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0° / 28° )
氣象
2024-06-05 | 每日健康

膝蓋痛5大原因曝!醫揭「1疾病」易忽略:導致行動能力下降

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膝蓋痛的情況,有時可能是運動後突然感到酸痛、有時是因為意外跌倒或碰撞而導致,又或是每到變天就會聽到長輩抱怨膝蓋不舒服等。膝蓋負責支撐全身的重量,在行走、跳躍、跑步和蹲下時提供良好的活動度,因此當膝蓋不舒服時,會對生活造成嚴重不便。



膝蓋痛5大原因曝!醫揭「1疾病」易忽略:導致行動能力下降


膝蓋不舒服,對生活造成許多不便。(示意圖 / Shutterstock)


而造成膝蓋痛的原因可說是五花八門,找到真正的原因並及時改善也就相當重要。嚴可倫醫師在其臉書專頁《有溫度的嘮叨 台中光田骨科 嚴可倫醫師 脊椎關節骨鬆專業 - 骨筋中外》分享了五種常見的膝蓋痛原因:



1. 過度使用


在骨科門診中,年輕人因膝蓋痛而求診的情況十分常見,大部分都是因為過度使用膝蓋。特別是在進行球類運動或重訓時,負重過度或反覆做衝刺彈跳等動作,容易造成膝蓋負擔,導致膝蓋出現痠痛和刺痛等不適。跑者膝和鵝掌肌腱炎等問題,都是因為過度使用膝蓋導致的。



2. 韌帶肌腱軟骨損傷


這個屬於已經受傷的膝蓋痛,最常見的類型包括十字韌帶損傷及撕裂、半月板撕裂或膝蓋積水等。除了可能出現疼痛、腫脹及無力等症狀外,甚至可能伴隨著活動受限。若沒有及早治療,還可能導致慢性損傷,進而引發退化性關節炎。



3. 退化性關節炎


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過度使用膝關節導致軟骨磨損,以及骨頭間逐漸失去彈性和潤滑,就可能引起膝蓋疼痛和腫脹等不適感。當症狀惡化時,上下樓梯、行走活動或氣候變化劇烈時,膝蓋的不適感會變得更加明顯。



4. 痛風


痛風是一種急性的關節炎,症狀包括關節紅腫、發熱或劇烈疼痛等,主要原因是尿酸結晶堆積在關節。高普林飲食、攝取過多糖分、飲酒或壓力都是導致痛風的因素。若未妥善控制,可能導致關節變形,甚至引發痛風性腎病變、尿路結石和高血壓等疾病。



5. 肌少症


人體的肌肉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這也使得罹患肌少症的風險大幅提高。肌肉不足會導致四肢無力,降低保護關節的能力,以及引發膝蓋關節韌帶過度受力而疼痛,還可能導致行動能力下降,或跌倒風險增加。建議培養規律的運動習慣,以及攝取足夠營養,以促進肌肉生長,同時提升肌肉力量。



膝蓋痛5大原因曝!醫揭「1疾病」易忽略:導致行動能力下降

任何膝蓋不適,都應該及時尋求專業意見,並采取適當的措施進行治療和管理,才能重拾健康的膝蓋和生活。


延伸閱讀
癌症年會驚現「抗癌益菌」! CBM588聯合免疫療法延長肺癌存活期?
台人最愛早餐TOP 10:清一色都是「高碳水」! 營養師示警:吃完工作效率恐變低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