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掉髮、易疲倦,甲狀腺機能亢進找上門!周宗翰中醫師:保養4要訣、2茶飲遠離甲亢
甲狀腺機能亢進(簡稱甲亢)是甲狀腺荷爾蒙過多所導致的疾病,且女性多於男性,甲亢發病的原因與基因、遺傳、環境、吸菸和壓力等相關。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常是病況較嚴重時,才被診斷出來,常見的症狀包括:心悸、怕熱、容易流汗、焦慮、脾氣不好、失眠、體重減輕、排便次數增加、月經量少或不來、掉髮等。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好發年齡為20至40歲,其中女性比男性容易罹患疾病,盛行率約1至2%。小芬近一、兩年狂掉髮,髮際線越來越高,並常常容易疲倦,氣色也越來越差,原以為只是因為長期熬夜且三餐不正常導致營養不良,就醫檢查才發現是「甲狀腺機能亢進」引起。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成因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甲狀腺是個蝴蝶形狀的腺體,位於氣管前方,分成左右兩葉,中間連著一個峽部。甲狀腺是重要的內分泌器官,由甲狀腺所分泌的「甲狀腺素」會調控身體的代謝,人體各器官幾乎都會受到甲狀腺素的影響。當甲狀腺分泌功能過於旺盛時,身體就會發生一系列與代謝有關的症狀。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症狀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症狀具多樣性,患者常有以下症狀:常感到緊張、焦慮、煩躁,變得容易發脾氣,往往伴隨失眠等情形。患者常莫名心跳加快,感覺胸悶及心悸,量血壓發現明顯升高,食慾明顯增加,但體重卻一直下降。手會有顫抖的情形,腸道蠕動加速,常有腹瀉的情形。體溫上升、怕熱,容易流汗,女性易有經血量變少,且經期變的混亂不規則,更重要的是容易掉頭髮。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甲狀腺機能亢進屬於中醫「癭病」的範疇。由於體質、情志不遂等因素形成。由於精神情緒壓力導致肝氣鬱結,濕痰凝滯循肝經鬱阻於頸前,進一步化熱而傷氣傷陰,造成氣虛、陰虛火旺等證。通常是一個人先天存有這種體質傾向,後天因精神壓力、過度緊張、妊娠、哺乳等因素,引起人體免疫機能紊亂而導致此病的發作。
中醫依據辯證論治,將甲狀腺機能亢進分為3種不同證型。
甲狀腺機能亢進分為3種不同證型
中醫依據辯證論治,將甲狀腺機能亢進分為以下3種不同證型:
●氣鬱痰凝型:患者會有咽中痰梗感、胸悶短氣、時有噁心感,可用理氣化痰法,藥物用如四逆散加半夏、夏枯草、鬱金等。
●陰虛火旺型:患者會有易怒、眠差、面紅、頭脹、口乾等症狀,可用滋陰降火法,藥物使用如滋陰降火湯加牡蠣、黃柏等。
●氣陰兩虛型:患者會有倦怠疲乏、汗多、懶言等,可用補氣養陰法,藥物使用如聖愈湯加黨參、麥門冬、山茱萸等。
遠離甲狀腺機能亢進保養4要訣
遠離甲狀腺機能亢進,日常保養有以下4大要訣:
1.避免含碘過高食物:
應避免攝取海帶、海藻、昆布等含碘較高的食品。
2.減少刺激性食物:
因患者體質多兼夾有陰虛火旺,也不宜吃過多燒烤、油炸、辣椒、菸酒與含咖啡因飲品等刺激性食物,溫燥傷陰的食物例如羊肉、炒花生、荔枝等也宜忌口。
3.吃含膠原蛋白食物:
可食用較含有膠原蛋白的食物,膠原蛋白可強化頭髮和增加彈性,是維持頭髮韌性的必須營養素,建議可食用木耳、豬蹄等。
4.保持愉快心情:
由於情緒壓力會誘發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應培養運動習慣與興趣,以抒發情緒放鬆身心,放慢生活步調並攝取足夠營養,有助於改善病情。
由於情緒壓力會誘發甲狀腺功能亢進,患者應培養運動習慣與興趣,以抒發情緒放鬆身心,放慢生活步調並攝取足夠營養,有助於改善病情。
甲狀腺機能亢進推薦2茶飲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適合飲用以下2茶飲:
【百合玫瑰花茶】
材料:百合10g、玫瑰花5g、陳皮3g、鬱金3g。
做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500cc沸水中,浸泡約2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甲亢病人大多情緒焦慮緊張,百合玫瑰花茶有助於放鬆心情,穩定情緒有助改善內分泌紊亂,進而減輕掉髮的症狀。
【佛手柑香附茶】
材料:佛手柑10g、香附5g、砂仁3g、陳皮3g、麥門冬5g。
做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加入500cc沸水中,浸泡約20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佛手柑、香附理氣解鬱;砂仁、陳皮行氣開胃;麥門冬滋陰降火,清心除煩,合用可滋陰清熱除煩理氣,幫助甲亢病人改善掉髮症狀。
【延伸閱讀】
細菌病毒入侵,竟是鼻腔下降「這溫度」!謝明哲教授:5招遠離細菌病毒威脅
甲狀腺結節伴隨甲亢,多與肝氣鬱結有關!中醫:必按3大穴位、喝養肝茶
甲狀腺機能亢進常見8大症狀!惡化恐併發甲狀腺風暴,奪命率9成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60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
-
六旬婦肺癌「右乳房腫脹」竟是癌轉移! 醫籲積極治療的重要性
(4 小時前) -
兒童酷愛吃甜食,不只肥胖,小心長不高!掌握4大後天影響因素,避免生長受阻
(4 小時前) -
國人越南旅遊染麻疹!當地今年已爆4萬例 疾管署提升旅遊警戒至二級
(4 小時前) -
流感、腹瀉持續!新冠重症仍新增 高風險族群快打疫苗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