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21° / 17° )
氣象
2025-02-12 | 健康醫療網

【2025外科醫學會年會】經驗傳授、與國際接軌 讓年輕外科醫師增意願投入專科領域

【健康醫療網/記者呂佳恆報導】台灣醫療面臨「五大皆空」是過去幾年到現在一直難以走出的困境,除了少子化因素,健保給付是主要關鍵一環,其中在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科中,外科也是處於弱勢的一科,不僅工時長,也常得接手重大手術,造就外科醫師缺少人力加入;社團法人台灣消化系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暨成大醫學院院長沈延盛醫師指出,包括門診、外傷、急診等一般醫療佔75%都是消化系外科醫師所負責,因此下一步應是想辦法提高外科醫師手術收入,而這也與手術品質、國人壽命以及吸引人才加入此領域等影響環環相扣。



專科領域培養新進醫師 開設班次精進手術技術



「每年皆會開設班次讓年輕醫師進行手術訓練。」因應外科手術人力缺乏,以促進消化系外科醫學研究與臨床醫療水準所組成的台灣消化系外科醫學會,持續在專科領域上培養新進醫師;沈延盛院長提及,隨著機器人手術蓬勃發展,有更多手術技巧以及器械使用需要持續精進,透過開設班次的方式,讓會員採以動物手術的練習,一方面精進手術技術,另方面也能增進手術安全性。



智慧醫療新知如雨後春筍 鼓勵外科醫師投入學術研究



沈延盛院長說明,不僅要跟上新興治療,在學術知識也要逐步展開,尤其進入到智慧醫療的年代,但多數外科醫師大多時間仍投入於手術,也使得近十到十五年在發表相關研究文章上呈現遲滯現象,甚至落後於其他內科醫師,因此學會也開辦相關合作以及班次,讓會員透過更多的接觸與討論,幫助他們未來能有意願持續進修甚至投入研究。



不同專科領域相互研討 增加臨床治療應變能力



台灣消化系外科醫學會這幾年早已辦過不少活動,讓年輕醫師能加緊腳步持續投入學習,甚至運用於臨床治療;沈延盛院長舉例,曾舉辦腸胃道年會,提供學員與機器人手術接觸機會,並針對手術與病人安全進行討論,其中為了讓外科醫師能與多個醫院合作臨床相關試驗,也曾將肝癌、胰臟癌以及胃癌等疾病合併開會,討論像在肝癌上各種標靶、免疫治療上,如何與外科手術配合等議題,幫助外科醫師即便面對不同疾病也能擁有應變能力。



臨床經驗持續傳承 助年輕醫師提升手術技術



「怎麼使手術與研究的成果傳承給年輕一輩是關鍵。」投入胰臟手術與研究將近二十年,沈延盛院長成功延長患者存活率,甚至也發表許多傑出的研究成果,也不藏私的分享給年輕醫師;他分享「我從兩年前開始,每兩三個月就會開會一次,透過會議將手術相關經驗傳授給年輕醫師,藉由定期訓練,讓外科醫師也能跟得上腳步,甚至有機會與國際接軌。」



與各國合開課程、參與國際會議 與國際接軌不遺餘力



事實上,外科醫師如何與國際接軌,台灣消化系外科醫學會也早已不遺餘力;沈延盛院長指出,除了曾與日本消化系外科合作開辦關於胰臟癌、膽道癌等課程,預計今年也將出團參與美國消化系外科年會,鼓勵年輕醫師多參與,甚至未來有機會共組臨床手術或研究的團隊,不過這還是得回歸到現實面,近十到十五年受限於健保影響,外科醫師薪水、手術費用不高,也相對減少出國參與國際醫療會議的意願。



實踐「健康台灣」目標 專家:將篩檢落實於基層



此外,面對2025年超高齡社會加上少子化的雙重挑戰,也考驗著政府推動的「健康台灣」的目標是否能逐一實踐;沈延盛院長建議,無論是代謝症候群或癌症篩檢等檢查都得從基層開始做起,而非將所有病人都送到醫學中心,換言之,透過醫學中心照顧鄰近的地區診所,透過推廣篩檢、提高陽追率,以避免病患重複看診,善用政府已建立的醫療系統 ,三段五級的衛生概念,且利用AI力量,完整建立好基層到醫學中心系統,也能避免浪費健保成本。



【2025外科醫學會年會】經驗傳授、與國際接軌 讓年輕外科醫師增意願投入專科領域


【延伸閱讀】

立足台灣 邁向國際!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推動微創醫療新里程

【2025外科醫學會年會】血管外科實力再升級!國際接軌與創新突破並行 挽救更多生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23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