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也會罹患關節炎! 介入再生醫學增加關節重塑力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晚期的關節病變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可能發生,例如:運動員過度使用關節、因為意外事故受傷、自體免疫等內科疾病的後遺症或是骨腫瘤治療後的軟骨損傷,而造成疼痛、功能異常的關節病變。振興醫院骨科部關節重建科主治醫師黃祥霖表示,雖然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已非難事,但對年輕患者的治療而言,置換人工關節並非主要首選。
關節病變並非老人專利! 年輕關節炎患者治療非以置換人工關節為首選
因為全民健保的普及,台灣每年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量排行世界前幾名,再加上科技進步,人工關節介面耐用程度超過20年已不是問題。但是對年輕人來說,使用人工關節置換來治療嚴重的關節病變是最不得已的選擇,因為人工關節的使用年限仍有其限度,後續人工關節的重置更是一項辛苦且對周邊軟組織破壞更多的手術。
即使病人的關節軟骨受傷,如果外在輔以功能上正常之訓練,關節軟骨將會重新塑造為堪用的纖維軟骨。人體本擁有無限可能的再生自癒能力,若是輔以外在的訓練,延緩關節的退化,甚至逆轉關節損傷的病變及進程,並且在適當時刻以最新再生醫療及科技的介入,可以增加關節再生重塑的速率。
▲年輕患者罹患關節炎疾病的治療方式。(圖/振興醫院提供)
搶救年輕關節炎患者行動力! 歸納常見關節炎疾病的4種治療方式
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對於老年人、嚴重持續疼痛的退化性關節炎是一個快速有效的方式,但是對於年輕患者或初、中期的關節炎,卻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針對年輕人常見的關節炎疾病,各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及策略,可以延緩疾病的進程(詳見上方表格)。
▲年輕患者罹患關節炎疾病,透過整合性多方面治療策略配合復健訓練,可避免關節置換手術。(圖/振興醫院提供)
整合性多方面治療策略配合復健訓練 可望避免關節置換手術
關節炎疾病所帶來的疼痛,嚴重影響病患生活品質,但是切莫因恐懼手術而拖延就醫。特別是年輕或初、中期的患者,建議積極諮詢專科醫師並依照不同程度及不同位置的關節軟骨損傷,經評估後得出整合性多方面治療策略,例如:調整生活型態(減重、訓練肌力、維持正確姿勢等)、藥物甫以再生醫學,並配合復健訓練計畫、運動處方等,以完整有效的達到治療目標,且能延後或避免因關節損壞而必須接受關節置換手術。(文章授權/振興醫院)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春夏交替濕疹汗皰疹癢爆! 中醫內外兼顧擺脫皮膚搔癢
▸經常後腳跟痛? 復健科醫師教你7招緩解足底筋膜疼痛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最新健康新聞
-
-
113年度地方衛生機關防疫業務考評 臺東縣成績優異勇奪5項獎項
(56 分鐘前) -
糖尿病男頭暈嘔吐送急診 一檢「三條冠狀動脈全狹窄阻塞」
(1 小時前) -
二尖瓣逆流「新療法」心臟不停跳!醫揭「早期治療效果佳」優缺1表比較
(2 小時前) -
桃療政風室主任履新 李文浩用深厚實務經驗打造廉能環境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