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婦人罕見漂浮血栓突發中風 醫曝成功康復3大關鍵

【NOW健康 吳思奕/宜蘭報導】危險的腦中風如未在黃金時間送醫搶命,腦細胞缺氧損傷,可能導致肢體功能無法恢復。宜蘭1名50歲的張姓婦人去年底突發中風,半身癱瘓,幸好親友及時發現,緊急送醫後成功取出血栓,才得以在3個月內康復,恢復日常生活。至於能大幅度復原的關鍵,就是即時送醫、醫療處置得宜與病人的積極復健。
罕見漂浮血栓 延誤就醫恐致腦水腫或全身癱瘓
個案張姓婦人在自家經營雜貨店,去年12月一早如常在店內與客人閒聊,途中突然感到左側肢體無力,接著嘴歪眼斜出現癱瘓症狀。旁人驚覺不對勁,1小時內將張婦送往羅東博愛醫院急救,該院緊急安排神經內科醫師吳旻陽會診,檢查過後確診為缺血性腦中風,張婦的右側內頸動脈和同側較遠端的中大腦動脈都發生阻塞。
罕見的是,個案血栓的原發部位是頸動脈漂浮血栓,且血栓已出現脫落並順著血流移動至腦部,「漂浮血栓」在臨床上出現的機率僅為1%。吳旻陽解釋,漂浮血栓不僅相當罕見,若不即時處理,恐導致更大範圍梗塞甚至腦水腫或全身癱瘓,因此在與羅東博愛醫院放射診斷科醫師邱則誠一同評估後,採取「動脈內機械取栓術(EVT)」,快速清除頸動脈原發血栓,以避免後續更嚴重的阻塞發生。
手術後,個案成功恢復順暢地血液灌流,且意識狀態清楚,肌力也有所改善。更重要的是,個案在住院的2個月期間內,積極持續配合復健。羅東博愛醫院復健醫學科醫師王靖宇指出,個案在初次進行復健訓練時,中風嚴重程度(NIHSS-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腦中風評估量表) 為12分,但出院時已降至3分,整體功能評估由原本的「嚴重殘疾」等級改善至「接近正常活動能力」等級。
腦中風恢復3關鍵 即時送醫、處置得宜與積極復健
吳旻陽指出,病人能在短時間內順利康復的原因主要有3點,第1是及早送醫,有助醫師有充足時間進行正確診斷;第2是醫療處置得宜且即時;第3則是積極配合復健。邱則誠說,急性腦中風黃金救援時間為4.5小時,個案在中風發生1小時內就送醫,當時僅手腳無力,腦部損傷面積還不算太大,受傷的腦細胞可藉由周邊健康腦細胞「協助補位」,因此術後才得以順利康復。若時間拉長,恐造成更多不可逆的神經功能傷害。
至於復健的部分,一般來說,中風後3個月內為黃金復健期。個案在這3個月內定期就醫接受復健治療,改善身體功能,術後2個月後即可行走,3個月幾乎已恢復正常生活。羅東博愛醫院院長王文斌表示,羅東博愛醫院為宜蘭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具備急重症診斷與治療處置能力,此次由腦中風暨腦血管介入治療中心團隊從送醫、手術治療到術後復健一條龍全到位,為成功救治重症個案的典範。他也呼籲,一旦出現疑似中風徵兆,千萬別猶豫拖延,儘速就醫才能讓醫護人員有更充裕的時間診斷與治療。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每3人就有1人罹患乾眼症! 乾眼症的症狀不只是乾、癢
▸經常後腳跟痛? 復健科醫師教你7招緩解足底筋膜疼痛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
最新健康新聞
-
-
屏東縣免費心理諮商服務 守護民眾心理健康
(3 小時前) -
新冠疫情升溫 滿6個月以上民眾踴躍接種疫苗
(4 小時前) -
陳奕迅染新冠「港台疫情持續增溫」 醫籲打疫苗因應5、6月高峰
(4 小時前) -
精準醫學》同樣看病,為何醫師說法南轅北轍?曾嶔元:科學只渡有緣人,治療主導權在病患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