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4 | Heho健康
糞便帶血不一定是痔瘡!臺大名醫梁金銅解析腸癌風險因子|Heho Topics
多年來,大腸癌發生率一直位居台灣十大癌症之首,且根據國健署發布之癌症登記年報可以發現,大腸直腸癌每年新確診數,從民國 89 年的 7213人 到 109 年的 16829 人,足足成長兩倍以上。
大腸直腸外科權威梁金銅醫師表示,此跟三大原因有關:
(一)人口結構老化
(二)飲食習慣改變
(三)篩檢率的提升
而腸道健康與飲食息息相關,減少攝取可能對腸道造成刺激的食物,如高脂肪含量的肉類、油炸物等,更可以協助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但其實有一些病友也覺得困惑,為什麼自己飲食一向清淡健康、癌症還是找上門?梁金銅醫師表示,飲食不當確實是大腸癌的風險因子,然而,致癌原因並非只有飲食,如果真的不幸確診大腸癌,及早發現並獲得確切醫療介入,更是維持生活品質的關鍵。
很多人會在出現血便這類比較明顯的徵兆時才提高警覺,事實上,腫瘤位置長在腸道的左側或右側,也會影響症狀表現,梁金銅醫師提到,腫瘤長在右側症狀相對不明顯,如果出現不明慢性貧血現象,仍需提早就醫或是定期安排糞便潛血及大腸鏡等檢查!究竟哪些大腸癌高風險族群要注意?幾歲要開始做大腸鏡檢查?又該怎麼分辨痔瘡出血和血便?
更多精彩內容都在 10/3 晚間8點 Heho YT 《Heho Topics》。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
精準尖端醫療、成就健康平權! 臺大醫院「元宇宙科技」應用展亮點
(13 小時前) -
加國商人脊椎退化寸步難行! 來台接受1手術恢復健康
(14 小時前) -
超高齡銀髮族硬舉大賽登場 老人家肌力訓練沒問題嗎?
(14 小時前) -
人畜共通布氏桿菌病屏東乳羊場現蹤 疾管署曝預防措施
(1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