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食物過敏會造成身體慢性發炎!過敏原檢測精準找出發炎來源
慢性食物過敏與急性食物過敏不一樣,慢性食物過敏是一種低度但持續性的免疫反應,與急性過敏(例如吃蝦呼吸困難、吃堅果起蕁麻疹)不同,它不會立刻讓你休克,但會不知不覺累積發炎物質,引發各種難以歸類的症狀,讓你「沒病卻一直不舒服」。
慢性食物致敏的發炎反應,也會慢慢傷害血管健康,成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癌症的潛在因子。林美秀醫師強調,許多人看起來不胖、不菸不酒,但血管卻提早硬化,往往就是慢性發炎在作祟,而致敏食物可能就是其中一個關鍵。
家醫科醫師林美秀表示,臨床最常碰到的慢性食物致敏前三名包含「牛奶、雞蛋、小麥」這類極為常見、方便取得且普遍大眾常吃的食物。她分享自己就是食物過敏的最佳案例,早年總是頭暈不適,一直以為是低血壓導致,鑽研預防醫學多年後,才發現原來是對「雞蛋」過敏,「每天吃的雞蛋讓我體內一直在打仗!」
精準找出發炎來源:過敏原檢測是利器
如何找出是什麼食物導致過敏?IgG4慢性過敏原檢測是從「身體和食物的互動」角度切入,能找出導致發炎的潛在食物來源。只需抽血,即可檢視40項常見食物與環境因子的免疫反應強度。
林美秀醫師常以「戰場情報」比喻過敏原報告,分為高風險、中度與輕度反應,對應到日常飲食策略:
高度致敏食物:建議完全避免。
中度反應:視症狀強度,盡可能減少攝取。
輕度反應:無需完全禁食,但應避免在身體壓力大時食用。
慢性致敏迷思:不是食物都不能碰,而是聰明選擇
過敏是內在壓力的一種,假日的外在壓力較少時,可以容納一些內在壓力。「我就曾建議牛奶過敏的個案週一到週五上班時不要碰牛奶,但週末輕鬆時想喝杯拿鐵就比較沒問題。」林美秀醫師也笑說,自己因雞蛋過敏,平日是完全不碰,但假日偶爾還是會去吃炒飯。
此外,林美秀醫師提出長期臨床觀察經驗,透過IgG4檢測找出慢性食物過敏原,並進行飲食調整後,改善最明顯的前三名分別為:
1.疲倦、頭暈、頭痛:過去常被誤認為是睡不好、壓力大或低血壓。
2.腸胃道問題:脹氣、便祕、腸絞痛、排氣異味,這些症狀多數人已習慣忍耐,但可能與長期吃入的致敏食物有關。
3.皮膚狀況:濕疹、青春痘、皮膚搔癢、異位性皮膚炎等。
透過IgG4檢測找出慢性食物過敏原,並進行飲食調整後,有助改善疲倦、頭暈、頭痛。
過敏日記:幫助身體記憶的另一種方式
除了檢測,林美秀醫師也推薦實用又容易執行的好方法「過敏日記」。當身體突發不適(如頭暈、疲倦、腸胃不順),可回顧過去24小時在「食衣住行」上的變化,並記錄下來。
最後,林美秀醫師再次強調,如果長期都屬於「健檢無異常,但人就是怪怪的」,不一定是外在壓力或者年紀問題,也別盲目嘗試偏方或保健品。可以透過「IgG4慢性過敏原檢測」找出讓身體發炎的「隱形敵人」。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好動=過動症?過動症長大就會好?吳宛容中醫師:刺激5大穴位,助改善ADHD
減肥或延緩性早熟,吃益生菌有用嗎?侯家瑋醫師:5要訣吃益生菌守護健康
腸胃不好、高血糖的人吃對水果嗎?高敏敏營養師:6大族群聰明吃對水果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966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
-
溫度計插體內斷裂!女時隔22年才取出 醫生見「這幕」捏把冷汗
(8 小時前) -
拉警報 腸病毒疫情「延長賽」家長注意警訊症狀
(8 小時前) -
開學季兒童群聚 腸病毒疫情「延長賽」家長須提高警覺
(8 小時前) -
15歲少年莫名咳嗽「檢查出肺癌」 醫示警5危險因素:年輕人更明顯
(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