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功能僅剩20%,仰賴呼吸器維生!心衰竭老翁靠3招擺脫呼吸器
依據112年健保署統計,台灣長期使用呼吸器新病患接近20萬人,其中更有超過6000人連續使用超過2個月。對於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呼吸器除了可以供給較高濃度的氧氣,還能幫忙病人換氣、分擔心臟的負荷、爭取治療時間,讓肺功能有機會恢復。但長期依賴呼吸器可能導致呼吸道損傷、感染、營養與吞嚥困難、活動受限。
為避免長期依賴呼吸器,影響身心健康發展,病人需要一系列「脫離呼吸器」的訓練與照護。醫院配置的呼吸照護病房(RCW)是專為病情穩定但長期依賴呼吸器,或需要呼吸器脫離訓練的病患提供的專業照護環境。
新北市1名71歲簡姓老翁去年底因病心臟功能嚴重受損,住院196天後在衛福部樂生醫院呼吸照護病房的治療下脫離呼吸器出院。
心臟功能僅剩20%!心衰竭靠呼吸器續命
簡翁過去從事勞力工作退休,身體硬朗,去年底因感染流感,出現呼吸喘、胸悶送醫,被檢查出心肌梗塞、心衰竭、肺水腫,命在旦夕,緊急心導管手術治療後狀況仍未回穩,需仰賴呼吸器臥床維生。當時醫師表示,簡翁的心臟功能從80%掉到僅剩20%。
臥床2個月後,簡翁轉至衛福部樂生醫院呼吸照護病房,由胸腔內科醫師帶領呼吸治療師、專科護理師、護理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專業團隊提供連續性、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
衛福部樂生醫院胸腔內科沈孟芳醫師為簡翁擬定脫離呼吸器的治療計畫,呼吸治療師逐步延長其氣切面罩訓練的時間,同時指導病患可先在床邊執行上下肢運動。
漸進式訓練,跨團隊執行呼吸照護計畫
儘管住院期間簡翁多次表達想脫離呼吸器返家,但因反覆肺炎合併敗血性休克及肺水腫,醫療團隊討論後數度決定暫時中斷脫離計畫。
同時考量到病患本身心臟的問題,呼吸治療團隊也會診了心臟血管專科黃珊惠醫師以及蔡雅禎營養師,給予用藥建議以及適合的營養調配。最後在各科專業人員的努力下,病人狀況越趨穩定,沈醫師指示可開始重回治療計畫,同步密切觀察呼吸狀況、定期做胸部X光攝影檢查。
3至4個月後,簡翁肌力、肌耐受度明顯進步,呼吸治療師引導簡翁嘗試站立,最後走出病房在走廊上使用助行器行走。在簡翁練習走路期間,呼吸治療師也細心觀察是否出現心搏過速、喘或低血氧的情形,叮嚀簡先生不要心急,記得做好呼吸調整。
營養補給、肌力訓練與呼吸訓練三管齊下,住院半年後,簡翁順利脫離呼吸器出院,讓他直呼:「自在呼吸感覺真好!」
心肺功能缺損,正確訓練也能重拾生活
胸腔內科沈孟芳醫師解釋,心肺功能息息相關,心臟功能差可能導致心因性肺水腫,肺部積水使血液中的液體滲透到肺組織間隙,進而影響肺部的氣體交換,造成呼吸困難。呼吸效率不彰,也使得呼吸器脫離更加困難。 這類心肺功能惡化所引起的呼吸困難患者,往往需要正確的評估與呼吸訓練,才能順利脫離呼吸器。
71歲簡姓老翁(中)去年底因病心臟功能嚴重受損,住院196天後在樂生醫院呼吸照護病房的治療下脫離呼吸器出院。(圖片提供/樂生醫院)
呼吸照護病房護理長何佩諺坦言,對於年長體力差、心肺功能差的病人來說,要從呼吸照護病房「畢業」並不容易。病人求好心切但也不能躁進,必須漸進式訓練脫離。
簡翁身體條件、心臟功能差、經常性肺積水,對醫護人員而言進行呼吸訓練過程是一大挑戰,但有賴團隊與病人努力不懈堅持,經歷半年多的訓練,順利出院返家,說是呼吸照護治療成功的最佳見證。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延伸閱讀】
酒糟性皮膚炎中醫也有解!吳宛容中醫師:美顏針灸4大穴位、5招預防發作
腰痛揪凶手,恐隱藏在薦髂關節!林杏青醫師:薦髂關節自我保養3動作
168斷食減肥瘦成好像看到骨架?劉伯恩醫師:常見5大副作用別輕忽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8/9710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最新健康新聞
-
-
破碎的婚姻可以補救嗎?專家教你如何修復信任感
(10 小時前) -
影/員榮復建科與心導管室聯手 微導管栓塞術助患者擺脫右肩疼痛
(11 小時前) -
嘉義縣骨鬆肌少照護成果亮眼 全縣衛生所通過FLS國際認證
(13 小時前) -
水腫是水喝太多?覺得自己不是胖是水腫?醫師教你如何判斷!
(13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