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5° / 23° )
氣象
2025-05-14 | 華人健康網

CKM症候群是什麼?心血管、腎臟和代謝都相關!揪出CKM的7大風險因子

什麼是CKM症候群

近年來,醫學界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 ——CKM症候群。所謂CKM症候群,即心血管-腎-代謝症候群(Cardiovascular - Kidney - Metabolic Syndrome),它包含了4個相互關聯的醫療問題,分別是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第二型糖尿病和肥胖。「CKM」三個字母分別代表心血管、腎臟和代謝。其中,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屬於代謝性疾病。這4種病症相互影響,往往會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


CKM症候群是什麼?心血管、腎臟和代謝都相關!揪出CKM的7大風險因子

為什麼它們會同時出現呢?這是因為人體的各個系統是相互關聯的。當我們消化食物和飲料後,營養物質和能量會通過血液運送到身體的細胞。心臟和血管負責血液循環,而腎臟則過濾血液中的廢物。只要其中一個系統出現問題,就可能影響到其他系統,從而導致CKM症候群的發生。

CKM症候群有多普遍

作為一個新發現的病症,CKM症候群不像一些早已被研究的疾病那樣有大量的歷史數據。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每3個美國成年人中就有1人至少有3個心血管-腎-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因子。在台灣,雖然缺乏特定的大規模統計,但隨著生活方式的西化和人口老化,患有相關疾病的人數也在逐漸增加,CKM症候群的問題不容忽視。

CKM症候群的症狀與成因

症狀

CKM症候群的症狀可能包括構成該症候群的4種疾病的相關症狀,例如胸痛、呼吸急促、昏厥、腿部、腳部、手部或腳踝腫脹、行走時腿部疼痛、疲倦、食慾改變(食慾不振或食慾增加)、排尿次數增多、皮膚乾燥、睡眠呼吸中止症、痛風等。

成因

體脂異常或偏高是導致CKM症候群的主要原因。這些脂肪組織會釋放一些物質,引起心臟、腎臟和動脈組織的發炎和損傷。發炎會使胰島素的效果降低,還會促進斑塊形成和腎臟損害。

風險因子

肥胖、腰部周圍的額外體脂肪、高膽固醇、高血壓、腎臟疾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都是CKM症候群的風險因子。如果您有這些風險因子,就需要更加注意自己的健康,積極預防CKM症候群的發生。

併發症

CKM症候群的併發症相當嚴重,可能包括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心臟病發作、中風等。這些併發症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危及生命。


CKM症候群是什麼?心血管、腎臟和代謝都相關!揪出CKM的7大風險因子

CKM症候群的併發症相當嚴重,可能包括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心臟病發作、中風等。

診斷與檢查

醫生可以通過多種檢查來診斷 CKM 症候群,包括測量血壓、進行血脂檢查、檢查血糖、評估腎功能、測量冠狀動脈鈣含量、計算身體質量指數等。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將CKM症候群分為0到4期,4期表示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高。

0期:表示您沒有任何風險因子。

1期:表示您有額外的身體脂肪,尤其是腹部脂肪。

2期:表示您患有第二型糖尿病、高三酸甘油酯、高血壓或腎臟疾病。

3期:表示您有早期心血管疾病(但無症狀)或高風險。

4期:表示您有心血管疾病(有症狀)、額外的身體脂肪和代謝疾病的風險因子,可能伴有或不伴有腎衰竭。

治療

CKM症候群的治療方法因患者所患的具體疾病而異。在早期階段,可能只需要做出一些生活方式的改變,例如增加運動習慣。如果您處於中期,可能需要服用藥物來控制血壓、膽固醇和血糖。肥胖的人可能需要服用藥物來減少食慾。在更後期,可能需要一些侵入性的治療,如使用支架擴張阻塞的動脈以保持血液流通、心臟手術、血液透析、減重手術等。

降低風險的方法

您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降低患 CKM症候群的風險,例如食用健康的食物,保持均衡的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全穀物,減少加工食品和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攝入;獲得足夠的睡眠,每晚7-8小時的良好睡眠對於身體的恢復和調節至關重要;避免使用菸草產品,吸菸會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健康問題的風險;管理血壓、血糖和膽固醇水平,定期進行檢查,必要時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進行定期的體育活動,每天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保持健康的體重,通過合理的飲食和運動,將BMI控制在正常範圍內。

自我照護

在日常生活中,您可以透過保持健康的習慣和遵循醫生的建議來照顧自己。例如,食用營養豐富的食物,保持適度的身體活動,定期自我檢測血糖(如果您患有第二型糖尿病),使用家用血壓計定期檢查血壓,按時服用治療相關疾病的藥物等。

定期門診追蹤是管理CKM症候群的關鍵。醫生可以讓監測您的風險因子或症狀,確保您能良好地管理病情和正確服用藥物。如果您出現心臟病發作、中風、高滲透壓性高血糖狀態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應緊急就醫。

好康「金」來領!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掃碼就送500元購物金或等值商品!>>>



【延伸閱讀】



椎間盤突出只能吃止痛藥?吳文誠中醫師:4招治療椎間盤突出,恢復無痛人生



喉嚨乾癢又卡痰,小心慢性咽喉炎找上門!胡皓淳醫師:6招預防慢性咽喉炎



記憶力變差擔心大腦早老化嗎?鄭佳益醫師揭:植物性飲食5大優點,吃出健康大腦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636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