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6 | 台灣好新聞
男子自稱鬼門關走一回 外泌體助緩解症狀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鍾智淵。
35歲的林姓男病患,去年因為covid-19 感染導致免疫力嚴重失調,黃疸指數高達10以上(正常值是1),加上本身有先天罕病 Kloppel Treone 症,毛細血管畸形,以及長期洗腎,不斷出現喘、嚴重貧血、黃疸等症狀,身體非常虛弱。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鍾智淵,經過醫病溝通,決定以外泌體治療,細胞治療修復大約兩個月,現在已經不再出現喘等不適症狀,黃疸指數也完全恢復正常。
鍾智淵主任表示,外泌體泛指細胞分泌細胞以外的小囊泡,過去被認為是代謝廢棄物,在2013年,美國與德國學者,針對外泌體的研究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發現外泌體有生長因子以及細胞營養素,讓外泌體垃圾變黃金。外泌體來自自體以及異體,自體大部分為脂肪幹細胞或骨髓細胞培養,異體主要來自新生兒臍帶細胞去培養間質細胞,培養過程中產生分泌出來的小囊泡就是外泌體,因為沒有細胞核,一般認為安全性相對高。
鍾智淵主任指出,外泌體適合三種類型的人,首先是免疫失調的人,像是皮膚過敏、腦霧、肺損傷、心肌炎等症狀的人,以及退化性疾病的病患,例如中風、老年癡呆、帕金森氏症等,以及第三種類型皮膚或是禿頭的患者。鍾智淵主任強調,禿頭除了本身疾病,頭皮產生免疫調節失調或營養素不夠,外泌體可促成細胞修復以及免疫調節。
更多新聞推薦
● 提升心靈免疫力 營養師:可透過飲食調整
最新健康新聞
-
-
醫者初心守護縣民健康 張麗善頒醫療奉獻獎
(8 小時前) -
更年期月經愛來不來、淺眠又煩躁! 專家建議:飲食中「1食物」比例要增加,緩解停經不適
(9 小時前) -
自律神經失調「很累卻睡不著」! 醫強推「睡前按3處」更好入眠:每周1-3次有氧運動也有幫助
(9 小時前) -
為何會突然猝死?專家曝「3大致命因子」:一堆人中 這些人泡湯別超過40℃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