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7°
( 17° / 16° )
氣象
2023-10-25 | Heho健康

早產兒比例持續增加!醫提醒:注意 6 大併發症避免終身後遺症

早產兒比例持續增加!醫提醒:注意 6 大併發症避免終身後遺症

目前全球正經歷少子化,台灣也不例外,現況是新生兒出生率低、死亡率卻高。而新生兒的死亡原因中,於 0 天死亡的比例最高,多與早產、先天遺傳疾病,或受母親妊娠期間併發症影響等有關。兒科醫師指出,近年早產兒在新生兒占比越來越多,因此注意他們的併發症,由專責團隊及時給予治療相當重要。

新生兒的死因與周產期間呼吸疾患、早產、低出生體重有關,當出生數下降,早產數卻增加,即代表其死亡率有上升的可能。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柯申指出,我國生育率持續探低,新生兒中的早產兒比例卻不斷攀升,目前台灣新生兒死亡率也的確有升高的趨勢。

產婦持續高齡化,讓早產兒比例不減反增


巴掌仙子有多少?因產婦持續高齡化,早產兒比率不減反增,2016 年在新生兒中的占比為 10.73%,此後一路增加,到 2020 為止,已來到 11.58%。柯申指出,2020 年,全球約有 1300 萬名嬰兒早產,而它也被認為是造成小於 5 歲兒童死亡的最主要頭號原因。

早產和低出生體重的新生兒,與孕婦本身生產狀態有關,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部主任周弘傑分析,原因包括高齡、人工生殖輔助受孕及多包胎。高於 35 歲生育即視為高齡產婦,近年在孕婦的佔比越來越高,而 20 至 34 歲的孕婦比例正在減少,英國高齡產婦占比為 19.3%、瑞典 21.3%,我國則高達 38.5%。

高齡產婦的增加,代表妊娠期間的疾病發生率將提升,而相關產科併發症包含羊水栓塞、產後出血、妊娠高血壓等,與新生兒出生後的健康息息相關。

早產寶寶容易出現 6 種併發症


去年台灣的新生兒死亡率高達千分之 2.8,其中有達三分之一的新生兒死亡發生在出生後 24 小時內。周弘傑也提及,若以天數區分新生兒的死亡,新生兒於 0 天死亡的比例最高。整體來說,其死因多與周產期的呼吸和心血管疾患、與妊娠長短有關的胎兒疾病(如早產、低出生體重)、先天疾病、變形及染色體異常、周產期其他疾患或畸形、母體周產期併發症有關。

因此提升新生兒醫療照護品質是重要的,尤其是早產兒。柯申說明,懷孕未滿 37 週出生的孩子即為早產兒,要特別注意的部分是,早產兒因為各個器官不成熟,容易出現各種併發症,如下:
  • 缺氧
  • 感染
  • 腦出血
  • 心臟問題
  • 慢性肺疾病
  • 壞死性腸胃炎
  • 若有早產風險,父母在產前產後需注意這些事


    柯申指出,為了減少早產兒發生遲緩與失能的比例,孩子出生前後,都必須做好相關醫療照護,家長自己也得有所警覺,比如嬰兒出生前,需要注意產程變化。如果在懷孕期間有發現早產風險,就建議選擇具有早產兒照護能力的醫院進行生產,孩子出生後也能由專責團隊照顧。

    這群寶寶非常需要專門照顧早產兒的醫療團隊,因為讓早產兒們「活下來」並不是全部,最希望的是每個孩子都可以活得健康。柯申提醒,孩子在上述併發症的影響下,若未接受及時的評估與治療,可能會留下終身的後遺症,如呼吸要依賴呼吸器、發展遲緩、臥床、無法自行經口進食等,對其一輩子的健康影響至關重大。

    不僅如此,柯申補充,寶寶出院後的長期追蹤也十分重要。透過定期追蹤早產寶寶出院後的狀況,可以讓醫療團隊們及早發現寶寶們出現發展遲緩的地方,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及時讓早療團隊介入,能讓寶寶能發揮最大潛力,活出有無限可能的燦爛人生。

    在這個出生率創新低、新生兒死亡率卻攀升的年代,早產寶寶的健康不僅和孩子與家庭的福祉有關,更是重要的國安問題。柯申表示,為了提升早產兒存活率,除了醫療單位要不斷精進照護品質之外,國家公共衛生政策更要提倡孕產婦照顧與產檢重要性,小心得預防早產的發生,勝於早產發生後的治療。

    早產兒比例持續增加!醫提醒:注意 6 大併發症避免終身後遺症

    文/陳韋彤 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柯申

    延伸閱讀:

    台灣新生兒死亡率高於日韓 2 倍!想降低死亡率有兩大關鍵

    2022 年每千個寶寶有 2.8 名無法存活!出生呼吸困難致死、先天疾病其實都有機會預防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