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一天超過8次? 當心罹患「膀胱過動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走沒幾步,就突然好想尿」、「半夜一直被尿意叫醒,睡不好」許多患者飽受頻尿、急尿和夜尿困擾,白天動輒跑廁所,晚上也常因尿意中斷睡眠,導致精神不濟、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一天上廁所超過 8 次 當心罹患「膀胱過動症」
門諾醫院泌尿外科醫師江景翔提醒,國際尿控學會針對頻尿雖未給出嚴格數字,臨床上一般把一天排尿超過 8 次當作評估頻尿的參考指標。只要在主要睡眠期中起床排尿 1 次以上,即符合夜尿定義;不過多數患者超過 2 次後,對睡眠品質影響更明顯。民眾若一天上廁所超過 8 次,夜間起床排尿 1 次或以上,且常有難以延遲的強烈尿意甚至漏尿,就要特別留意是否罹患「膀胱過動症」,應儘早就醫。
江景翔醫師表示,根據國際尿控學會定義,膀胱過動症的核心症狀是「急尿」,通常伴隨頻尿和夜尿,可能合併或不合併急迫性尿失禁。「膀胱過動症」主要是膀胱在尚未裝滿尿液的情況下,就提早傳送尿意訊號給大腦,或膀胱肌肉出現不正常收縮,患者會突然感到強烈的「想尿」,卻難以忍耐。雖然膀胱容量在檢查中可能仍屬正常,排尿流速也不一定有問題,但卻頻頻受到強烈的尿意干擾。
混合型膀胱障礙 「過動」與「無力」共存
江景翔醫師說,除了過動,膀胱也可能呈現「無力」狀態,例如排尿不完全、尿速慢、大量殘尿滯留都屬此範疇。有些病人甚至同時存在「過動」與「無力」的混合型膀胱障礙,因此臨床診斷必須更謹慎。
江景翔醫師提醒,台灣膀胱過動症盛行率約 16%,實際上並不罕見。然而,「膀胱過動症」並非單一疾病,可能還包含間質性膀胱炎、非細菌性膀胱炎、慢性骨盆疼痛等因素,病因尚未完全釐清,因此治療效果會因人而異,需要個別化調整。
藥物治療改善 調整生活習慣及「膀胱訓練」
目前常見的治療方式包括「生活習慣調整」如限制咖啡因、酒精,並減少晚間水分攝取。「膀胱訓練」定時排尿、漸進式延長排尿間隔,以增進膀胱耐受度。「藥物控制」使用抗膽鹼藥物或 β3 受體促效劑,幫助穩定膀胱肌肉。「電刺激或肉毒桿菌注射」針對症狀嚴重且藥物效果不佳者。
「很多人誤以為排尿問題是老化的自然現象,忍一忍就好,但其實這種觀念可能延誤治療。」江景翔醫師強調,膀胱過動病因可大可小,有些問題長期未處理,可能膀胱功能恐進一步惡化,甚至影響腎臟健康。建議一旦出現困擾日常生活的急尿、頻尿或夜尿症狀,就應該主動就醫,接受完整評估。
【延伸閱讀】
50歲婦午茶喝到一半「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 就醫才知罹膀胱過動症
過年出門旅遊一直跑廁所?「膀胱過動症」快按摩這2穴位 1運動助緩解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493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最新健康新聞
-
-
60歲婦「丈夫女兒相繼離世」 !原因竟是肝硬化 醫呼籲做1事很重要
(6 小時前) -
減重改吃海鮮卻讓痛風找上門?醫師分享親身經歷 推「1飲品」助排尿酸
(6 小時前) -
486先生談「40歲就確診糖尿病」 回憶確診過程嘆:年輕時「這些食物」吃太多了
(7 小時前) -
大腦累到不行卻腿抽筋失眠 專家建議放1物有效改善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