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3°
( 15° / 12° )
氣象
2024-12-02 | 互傳媒

擺脫早發性髖關節炎 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手術助重返球場

擺脫早發性髖關節炎 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手術助重返球場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台中 報導】47歲的國中體育老師許先生,因右側髖關節發育不良引發早發性髖關節炎,三年來疼痛逐漸加劇,讓他難以再度馳騁球場。今年初,在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接受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搭配3D列印鈦金屬髖臼杯與快速恢復療程,術後僅兩個月便重返球場。醫師提醒,隨著人工關節手術技術進步,個人化治療能有效改善生活品質,民眾若有持續關節痛應儘早就醫。



擺脫早發性髖關節炎 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手術助重返球場
▲許先生的右側髖關節發育不良(方框處)進而造成髖關節的嚴重關節炎及長短腳;【右圖】接受完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方框處)後,許先生的長短腳已順利矯正。(大里仁愛醫院提供)


許先生到住家附近醫院檢查後,發現是右側髖關節發育不良造成的早發性髖關節炎,在諮詢過幾位醫師後又很害怕手術結果不如預期而打退堂鼓。今年初許先生在親友的介紹下來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骨科部黃贊文部長的門診,安排暑假期間進行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手術,經過2個月的肌力訓練,現在又回到籃球場上奔馳。


黃贊文部長說明,退化性髖關節炎的病人大多在70歲左右因為軟骨嚴重磨損而接受手術。在台灣大約50-60歲左右就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手術的病人,以股骨頭缺血壞死(飲酒過量或大量使用類固醇導致)和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為主。例如許先生就是因為髖關節發育不良,再加上從小就接受籃球訓練和比賽,長時間下來最終造成髖臼關節的嚴重關節炎,因此還不到50歲就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黃贊文部長指出,由於許先生是體育老師,除了改善髖關節的疼痛之外,對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功能需求高,需要切開肌肉的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會讓已萎縮的肌肉復原更加困難,不但復原時間變長,在籃球運動中也容易有脫臼風險,重建穩定的髖關節也可能導致長短腳的情況。因此,微創正前開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對許先生來說是比較適合的手術方式。此外,針對許先生發育不良的髖關節與不到50歲年紀,醫療團隊建議使用3D列印的鈦金屬髖臼杯來促進與骨頭的癒合,使用維他命E墊片加上巨型陶瓷股骨頭,為許先生打造一個穩固又耐用的人工髖關節。


黃贊文部長建議,近年來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量不只增加,而且年齡層有降低趨勢。在醫療技術的進步下,治療患者需要傾聽病患的需求,提供個人化的完整治療方案。目前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在微創手術技術搭配「怡樂適(ERAS)手術快速恢復療程」,不僅讓病人恢復快、降低術後併發症風險,也大幅縮短住院時間,98%的病人在手術後24小時內可以下床活動,48小時內即可出院。如果民眾有長期關節疼痛、保守治療無效,應該及早尋求專業骨科醫師的意見,進一步檢查與治療,開心地享受健康人生。



<擺脫早發性髖關節炎 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手術助重返球場> 這篇文章最早發布於《互傳媒》新聞

延伸閱讀: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