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生命終點如何抉擇? 民眾對「尊嚴死」態度漸開放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國內第1份「醫師協助死亡(PAD)」研究出爐,結果發現,86.2%受訪者支持「末期且無法緩解、長期痛苦的患者(晚期癌症)尋求醫助死亡,進一步分析顯示,持反對態者的4大族群為醫事人員、年長者、女性,以及具有宗教信仰者。
安樂死與醫師協助死亡有何不同? 專家解析定義、國際現況與台灣現況
早在8年前,知名電視體育主播傅達仁因晚期胰臟癌備受疼痛煎熬,至瑞士選擇加工死亡。上海一名患有紅斑性狼瘡的42歲女網紅因反覆發作,嚴重腎衰竭,於去年前往瑞士接受人工死亡。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端容表示,醫師協助死亡與安樂死均是透過致死藥物,讓受苦病人加速離世,差別是安樂死全程由醫護執行,而醫助死亡是醫師評估後,開立合適藥物與劑量,由病人自行服用藥物。
目前有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加拿大、西班牙等國支持安樂死、醫師協助死亡。瑞士、紐西蘭、澳洲則僅限於醫師協助死亡。陳端容強調,醫助死亡僅限用於罹患末期疾病、承受無法緩解之痛苦,且具備決策能力的病人,不是醫師動手結束病人生命,而讓病人在極端痛苦情境下,擁有自主決定的權利。
8成民眾支持醫師協助死亡! 台大公衛調查:晚期、長期痛苦病人應有選擇權
為了解國人對於「醫師協助死亡(PAD)」接受程度,台大公衛研究團隊執行「善終自主:臺灣民眾對醫師協助死亡的看法」調查報告,設定「病⼈已末期且無法緩解痛苦」、「病⼈雖⾮末期,但無法治癒且⻑期痛苦」、「嚴重認知障礙 」(如重度失智無法⾃理)等3種情境,受訪者是否支持「醫師協助死亡」。
結果顯示,對於「晚期、無法緩解⻑期痛苦的病人」可擁有「醫師協助死亡」權力的支持度最高,達86.2%。至於⾮末期,但無法治癒且⻑期痛苦的患者為79.6%。嚴重認知障礙,如重度失智無法⾃理情境者,另有72.6%支持「醫師協助死亡」。
面對生命終點民眾如何抉擇? 研究顯示:國人對於「尊嚴死」的態度逐漸開放
進一步分析發現,年輕⼈(20至39歲)、男性、無宗教信仰、正式照服員等族群明顯較支持「醫師協助死亡」。陳端容指出,近9成多受訪者高度支持「末期且無法緩解痛苦病人」有權利要求醫助死亡,其中又以照服員的支持度最高,原因在於真正瞭解失能失智者所承受的痛苦。
至於年⻑者、女性、以及擁有宗教信仰者,大多傾向「延命是孝道」,不能自殺,並非常重視家庭集體決策。值得一提的是,受訪的醫療人員不論處於哪一種情境,都不願支持醫助死亡,原因這與醫療人員職業倫理、法律層面相互違背。
這項研究反映出多數民眾害怕生不如死,希望接受善終自主,對「尊嚴死」的態度逐漸開放。陳端容呼籲,政府儘速開放社會對話與溝通,提升民眾對病主法認知程度。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春夏交替濕疹汗皰疹癢爆! 中醫內外兼顧擺脫皮膚搔癢
▸經常後腳跟痛? 復健科醫師教你7招緩解足底筋膜疼痛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最新健康新聞
-
-
台越國際醫學研討會 聚焦介入治療的最新進展
(1 小時前) -
女為備孕忌冰飲「只喝常溫可樂」結果惹心疼 婦科醫嘆:閉嘴就是最大善意
(1 小時前) -
壓力大掉髮竟是梅毒! 醫師:這三類掉髮最常見
(2 小時前) -
新生兒打呼超大聲!音量超過成人嚇壞家長 竟是「耳朵」長進喉嚨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