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了怎麼辦? 李伯璋分享個人抗癌故事、生命信念

「不要害怕,疾病是人生的一部分,只要勇敢面對,就能找到出口。」輕輕說出這段話的,是台灣前健保署長李伯璋,他也是台灣健保改革的重要推手,更是腎臟移植領域的權威專家;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他還是一位曾經罹患腎臟癌的患者。現在的李伯璋,雖然已經拿掉一顆腎臟,但是精神、體力都依然朝氣蓬勃。
現職為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講座教授的李伯璋回憶,自己是在 2020 年發現罹癌,一開始也會有情緒上的波動,但他很快告訴自己,要理性面對這個事實。
如何發現罹癌?
李伯璋說,過了一個年紀,自己其實一直都感覺身體可能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但是排尿不順和頻繁夜尿越來越嚴重,甚至影響生活,讓他決定請擔任泌尿科醫師的兒子幫忙做一系列的檢查。
檢查結果出爐,兒子回覆他說:「爸,攝護腺的問題還好,但是我們發現你的腎臟可能有腫瘤。」好在腫瘤屬於早期未擴散,但是長的位置相對難處理,經過醫療團隊評估風險,最後李伯璋決定接受手術摘除一顆腎臟,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
即使罹癌了 也不能被疾病奪走人生主控權
「人生本來就是有限的,疾病只是提醒我們,要更珍惜當下,我選擇以平常心接受治療,同時繼續過自己原本的生活節奏,不讓疾病奪走更多本來屬於生命的東西。」李伯璋說,這段話不只是自己罹癌後的做法和心境,他也常常與患者分享,因為埋首醫學領域數十年,深知面對各種病況、各種基因、不同的身體素質,醫學能帶來的改善也是充滿變數。
身為醫師,他一直以來都很能理解病患在面對疾病時的無助與恐懼,但是生過病,對於患者和家屬情緒的體會更加深刻,讓他更堅信視病如親的信念。李伯璋認為每個人在遭遇重大壓力或疾病時,心情一定會低落,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他自己也是。不過重要的是,不要孤單一個人承受,要懂得尋求幫助,無論是家人、朋友,還是專業的心理支持,走過這段路,一定會讓自己的內心力量更結實,也會成為更強韌的人。
全方位的健康可以自己建構 李伯璋分享身心健康撇步
總是笑咪咪的李伯璋說自己喜歡簡單的運動,像是每天在學校和車站間往返,都是以健走的方式進行;每個禮拜日也會和朋友相約打高爾夫球,而且,原本對馬拉松沒什興趣的他,在兒子的鼓勵下,竟開始練習跑步,甚至到日本參加馬拉松活動。李伯璋笑稱,自己在台北沒有買車,因為這可以間接幫助自己多走路多運動,對健康自然有一定的幫助。
李伯璋認為,努力和命運是交織在一起的,出生背景、身體的基因可能影響每個人的起跑點,但最終能走多遠,還是靠自己後天的努力,不能把一切推給命運,也不能自怨自艾。
他也把這樣的信念帶進健康檢查的規劃:雖然不能保證癌症不會再復發,但他相信做好萬全的準備和努力後,就能更自在的面對人生,因此在做完腎臟手術後,每 3 個月到半年,李伯璋會輪替著做不同的檢查,像是抽血檢驗追蹤一些數據,如實掌握好自己的身體狀況。
採訪前李伯璋戴上準備好的翠綠色領帶,平常而不平凡。他說,因為生病後,更加深刻體會到「時間」的寶貴,每一件安排好的小事,都應該要盡力而為,無悔於心,而且還要時時刻刻保有一顆善良愉悅的心。
在這精神下,李伯璋也提及,每個人都應該及早規劃自己人生的篇章,而不是等到生病、老去才來匆匆應對。生命有其自然的開始與結束,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有尊嚴、有意義且保持對人事物最大的善意,精實地走過每一天。
圖:李伯璋與大兒子參加馬拉松
文/劉一璇、圖/江宏倫
延伸閱讀:
最新健康新聞
-
每8人就有1人糖尿病!注意2指標掌握血糖異常警訊 盡早用4招顧血糖
(7 小時前) -
走出健康力!雲林鄉親熱情參與健保署健走日
(7 小時前) -
健保署健走雲林掀熱潮! 健康創意宣導串聯全民行動力
(8 小時前) -
吃對脂肪才會瘦!盤點「8種好油脂食物」提升代謝 黑巧克力上榜
(8 小時前) -
信徒必看!跟著媽祖繞境吃平安 專家示警「小心這些習慣」害你拉肚子還中鏢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