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20° / 19° )
氣象
2025-11-20 | Heho健康

得癌症就不會失智?張家銘醫師:兩種細胞訊號「一個向左、一個向右」不易同時發生

得癌症就不會失智?張家銘醫師:兩種細胞訊號「一個向左、一個向右」不易同時發生

對家庭來說,癌症已經是天大的壓力;如果又遇上失智,那幾乎是照護世界裡的「雙重風暴」。許多照顧者心裡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如果我媽已經得癌症了,以後會不會再失智?」、「家裡長輩已經失智了,還可能再遇上癌症嗎?」。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解釋,科學證據顯示,癌症與阿茲海默症其實「很少同時出現」。這並不是幸運,而是來自身體裡的「生物平衡機制」。

2025年《Neurobiology of Disease》的研究就指出:多種癌症與阿茲海默症之間,存在「反向關聯」,走向癌症的生物路徑,通常不會同時走向失智那條路;而體質偏向失智的長輩,不容易同時走上癌症路線。

為什麼「癌症+失智」不易同時發生?

張家銘解釋,癌症與阿茲海默症雖然都與細胞有關,但它們在細胞層次走的是「相反方向」:

  • 癌症:細胞生長訊號太強,停不下來
  • 阿茲海默症:細胞保護力太弱,容易退化

這個差異,在研究的分子路徑裡看得更明顯。

● Wnt 訊息路徑:癌症偏強、失智偏弱

  • 在乳癌、大腸癌中,Wnt 訊息路徑特別活躍,會推動細胞不斷生長。
  • 但在阿茲海默症患者身上,Wnt 訊號反而不足,使神經細胞更脆弱、較難修復。

● p53 基因:「細胞守門人」在兩邊做出完全不同的事

p53 是負責監控細胞是否死亡的「細胞守門人」,是最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

  • 在癌症裡:p53 壞掉了 → 壞細胞不死、繼續增生
  • 在阿茲海默症裡:p53 過度活化 → 細胞提早走向死亡形成失衡

張家銘說,這兩條路徑呈現出同一件事,一邊是細胞過度生長、一邊是細胞過度退化,很難同時發生。

研究數據:多種癌症基因風險增 阿茲海默症風險卻降

研究顯示,以下癌症的基因風險越高,失智風險反而越低:

  • 乳癌
  • 大腸直腸癌
  • 子宮內膜癌
  • 攝護腺癌(前列腺癌)
  • 白血病
  • 口腔癌

這並不代表「有癌症比較不會失智」,而是提醒我們身體有一套生物方向盤,會讓細胞往「增生」或「退化」其中一邊偏,而不是同時走兩邊。

真的遇上「癌症+失智」呢?多半不是同一套機制造成

臨床上偶爾出現同時存在的個案,多半來自:

  • 年齡因素
  • 癌症治療相關(如化療後的認知低落)
  • 多重慢性病
  • 感染、營養不良、睡眠長期不足
  • 荷爾蒙急速下降(更年期)

這些是「外加因素」,不是癌症本身造成失智。癌症不會直接加速阿茲海默症,失智也不會誘發癌症。是其他壓力讓兩件事變得更棘手。

女性最明顯:乳癌與失智的反向關聯 雌激素是關鍵

所有癌症裡,乳癌的反向關聯最明確。雌激素是同時影響,乳房細胞生長、大腦保護與記憶的雙向道路。因此更年期後的女性,如果出現:

  • 腦霧
  • 注意力變差
  • 睡不好
  • 易怒、心悸、潮熱

這些都是大腦缺乏荷爾蒙保護的訊號,並不是失智前兆,而是需要調整生活。

腸胃與大腦也同步變化

腸道狀態往往最早反映大腦的健康:

  • 腸胃脹氣
  • 排便變化
  • 食慾下降
  • 對食物敏感
  • 腸胃悶痛

腸道菌相失衡並不會直接造成癌症,但確實會讓人更腦霧、疲倦、精神不集中。張家銘提醒腸胃若天天不舒服,大腦就難真正清醒。如腸道炎症、脂多醣滲漏與免疫訊號的變化,都可能影響阿茲海默症風險。

「增生」或「退化」? 身體每天都在決定走哪條路

生活習慣就是方向盤:

  • 睡眠足 → 拉回大腦的健康帶
  • 吃對 → 降低身體發炎與過度生長風險
  • 動夠 → 讓能量代謝維持在健康模式
  • 顧腸道 → 減少免疫混亂
  • 穩定荷爾蒙 → 對女性尤其重要

身體不會同時走極端,但生活會讓我們偏向哪邊。


得癌症就不會失智?張家銘醫師:兩種細胞訊號「一個向左、一個向右」不易同時發生

資料來源:Dual Faces of Angiogenesis -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 BBA Reviews on Cancer, 2025

文/楊依嘉、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這五種原因可能引發自閉症!醫師:不管幾歲都要避免「不當發炎」

肚子越大,人老得越快!《自然代謝》:增加免疫細胞數量能幫助減緩衰老

DNA不是決定一切的絕對要素!改善生活方式就能基因表現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