舊公寓的都市危機: 台灣同樣面臨大量老舊建築的耐震與消防安全問題。需加速推動都市更新與危老重建的效率和獎勵機制,不能讓居住安全成為定時炸彈。

2.強化消防法規與落實執行: 必須針對舊式大樓、複合式用途建築(如住商混合)的消防設備、逃生通道進行更嚴格、更頻繁的檢查與執法,特別是針對逃生動線堆積雜物等違規行為。

3.重視社會住宅與居住平權: 香港的教訓提醒我們,高齡化與高房價會將民眾擠壓到次級、不安全的居住環境。台灣應穩定推動社會住宅,確保基層民眾的居住安全與品質。

4.建立全民心理韌性機制: 學習香港應對「二次心理創傷」的警惕,台灣應建立國家級的災難心理支援系統,並在社區、學校、職場推廣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對抑鬱情緒的敏感度。

5.關注青年與中生代的精神壓力: 台灣與香港類似,青年及中生代是社會壓力最大的族群。政府需積極改善經濟結構、提供職涯發展機會,以避免經濟困境加劇集體抑鬱。

6.活絡公民社會的互助功能: 災難發生時,政府力量有限。應鼓勵社區組織、志工團體在防災、救災、心理支持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形成社會互助的安全網。

7.提升政府的透明度與回應力: 「政治抑鬱」源於民眾對政府治理的無力感。台灣政府在公共安全、重大政策上應提高決策透明度,快速有效地回應民眾的焦慮與訴求。

8.推動精神靈性的關懷與照護: 除了物質生活,政府與社會應更關注民眾的精神靈性層面需求,透過文化、藝術、宗教等多元管道,幫助民眾找到意義感與連結感。

9.強化營建品質與監督制度: 針對新建案,應強化建材防火標準、提升施工品質的監督,從源頭確保建築物的長期安全,杜絕「豆腐渣」工程。

10.借鏡國際經驗建立風險評估: 台灣應將氣候變遷、社會變遷、高齡化等因素納入複合型災難風險評估,並定期更新,制定跨部門的應對計畫,而非僅限於單一災害。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台電示警「插座6用法」恐釀火災!電線太長綑綁超危險 吹風機也別插在延長線上
·高樓遇上火災如何逃生? 消防專家授「自救保命法」:快關窗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