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癌症就不會失智?張家銘醫師:兩種細胞訊號「一個向左、一個向右」不易同時發生

對家庭來說,癌症已經是天大的壓力;如果又遇上失智,那幾乎是照護世界裡的「雙重風暴」。許多照顧者心裡最害怕的一件事就是:「如果我媽已經得癌症了,以後會不會再失智?」、「家裡長輩已經失智了,還可能再遇上癌症嗎?」。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醫師解釋,科學證據顯示,癌症與阿茲海默症其實「很少同時出現」。這並不是幸運,而是來自身體裡的「生物平衡機制」。
2025年《Neurobiology of Disease》的研究就指出:多種癌症與阿茲海默症之間,存在「反向關聯」,走向癌症的生物路徑,通常不會同時走向失智那條路;而體質偏向失智的長輩,不容易同時走上癌症路線。
為什麼「癌症+失智」不易同時發生?
張家銘解釋,癌症與阿茲海默症雖然都與細胞有關,但它們在細胞層次走的是「相反方向」:
- 癌症:細胞生長訊號太強,停不下來
- 阿茲海默症:細胞保護力太弱,容易退化
這個差異,在研究的分子路徑裡看得更明顯。
● Wnt 訊息路徑:癌症偏強、失智偏弱
- 在乳癌、大腸癌中,Wnt 訊息路徑特別活躍,會推動細胞不斷生長。
- 但在阿茲海默症患者身上,Wnt 訊號反而不足,使神經細胞更脆弱、較難修復。
● p53 基因:「細胞守門人」在兩邊做出完全不同的事
p53 是負責監控細胞是否死亡的「細胞守門人」,是最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
- 在癌症裡:p53 壞掉了 → 壞細胞不死、繼續增生
- 在阿茲海默症裡:p53 過度活化 → 細胞提早走向死亡形成失衡
張家銘說,這兩條路徑呈現出同一件事,一邊是細胞過度生長、一邊是細胞過度退化,很難同時發生。
研究數據:多種癌症基因風險增 阿茲海默症風險卻降
研究顯示,以下癌症的基因風險越高,失智風險反而越低:
- 乳癌
- 大腸直腸癌
- 子宮內膜癌
- 攝護腺癌(前列腺癌)
- 白血病
- 口腔癌
這並不代表「有癌症比較不會失智」,而是提醒我們身體有一套生物方向盤,會讓細胞往「增生」或「退化」其中一邊偏,而不是同時走兩邊。
真的遇上「癌症+失智」呢?多半不是同一套機制造成
臨床上偶爾出現同時存在的個案,多半來自:
- 年齡因素
- 癌症治療相關(如化療後的認知低落)
- 多重慢性病
- 感染、營養不良、睡眠長期不足
- 荷爾蒙急速下降(更年期)
這些是「外加因素」,不是癌症本身造成失智。癌症不會直接加速阿茲海默症,失智也不會誘發癌症。是其他壓力讓兩件事變得更棘手。
女性最明顯:乳癌與失智的反向關聯 雌激素是關鍵
所有癌症裡,乳癌的反向關聯最明確。雌激素是同時影響,乳房細胞生長、大腦保護與記憶的雙向道路。因此更年期後的女性,如果出現:
- 腦霧
- 注意力變差
- 睡不好
- 易怒、心悸、潮熱
這些都是大腦缺乏荷爾蒙保護的訊號,並不是失智前兆,而是需要調整生活。
腸胃與大腦也同步變化
腸道狀態往往最早反映大腦的健康:
- 腸胃脹氣
- 排便變化
- 食慾下降
- 對食物敏感
- 腸胃悶痛
腸道菌相失衡並不會直接造成癌症,但確實會讓人更腦霧、疲倦、精神不集中。張家銘提醒腸胃若天天不舒服,大腦就難真正清醒。如腸道炎症、脂多醣滲漏與免疫訊號的變化,都可能影響阿茲海默症風險。
「增生」或「退化」? 身體每天都在決定走哪條路
生活習慣就是方向盤:
- 睡眠足 → 拉回大腦的健康帶
- 吃對 → 降低身體發炎與過度生長風險
- 動夠 → 讓能量代謝維持在健康模式
- 顧腸道 → 減少免疫混亂
- 穩定荷爾蒙 → 對女性尤其重要
身體不會同時走極端,但生活會讓我們偏向哪邊。

文/楊依嘉、圖/巫俊郡
延伸閱讀:
這五種原因可能引發自閉症!醫師:不管幾歲都要避免「不當發炎」
最新健康新聞
-
-
高榮與越南鴻德醫院、OneHealth Foundation簽署合作備忘錄 打造跨國醫療、深化育才與高齡照護等合作
(7 小時前) -
嘉市攜手醫院 推「聰明用藥」四不一要原則 共同遏止抗藥性威脅
(8 小時前) -
響應世界抗生素週 嘉市攜手醫院推「聰明用藥」四不一要
(9 小時前) -
兒少近4成覺得「自己不重要」!調查:13歲青少女幸福感遠低國際平均
(10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