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7° )
氣象
2024-06-26 | 早安健康

極熱夏至6款涼補聖品清暑又排濕!加按第一長壽大穴無病也強身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個節氣,介於芒種和小暑之間,今年的6月21日便是夏至。在二十四節氣中,夏至與冬至相對,同為陰陽轉化的重要日子。至,有極的意思,夏至代表著自然界的陽氣升發到極至,當日是一年當中日照時間最長的日子,平均氣溫超過28度。所謂夏至一陰生,夏至過後日照時間就會逐漸縮短,不過炎熱的天氣仍然會持續至小暑大暑。

翰鳴堂中醫診所賴睿昕中醫師表示,夏至養生關鍵在於健脾養心,可以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及芝麻葉,因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濕及清涼解暑作用。夏至亦可多喝消暑祛濕的湯水,冬瓜、赤小豆、扁豆及薏苡仁等都是夏天常用的材料,有助清熱解暑及利濕。

夏至天氣熱,人體出汗多易失津液。 夏至後天氣更加炎熱,容易造成消化功能降低,以至於消化液分泌減少,加上身體大量出汗、暑氣誘發內熱,可能會出現脾胃不和、肝火上升等情形造成胃口差。補養身體應以涼補為主,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茶),可清心涼血、解暑去熱,但苦茶使用的藥材多偏苦寒,多喝易腹瀉,也不宜過量。

賴睿昕中醫師說明夏至過後的「三伏天」,是外界及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機,中醫根據「冬病夏治」、「天人相應」、「內病外治」等觀念,將屬性偏熱的藥材,貼敷於人體相對應的穴位,稱為「三伏貼」。透過中藥對穴位的熱刺激,達到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增強免疫的作用。三伏貼,又稱三伏天灸,是一種傳統中醫療法,以冬病夏治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將中藥敷貼在特定穴位上治療秋冬發作的疾病。

賴睿昕中醫師表示三伏天人體陽氣最為旺盛,此時進行三伏天灸,氣血暢通,藥性易於深達臟腑,三伏天灸乘其勢而治療,往往可獲得良好的療效。通常貼於大椎、定喘、肺俞、風門、脾俞、腎俞等穴位,在身上敷貼辛溫、逐痰、疏通經絡的中藥,排除體內的陰寒,並且治療宿疾,能夠改善常常在冬天發作的過敏性鼻炎、氣喘等疾病,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因為具有驅寒溫陽的作用,所以特別適合「虛寒體質」的人。




推薦茶飲—養陰益胃消暑茶



材料:北沙參3克、玉竹2克、麥門冬2克、生地1克、玄參1克、薏苡仁5克

做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後放入500cc沸水中煮沸即可飲用

功效:沙參、麥門冬、玉竹、生地、玄參養陰清熱,薏苡仁健脾祛溼,合用可幫助修復消耗的津液。

穴位養身按摩



神門穴




  • 位置:手腕處,掌心朝向自己時,在小指向下延伸、手腕關節的橫紋處,有個骨頭之間的凹陷處。

  • 功效:神門穴有鎮靜安神、調節自律神經等功用。壓力會使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促使胃酸分泌,可能引起胃食道逆流,因此按壓有助平衡自律神經的神門穴,緩解情緒也有助消除火燒心的問題



足三里穴




  • 位置:位置在小腿前外側, 外膝眼下三寸(約四指幅寬)的位置。

  • 功效:此穴功能強大,是人體第一長壽養生大穴,既能調理腸胃又可改善兼強壯體質,堅持常常揉按或艾灸此穴,當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內關穴




  • 位置:位置在手掌後,腕上三指幅處兩筋之間。

  • 功效:常用於治療打嗝、胃痛、惡心嘔吐、血壓不穩定、冠心病、失眠、暈車、以及胸悶痛不舒服。夏至胸悶、胃痛、腸胃不舒服都可按壓此穴。



作者簡介:賴睿昕中醫師,現任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經歷包含三重保安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台灣中醫家庭醫學專科醫師、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師、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醫師。翰鳴堂中醫診所臉書粉絲專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夏至運勢3生肖財氣旺翻!夏至養生開運「7秘笈」下半年健康財運都得意

  • 中暑症狀與解除:輕微中暑症狀會發燒頭痛?多久會好?

資料來源:早安健康 https://www.edh.tw/article/36163

極熱夏至6款涼補聖品清暑又排濕!加按第一長壽大穴無病也強身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