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6° / 32° )
氣象
2025-08-08 | Heho健康

「老化焦慮」怎麼辦?心理師:練習撫平失落感、維持適度社會互動

「老化焦慮」怎麼辦?心理師:練習撫平失落感、維持適度社會互動

一名 70 歲的張爺爺,喪妻,獨居,生活可自理;右膝關節退化時有疼痛情形,需使用護膝並服用藥物,偶爾會與三五好友至郊區爬山。然而,原樂觀開朗的他近期開始失眠、情緒低落,不願外出;他還是可以獨自生活,但日常開始變得較鬆散,人際退縮,且對老化症狀感到害怕,張爺爺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

心理師表示,其實,像張爺爺一樣,處在「老化焦慮狀態」的長輩並不少見。如何面對高齡老化焦慮,是每個人必修的人生學分,具體作法可以試著維持適度社會互動並練習撫平失落感,如此,能幫助自己更加溫柔的對待晚年生活。

老化焦慮的因素有哪些?

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陳惠娟說明,「老化」是人生必經階段之一,人的身體、心理、社會等層面皆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開始改變,在老化階段,生理功能開始變差、社交和學習功能逐漸衰退,是自然發展中的動態過程。

陳惠娟表示,在這階段的長者,可能因為許多因素而產生不適應的身心症狀,如:失眠、社會退縮、情緒問題等。老化過程可能面對的議題包含:

  • 身體生理功能退化的焦慮:這個階段可能需要開始服用慢性病藥物,身體的各項機能開始出現退化的徵兆,生理功能變差也可能限制可以從事的活動,以及面對未知疾病的無法掌控感等都可能讓人有焦慮感受。
  • 社會互動的減少:屆齡退休後未安排適當紓壓的日常活動。年紀漸長後,身旁同齡親戚好友,以及最親近的伴侶相繼過世,上述情況都可能讓長者逐漸減少人際互動,影響社會連結的力量。
  • 年輕時未處理的議題浮現:有些長者在人生晚期,容易回想起過往的負向經驗,這些事件在過去往往未被好好消化,因此時常會出現後悔之前的決定、對曾犯過的錯誤自責等狀況。
  • 如何自我調適、淡然面對老化焦慮?

    「老化可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也絕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即便可能必須面對生理病痛,但在晚年仍可以選擇自己該怎麼過活。」

    那身處高齡化社會的人們,該如何應對人生下半場的課題?陳惠娟指出,學習「超越老化」,就能較有力量的面對和淡然看待人生意義。

    陳惠娟說明,在老年階段,可以試著覺察隨著人生經驗增長所帶來的韌性,用不同角度去看待這個階段可能面臨的失落,接受身體功能及社交連結改變是自然的過程。

    另一方面,在老化階段仍可持續的享受生活中的新體驗,維持適度的社會互動。如果有自己無法解決的心理困擾,也可以嘗試求助醫療專業人員,像是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等,練習撫平失落感,接受目前自我的狀態而好好的活。


    「老化焦慮」怎麼辦?心理師:練習撫平失落感、維持適度社會互動

    文/劉一璇、圖/楊紹楚

    諮詢專家: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陳惠娟

    延伸閱讀:

    高齡長者易有失落、空虛、孤寂、無價值感!醫建議多做 4 件事擺脫鄉愿

    朱銘慢性病纏身輕生!如何與慢性病並存? 專家:學會接納自己狀態

    熟男情緒困擾如何緩解?諮商心理師建議這樣做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