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困難、每吃必反胃嘔吐,連喝液體食物都困難,並伴隨呼吸困難,小心是罹患「食道弛緩不能症」!1名60歲的林先生多年來吞嚥困難,最近幾個月來症狀顯著增加,甚至連喝液體食物都困難,且伴隨著反胃及嘔吐,體重在短短三個月內減輕約20公斤,雖然接受過數次內科治療,但症狀僅暫時緩解且效果不佳。因為每吃必吐及伴隨呼吸困難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就醫。
經胸腔外科廖啟耀醫師安排胃鏡、食道攝影及電腦斷層檢查後,確認罹患罕見的「末期食道弛緩不能症」。由於食道極度擴張扭曲,隨即以胸腔鏡手術施作食道切除及重建,解除其無法正常進食的狀態。林先生術後恢復良好,3個月內體重逐漸回升,吞嚥功能明顯改善,已經能正常進食,提升生活品質。
廖啟耀醫師說,「食道弛緩不能症」為一種罕見的食道運動障礙,特徵是食道下端括約肌無法正常放鬆,有時伴隨著食道的蠕動功能減弱或消失,導致食物無法正常排空。至於成因可能是神經系統異常而無法控制食道功能和放鬆括約肌,或是食道括約肌障礙導致食道緊繃,這樣會讓食物無法通過。醫師可藉由食道攝影和電腦斷層的影像學檢查,或是食道測壓與食道內視鏡的功能性檢查後,予以確診。若是有自體免疫系統失調(如硬皮症),或胃食道逆流者都是高危險群。
廖啟耀醫師表示,「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早期症狀包括:吞嚥困難及胸悶,接下來可能進展成食物逆流、體重下降嚴重者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若不及時處理可能會演變至「末期食道弛緩不能症」(巨食道症),通常伴隨兩個特徵:一、食道顯著擴張扭曲,彈性消失,無法正常蠕動;二、食道下括約肌(LES)嚴重失能,無法正常放鬆排空食物,不但造成生活質量下降,也可能因長期發炎而增加罹癌風險。
廖啟耀醫師表示,「末期食道弛緩不能症」伴隨食道顯著擴張扭曲和食道下括約肌嚴重失能。(圖片提供/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
廖啟耀醫師指出,對於「末期食道弛緩不能症」因內視鏡治療效果有限(內視鏡氣球擴張、食道擴約肌切開術),此時手術成為唯一有效的選擇。手術內容是進行食道切除與胃管重建,可重置正常消化通道,改善進食能力。若能採用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胸腔鏡手術,更具有以下優勢:
1.傷口小:減少術後疼痛,恢復速度更快。
2.視野清晰:三D高清視野,外科醫師可精確完成食道切除及重建操作。
3.併發症少:降低術後感染等風險。
廖啟耀醫師呼籲,預防勝於治療,如果罹患屬高危險群的自體免疫系統失調或胃食道逆流,應提高警覺盡快接受治療,避免病情惡化。若出現吞嚥困難和反覆感染的症狀,應該盡早尋求專科醫師診療,透過客製化治療計畫,可延緩病情進展,並且改善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花季花粉來襲,釀流鼻水、眼睛紅腫!宋奉宜醫師揭:4大重點降低過敏風險
多巴胺不只讓人快樂、助眠,還能減重!吳悦慈營養師:6大類多巴胺食物助減重
狂掉髮、易疲倦,甲狀腺機能亢進找上門!周宗翰中醫師:保養4要訣、2茶飲遠離甲亢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621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
-
大突破!台北榮總靠「抽幾cc血」診斷失智症 準確率達93%
(32 分鐘前) -
腰椎滑脫壓迫神經害腰腿痠痛!微創腰椎痠痛控制斷開疼痛記憶,加速術後恢復
(37 分鐘前) -
聖馬爾定醫院以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 精準切除鼻竇腫瘤
(54 分鐘前) -
30歲後當心肌肉流失,養肌不能只靠蛋白質?營養師:增肌補蛋白質,注意熱量陷阱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