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5°
( 27° / 23° )
氣象
2024-09-13 | Heho健康

3C 產品不離手恐埋健康危機 原來是「藍光」惹禍!

3C 產品不離手恐埋健康危機 原來是「藍光」惹禍!

3C 產品不離手的世代,為日常帶來許多便利,無論大小事都可以使用 3C 產品解決,不過長期下來也讓現代人被 3C 產品給制約,一旦少了 3C 產品在身邊就很容易產生焦慮感,更不小心就陷入網路世界難以自拔,尤其睡前得滑手機才肯入睡,但 3C 產品帶來的影響可不僅如此,這些不良習慣背後隱藏的全都是看不見的健康危機。

現今接觸 3C 產品的族群已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不少年輕族群不僅日常、工作時 3C 產品不離手,一直到睡前同樣也不肯放過自己,但你知道嗎?睡前緊盯著 3C 產品,不僅會使入睡困難、延遲等睡眠品質變差,長期下來也會埋下誘發黃斑部傷害的危險因子,不可輕忽嚴重性,然而這背後致病的關鍵就是手機所散發出的藍光。


3C 產品不離手恐埋健康危機 原來是「藍光」惹禍!

藍光易擾亂褪黑激素 打亂生理時鐘影響睡眠

以一般人的生理時鐘而言,白天時因光線透過視網膜傳遞訊號給大腦,讓大腦保持清醒狀態,這時會抑制褪黑激素分泌,到了晚上時,隨著光線減少,褪黑激素分泌就會開始增加,我們也會感到疲倦感,當身體傳達此生理信號時,就代表睡覺時間到了,換言之,褪黑激素是調節睡眠週期的重要荷爾蒙,不過手機所散發出的藍光卻會擾亂褪黑激素原本正常分泌的時機,使得生理時鐘混亂,導致睡眠品質變差。

事實上,藍光與睡眠品質息息相關,已有許多國際期刊研究證實之間的影響性,根據《臨床睡眠醫學期刊 ,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發表的研究證實,睡前接觸藍光不僅會導致褪黑激素的延遲分泌,也會抑制整體褪黑激素,造成入睡困難。另外來自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也指出,睡前只要使用手機多 1 小時,就會延後入睡 4.9 分鐘、睡眠週期延後 3.5 分鐘,以及減少 5.5 分鐘的睡眠時間,顯示 3C 產品所散發藍光對於睡眠造成的健康威脅。


3C 產品不離手恐埋健康危機 原來是「藍光」惹禍!

藍光對視力危害大 罹黃斑部病變風險高

但藍光衍生的危害可不僅只有睡眠,對於眼睛也可能造成永久性傷害,當眼睛經年累月遭到強光射入眼底,就會促使黃斑部水腫發炎,增加罹患黃斑部病變機率。來自美國俄亥俄州托雷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ledo)在《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發表研究就指出,藍光照射到視網膜分子,會將分子轉化成毒物,因此傷害永不再生的感光細胞,進而增加黃斑病變風險,對於視力形成不可逆的狀態。

如今隨著使用 3C 產品的年齡層下降,對於新世代的孩童而言,3C 產品的使用早就習以為常,不僅用於娛樂,也是學習的輔助工具,不過面對正處於成長階段的孩童們,3C 產品正悄悄影響孩童們的身心理健康,不僅僅是對於睡眠品質的影響,也因為 3C 產品取代與人互動的連結,進而還會造成注意力失調、認知語言能力變差等問題,甚至因為太專注使用 3C 產品,影響情緒調節能力,也可能長時間使用 3C 產品,久坐不動而導致肥胖上身。

挑選低藍光螢幕貼認證不能少 為視力健康多層保護

不過 3C 產品對於健康的危害並非不能完全阻止,尤其對於大腦發展尚未成熟的孩童們,更需要成人的一旁協助,既然無法限制 3C 產品的使用行為,不妨從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開始做起,包括近距離用眼 30 分鐘後適度讓眼睛放鬆、使用手機時打開光源、手機燈光調低,也可挑選低藍光的螢幕保護貼減少眼睛受藍光刺激,其中要注意是,記得選擇擁有包括 Eyesafe 、德國萊因以及美國 UL 國際標準認證等認證標準的螢幕保護貼,才能真正發揮效果,不過若使用 3C 產品已嚴重影響視力或睡眠品質時,建議仍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才能避免症狀加劇影響生活。

文/呂佳恆 圖/艾蜜莉

參考資料:

1.藍光對年輕人睡眠、表現和健康的影響: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424753/
2.開發行動應用程式描述「數位計時類型」以及睡前智慧型手機使用延遲計時類型的影響: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2395618309038
3.德州大學化學家發現藍光如何加速失明:https://news.utoledo.edu/index.php/08_08_2018/ut-chemists-discover-how-blue-light-speeds-blindness

延伸閱讀:

手機藍光傷眼,那把螢幕調最暗就好?醫師:有害光進去更多

滑手機不只傷眼而已!美最新研究:藍光可能造成認知功能下降、壽命減短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