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2°
( 33° / 31° )
氣象
2025-09-26 | Heho健康

加熱菸減害?小心這只是菸商的行銷話術

加熱菸減害?小心這只是菸商的行銷話術

加熱菸即將進入台灣市場,但真能如菸商宣稱可「減害」?美國經驗早已顯示,這些行銷話術不僅誤導戒菸,更可能讓青少年受害。接下來,台灣該如何守住這道防線?

國健署日前通過加熱菸上市,最快 10 月就會出現在市面。雖然防制配套逐步上路,但菸商是否會「越線」宣傳,仍讓外界憂心。這樣的疑慮並非杞人憂天,國際已有前例,美國菸商過去在全球行銷時,屢屢打著「減害」、「戒菸」的旗號誤導大眾,甚至刻意瞄準年輕族群推廣產品。

因此,台灣拒菸聯盟再三呼籲,加熱菸上市必須守住三大底線:不得開放加味加熱菸、不得沿用違法系列名稱「IQ*S」、不得藉「健康風險評估通過」進行宣傳。但這些訴求至今仍未獲得正面回應。

「7 成能戒菸」?美國菸商說法再掀爭議


加熱菸減害?小心這只是菸商的行銷話術

時任美國菸商高層受訪時宣稱:「對那些已經在使用尼古丁、卻無法戒菸的人來說,如果能停止燃燒紙菸,轉換到較低風險的產品,對健康會有顯著差異。」

美國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去年 10 月,美國菸商宣布在美國德州奧斯汀推出加熱菸產品 IQ*S,進行多場宣傳活動,根據業者的說法,這款加熱菸裝置 IQ*S,號稱是「無菸產品」,甚至強調能幫助吸菸者轉向更健康的替代品。

時任該菸商北美區執行長 Stacey Kennedy 接受德州電視台 KXAN 專訪時強調,「超過 7 成吸菸者連續使用 IQ*S 兩周後,就能永久戒掉紙菸。」對此說法,記者當場質疑,既然號稱能幫助戒菸,那是否也可能吸引原本不吸菸的人接觸尼古丁、進而成癮?

Kennedy 辯稱,在全球 80 個市場推廣的經驗中,「幾乎沒有非吸菸者或已戒菸者對產品有興趣」。但記者隨即追問,過去電子煙已引發青少年大量使用、成癮的風暴,這樣的情況是否會在加熱菸上重演?

不是減害,是誤導?六大醫學團體要求嚴管加熱菸

這些質疑並非媒體臆測,美國多個醫學與公共衛生團體早已對菸商的行銷手法表達憂慮。若加熱菸的推廣持續踩線,民眾健康恐將失去保障。2024 年 6 月,六大醫學與公共衛生團體聯名致函 FDA,要求嚴格管制。

公開信由美國兒科醫學會(AAP)、美國癌症協會癌症行動網絡(ACS CAN)、美國心臟協會(AHA)、美國肺臟協會(ALA)、無菸孩童聯盟運動(Campaign for Tobacco-Free Kids)、真相倡議(Truth Initiative)共同提出,強調應參考最新獨立研究。多項國際研究已指出,IQ*S 並未對全體人民帶來公共衛生利益。同時要求 FDA 嚴格監管菸商誤導性的宣傳,避免消費者誤以為 IQ*S 已獲官方背書,能「降低疾病風險」。

披著戒菸外衣的行銷戰術,菸商在英國遭踢爆

其實,菸商「減害」的宣稱早就引發國際批評。早在 2018 年,某美國菸商就在英國砸下 200 萬英鎊推出「Hold My Light」行銷活動,鼓勵吸菸者「戒菸 30 天」。但在活動網站中,除了提供一般戒菸產品,還刻意置入自家電子煙與加熱菸連結,並援引自家研究聲稱「10 位吸菸者中有 7 位改用加熱菸後完全戒掉紙菸」。

這樣的宣傳手法立刻遭到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Cancer Research UK)與拒菸團體「吸菸與健康行動」(ASH UK)批評,國際反菸組織 STOP 更在報告中直指,這是利用「戒菸」包裝行銷加熱菸的錯誤訊息。

「IQ*S」真能代表戒菸?專家憂心只是行銷包裝

如今加熱菸即將在台上市,台灣拒菸聯盟則提醒,品牌名稱「IQ*S」本身就涉及誤導。在 Google Scholar 上可找到超過 300 篇論文認為,「IQ*S」代表「I Quit Ordinary Smoking」(我戒除一般菸),帶有宣稱戒菸效果的暗示。但業者在官網上則否認,聲稱名稱並非任何縮寫,外界的解讀是誤會。

然而,美國與英國的經驗已證明,菸商往往善於包裝故事,把加熱菸說成比紙菸更安全。當風險被不斷淡化,最後付出代價的,將不只是吸菸者,而是整個社會的健康。

文/黃代文 圖/楊紹楚

1.Tobacco company says it’s launching product in Austin to help smokers quit cigarettes
2.美國兒科學會聯合公開信
3.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 “Smoke-Free” Campaigns (University of Bath Tobacco Tactics)

延伸閱讀:

加味加熱菸提高年輕族群吸引力!董氏:台灣健康不容菸商主導

國外加熱菸品興起恐多重上癮 拒菸團體提6點修法禁菸

菸商推動加熱菸頻出招!董氏基金會警告:背後意圖是「侵蝕」健康台灣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