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不是無病呻吟!她全身疼痛都是因為「這個」疾病造成
如果有長期難治的疲累、失眠、健忘或憂鬱等症狀,小心可能罹患了「纖維肌痛症」。醫師表示,纖維肌痛症是慢性疼痛的大魔王,患者全身會出現廣泛性的疼痛,痛點分佈於較大關節的軟組織上,例如:肌肉、肌腱、滑囊等地方,如果家中長輩「喊痛」超過三個月,建議盡快就醫檢查。
張女士(化名)是忙碌的職業婦女,長期工作與家務兩頭燒,平日有肩頸痠痛的小毛病,近來覺得全身到處疼痛、無力且疲倦,連帶造成情緒低落,讓家人擔憂不已。振興醫院復健科主任陳建成表示,張女士並非只是單純筋骨問題,可能是罹患了纖維肌痛症。
陳建成強調,纖維肌痛症病人的共同特點是耐痛度差,一般人的肌肉可承受壓力約為4公斤,而患者此症的病人即使肌肉承受不足4公斤的壓力,仍會發生極度疼痛的反應。纖維肌痛症不易診斷,許多病人遊走於嘗試骨科、神經內科、復健科、過敏免疫風濕科及心臟科,花費大把時間與醫療費用才被確診。
纖維肌痛症不是無病呻吟
衛生福利部基隆院長陳韋達表示,纖維肌痛症病人常被認為是無病呻吟,過去不少明星也曾為此症困擾不已,像美國知名女藝人Lady Gaga因為纖維肌痛症而暫離歌壇;藝人朱孝天曾自曝多年來深受纖維肌痛症所苦,導致他無法拍戲。
很多人以為纖維肌痛症是罕見的疾病,事實上它並不罕見。根據調查,此症的盛行率約為2-3%,也就是每100個人就有2、3人有此困擾。陳韋達說,任何人都有可能發生纖維肌痛症,其中女性罹患機率高於男性,好發年齡以50-60歲最多。
病因複雜,「壓力」也是致病因子
為什麼會引起纖維肌痛症?陳韋達說,根據臨床觀察,纖維肌痛症的成因,就像《終結慢性疼痛》一書中提到的偏頭痛,也是先天遺傳體質與後天環境因素兼具。其實,這兩種慢性疼痛都屬於「傷害可塑性疼痛」,大腦結構並沒有明確的組織損傷或結構改變,主要是功能的改變。
在先天遺傳方面,臨床觀察發現,纖維肌痛症有家族遺傳傾向。病患的子女,常常也對痛覺敏感或有類似病況。至於後天環境因素,各方研究都顯示,以「壓力」為最重要的致病因子。由於纖維肌痛症好發在中年,這個年齡層,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外有工作、內有家庭,相互疊加,有可能引發纖維肌痛症。
纖維肌痛症有哪些症狀?
臨床上,纖維肌痛症的症狀相當多元,大致可略分為以5大症狀:
廣泛性疼痛
廣泛性疼痛是纖維肌痛症最主要的核心症狀,持續時間依定義需長達3個月以上,但臨床上大部分的病人都痛好幾年甚至幾10年。病人所感受到的痛是身體多處疼痛甚至全身疼痛,而非局部性疼痛,除了肢體會痛,前胸後背會痛,還會頭痛 (尤其是偏頭痛)和下腹痛。這種痛可以是自發性的痛,也包含壓痛等被觸發的痛。
疲累
纖維肌痛症還有一種最重要的症狀即是疲累,包括身體的和心理的疲累。身體的疲累就是指疲勞,而心理的疲累是指一個人沒有辦法有效應付外在的壓力,久了就是我們常說的:心好累。總之,身心的疼累,讓病人無法聚精會神,永遠一副無精打彩的樣子。
失眠
睡眠品質不佳有三個層次:睡不著、睡不久、睡不好。睡不著是指入睡困難、睡不久是指睡眠時間很短、睡不好則是指睡眠品質不好。結論就是病人因為上述三個因素而得不到好的睡眠,在清醒後感受不到神清氣爽、活力百倍。
健忘
纖維肌痛症病人最常抱怨的症狀之一還包括記憶力或認知功能退化。陳韋達說,近幾年因為新冠肺炎的後遺症「腦霧」一詞大紅特紅,其實,腦霧在過去常常用來描述纖維肌痛症的病人無法思考、記憶變差,忘東忘西、糊裡糊塗,感覺上大腦好像起了一層霧,不太靈光。
根據陳韋達團隊近年的研究發現,纖維肌痛症病人的認知功能變差主要是記憶力、執行能力及語言功能。當然,這些記憶力退化都是可逆的,只要纖維肌痛症改善,這些認知症狀就會緩解。
憂鬱
纖維肌痛症的病人幾乎都有憂鬱的症狀。陳韋達的團隊過去的研究也發現,纖維肌痛症的病人,有相當的比例曾有自殺的想法或企圖。不過,多數的門診病人並不是重度憂鬱,而是因為長期慢性疼痛的折磨、生活功能大受影響而表現出憂鬱的症狀。其實,除了憂鬱之外,有焦慮的病人比例更高。
常見3共病,從頭到腳都不對勁
除了上述5症狀外,纖維肌痛症還會合併許多「共病症」,也就是常常和纖維肌痛有關,會一起出現的疾病。陳韋達強調,這些共病症對病人生活品質的影響,有些不亞於纖維肌症的五大核心症狀。臨床上幾個常見的共病症,包括:
1、大腸激躁症:病人會反覆性腹痛、脹氣、腹鳴、腹瀉及便祕。
解便時感覺未完全排空。是一種腸蠕動功能障礙,會受情緒或壓力而誘發及惡化。
2、間質性膀胱炎:三大症狀是頻尿 (1 天可高達數10次,且每次尿量少)、急尿 (感覺必須立刻排尿)、下腹痛(伴隨壓迫感或痙攣)。也是一種功能性障礙,會受情緒或壓力而誘發及惡化。
3、不寧腿症候群:病人在睡覺時,常有腿部痠麻、灼熱、像螞蟻在爬或是搔癢等不適感,引發雙腿忍不住要動的衝動。嚴重者白天也無法靜坐不動。目前研究顯示和腦內多巴胺失調有關。
肌痛症能治好嗎?
在治療方面,陳建成建議病人透過復健及改變生活型態可以減緩症狀,也可以考慮服用藥物。目前的治療觀念認為,在病人服用中樞神經藥物3~4個月之後,採取停藥2至4週,讓中樞神經系統休息、調適,有助提高治療效果。
由於纖維肌痛症是一種多樣化、慢性化的疼痛疾病,加上不易診斷,許多病人四處奔波求醫,花費大把時間與醫療費用才終於確診疾病。纖維肌痛症需要長期治療,建議患者一旦有類似症狀出現,可以主動向醫師諮詢「纖維肌痛症」,才能及早獲得適合的治療方式。
文/邱玉珍、圖/巫俊郡
諮詢醫師:衛生福利部基隆院長陳韋達、振興醫院復健科主任陳建成
參考資料: 原水文化.陳韋達著《終結慢性疼痛的14堂自救必修課》最新健康新聞
-
-
11/1起流感及新冠疫苗第二階段 滿50歲以上民眾「左流右新,防護更新」
(4 小時前) -
頭頸肩背僵硬痠痛? 6個日常壞習慣讓頸椎不堪重負
(5 小時前) -
短時運動高效燃脂?英研究帶來運動新觀點
(7 小時前) -
嘉基推動區域直腸癌術後照護新模式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