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睡困難、淺眠易醒…4大失眠你是哪一類型?中醫內服外治+4招找回好眠
「明明睡滿8小時,醒來還是累得像沒睡。」這句話,道盡了現代人面對失眠的無奈心聲。章晉瑋中醫師指出,失眠並非單純的「睡不著」,而是身體發出的失衡警訊。雖然西醫有睡眠門診與藥物治療,但越來越多患者發現,透過中醫調理體質,能更根本地找回自然入睡的能力。
失眠從哪來?中醫從「心」與「肝」找根源
章晉瑋醫師指出,中醫看待失眠,首重「辨證論治」,依據個人體質與症狀對症下藥,針對輕度失眠、焦慮型失眠、氣血不足或肝鬱引起的睡眠障礙,不僅療效穩定,復發率也較低。中醫理論中,失眠常與「心」、「肝」兩大臟腑失調息息相關。
《黃帝內經》點明「心主神明」,意指神志、思維活動由心主管,現代觀點可理解為心臟功能影響著大腦的神經活動。章晉瑋醫師說,當「心火」過旺,人就容易焦慮、腦中思緒紛飛停不下來,夜晚則多夢紛擾;若「心血」不足,心神失去滋養,則可能出現心悸、頭暈、記憶力減退等問題。
章晉瑋醫師補充,「肝」在中醫裡負責「疏泄」,掌管全身氣機的流暢與情緒的調節。當壓力過大,「肝氣鬱結」就像情緒的通道被堵住,人會變得煩躁易怒、胸悶不舒,這種緊繃狀態自然會嚴重干擾入睡與睡眠的深度。
4大失眠類型,你是哪一種?
根據章醫師十年臨床觀察,失眠大致可歸納為4大類型:
1.困難入睡型(心肝火旺/肝鬱氣滯):
躺在床上輾轉反側,腦子停不下來,明明很累卻無法關機。這類人多屬壓力大、思慮過度的族群。
2.淺眠易醒型(心膽氣虛/心腎不交):
睡得很淺,一點風吹草動、細微聲響就容易驚醒,醒後難再入睡。對睡眠環境要求極高。
3.火旺多夢型(心肝火旺/陰虛火旺):
整晚夢境連連,情節緊湊甚至如同連續劇,醒來後非但不解乏,反而更加疲憊不堪。
4.氣虛疲累型(心脾兩虛/氣血不足):
即使睡滿了時數,白天依然精神萎靡、倦怠無力,常伴隨消化功能不佳,多與陽氣不足或體內濕氣過重有關。
章晉瑋醫師表示,針對不同類型的失眠,中醫會選用相應的方藥與外治法:
內服中藥:
難入睡、思慮多: 常用「酸棗仁湯」養心安神,穩定心神助入睡。
煩躁易怒、胸悶: 「加味逍遙散」能疏肝解鬱,暢通鬱滯的氣機。
心悸健忘、面色白: 「天王補心丹」專補心血,滋養心神。
焦慮緊張、易驚: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疏肝解鬱,鎮驚安神。疲憊睡不飽、消化不良: 「歸脾湯」補益心脾,改善氣血生化之源。
口乾舌燥、手心熱: 「黃連阿膠湯」滋陰清熱,適合陰虛火旺者。
多夢紛擾、心煩: 「朱砂安神丸」清心降火,鎮心安神(含硃砂,需醫師處方謹慎使用)。
針灸療法:
常選用「神門」(安神定志)、「內關」(寬胸理氣、寧心安神)、「三陰交」(調理肝脾腎、養血安神)等穴位。透過刺激穴位,促進氣血循環,達到安神寧心的效果。通常建議每週治療1-2次,持續4至8週效果較為穩固。
生活調養幫大忙,4招找回好眠
章晉瑋醫師強調,改善失眠除了藥物及針灸,搭配生活習慣調整,更能進一步改善問題:
1.穴位按摩:
每日睡前按摩「風池穴」(後腦勺下方,頸部兩側大筋外緣凹陷處)及「湧泉穴」(腳底前1/3正中央凹陷處),每穴按壓3-5分鐘,有助放鬆助眠。
2.溫水放鬆法:
睡前1-1.5小時用約42°C溫水泡腳或泡澡15-20分鐘,能引火下行,舒緩緊繃身心。
3.打造安眠環境:
臥室保持安靜、涼爽(約25°C為宜)、遮光良好。若環境有難以避免的噪音,可使用「白噪音」(如雨聲、海浪聲)掩蓋干擾。
4.舒適寢具衣著:
選擇支撐性佳、透氣的枕頭床墊,穿著寬鬆柔軟的睡衣褲,減少身體束縛感。
若失眠困擾持續超過兩週,建議尋求專業協助,切勿自行購買不明中藥或隨意堆疊方劑,以免延誤病情或產生不良反應。中醫可透過「望聞問切」精準辨證,量身訂製治療方案。
西醫短期緩解有幫助,中醫心肝調理降低藥物依賴
對於長期依賴安眠藥的患者,章醫師鼓勵可考慮「中西醫整合治療」,西藥可做為短期緩解症狀的工具,同時透過中醫調理體質,從根本改善「心」、「肝」氣血失衡的問題,逐步減少對安眠藥的依賴,最終目標是找回自然、深層的優質睡眠,全面提升生活品質。
最後提醒,若失眠困擾持續超過兩週,建議尋求專業協助,切勿自行購買不明中藥或隨意堆疊方劑,以免延誤病情或產生不良反應。中醫可透過「望聞問切」精準辨證,量身訂製治療方案。
好康快來領!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耳鳴3徵兆是腦梗塞早期信號!中醫師吳明珠:針灸2大穴位、3種藥膳,遠離耳鳴
168斷食減肥瘦成好像看到骨架?劉伯恩醫師:常見5大副作用別輕忽
香港腳與灰指甲如「難兄難弟」!賴睿昕中醫師:夏天防「黴」,4要訣遠離香港腳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8/9692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
-
溫度計插體內斷裂!女時隔22年才取出 醫生見「這幕」捏把冷汗
(8 小時前) -
拉警報 腸病毒疫情「延長賽」家長注意警訊症狀
(8 小時前) -
開學季兒童群聚 腸病毒疫情「延長賽」家長須提高警覺
(8 小時前) -
15歲少年莫名咳嗽「檢查出肺癌」 醫示警5危險因素:年輕人更明顯
(8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