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5° / 24° )
氣象
2023-12-05 | NOW健康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杜拜展開 減少碳排放量成焦點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杜拜展開 減少碳排放量成焦點

【NOW健康 連慧婷/台北報導】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目前正如火如荼在杜拜舉行,「減碳」是今年會議的討論重點,全球碳計畫研究團隊今(5)日發布《2023全球碳預算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再創新高,若要維持50%將升溫限制在1.5°C、1.7°C與2°C的可能性,依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只能再排放5年、7年及15年的時間。


台灣訂定減碳目標 專家盼能適當調整國內能源結構


由於減碳是當今各國重要責任,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環境經濟學與環境工程專家解析該份報告。專家指出,台灣並非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成員國、亦非《巴黎協議》締約國,因此台灣CO₂的減量目標並非為了遵循任何協議而制定,但若台灣要更好的訂定減碳目標及推動碳訂價,碳預算報告中各類型燃料的CO₂排放量增減變動,能指引台灣在淨零目標下,調配適當的能源結構。


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教授吳珮瑛說明,今年的碳預算報告一如過往是集結、綜整不同時間與空間的現有資料及方法論,而不同於以往的是今年首度將CO₂移除納入其中。報告非常技術性的逐一檢視構成碳預算中化石燃料CO₂排放、伐木的土地使用及土地改變的CO₂排放、大氣中CO₂濃度變動、海洋碳匯與陸地碳匯5大元素。


吳珮瑛解釋,今年報告書預估2023年化石燃料的排放將比2022年高1.1%、也比2019年COVID-19前高1.4%。涵蓋歐盟部分國家及其他共26個國家的化石燃料CO₂排放雖有降低,仍然難以抵減中國與印度的顯著增加,如此對於邁向淨零將不夠快也難以全面。


吳珮瑛表示,台灣若要更好的訂定減碳目標及推動碳訂價,碳預算報告中各類型燃料的CO₂排放量增減變動,能指引台灣在淨零目標下,調配適當的能源結構,但可能與台灣減碳目標及碳訂價機制的推定,未必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因為減碳目標的擬訂與淨零年的設定,還需視各國經濟發展的程度、階段、能源選擇的組合來決定,且碳訂價並非達減碳的唯一手段,還需要減碳技術、生活習慣或消費習性的改變。


2010年後全球總碳排放成長率呈現趨緩 台灣減碳成效仍不彰


北科大環工研究所永續創新與評估中心博士後研究員黃泓維說明,疫情結束後全球經濟復甦使碳排放成長,但從總體趨勢而言,相比1960至2010的成長率,2010年後的全球排放成長率已逐步趨緩,而主要原因在於這些歐美國家當年是「京都議定書機制」下的附件國家,在減量壓力與長期努力下,促使碳排逐漸減少,當然經濟不穩定以及俄烏戰爭的陰霾也可能對減量有貢獻。儘管歐美的碳排放減少,但其減少量被後續開發中國家主要2大國:中國與印度的成長量給削平。


黃泓維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減少以及碳匯增加,但其增加速度遠不如化石燃料的排放增加。如果全球需要進一步壓低碳排放量,則關鍵重點是中國的減量成效,這2年中國提出一系列政策,如「重點產業碳申報」、「全國性的碳交易市場」,但這些政策是否有助於中國減量成效則還得觀察。


黃泓維表示,台灣的排放現況與全球主要區域有些差異,我們自從2006年達到碳排放的顛峰(約2.7億噸碳排放),之後大致上維持在1個高原期。儘管我們設定了許多減碳目標,但從溫室氣體排放清冊的數據顯示,其實並沒有明顯的減碳成效。


此外,比起已開發國家已呈現減碳趨勢的情況下,我們的成效不佳,但相比高速發展的中國大陸跟印度,則是較好的。整體而言,台灣碳排放大致上維持在2.6至2.7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約為7000萬噸碳),如果換算成人均碳排放,超過每人3公噸碳,相比全球人均1.5噸碳,中國大陸人均2噸碳差上不少,僅比美國的4噸碳好。


更多NOW健康報導
▸植牙能用多久?牙醫師揭真相 口腔環境沒顧好恐白花錢
▸攝護腺肥大手術怕陽痿、射不出? 泌尿科醫師提新選擇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 醫級邦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