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2° / 18° )
氣象
2024-07-30 | 優活健康網

每10名新生兒就有1名早產兒!婦產科醫揭「4大早產徵兆」安胎這樣做

晚婚晚育、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每一個新生命都彌足珍貴,早產安胎議題不容忽視!45歲的孫小姐屆齡高齡產婦,在歷經流產和2次試管嬰兒後,終於懷上龍鳳胎,卻因孕期高位破水持續1週而緊急回醫院安胎,由於子宮頸已打開,並出現宮縮現象,為防胎兒早產有併發症,緊急臥床安胎並施打新型安胎藥,順利將孕期延後至27週剖腹生產,順利誕下健康雙胞胎。

台灣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詹德富表示,育齡女性逾34歲屬於高齡產婦,台灣自2021年起,每3位產婦就有1位高齡,有較高罹患子癲癇症、姙娠糖尿病、高血壓等併發症風險,可能誘發早產,嚴重恐危及生命安全,呼籲高風險孕產婦應具備安胎意識,並重視安胎藥物使用的安全性。



早產定義為孕期20至37週出生

詹德富指出,台灣早產率居高不下,更有逐年升高趨勢,平均每10名新生兒就有1名是早產兒,「早產活產的定義,是指已滿20週、未滿37週出生的新生兒,分為自發性、破水及醫源性早產;而20週以下的胎兒,基本上無法活產。」

早產依週數可分成以下3類:

  • 極早期早產:20~28週
  • 早期早產:28~32週
  • 中晚期早產:32~37週

詹德富強調,早產安胎的2大關鍵期,以針對極早期早產和早期早產為主。前者安胎是為了避免胎兒死亡;後者安胎則是為了預防早產兒從出生後到5歲以前,可能發生缺氧、慢性肺疾病、心臟問題、腦出血、感染、壞死性腸胃炎等併發症。



高風險孕產婦有早產前兆應安胎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婦產部部長暨一般婦產學科主任黃建霈表示,一旦孕期出現早發性子宮收縮、陰道出血、下腹痛或破水等早產徵兆,就應盡速就醫,謹慎進行安胎照護,以延長懷孕週數,為胎兒爭取更多時間待在媽媽子宮內發育成熟,提升存活率,降低嚴重併發症、死亡率及後遺症風險。

哪些產婦可能需要安胎治療?黃建霈提醒,下列10大高風險群孕婦,對於安胎治療的安全性需謹慎並多加留意,主動諮詢醫師,是否有更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避免發生嚴重副作用,包括:

  • 高齡孕婦
  • 懷有多胞胎
  • 孕前或孕期有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
  • 孕前或孕期有糖尿病或姙娠糖尿病
  • 甲狀腺功能異常
  • 肺部功能異常或氣喘
  • 腎功能異常
  • 自體免疫疾病
  • 孕前肥胖
  • 電解質失調


  • 新型安胎藥副作用低更安全

    收治上述個案的台灣母胎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長庚醫院產科主任蕭勝文表示,目前台灣核可用於延遲早產的安胎治療藥物有兩類,分別為乙型受體促效劑和新型催產素受體拮抗劑,皆已獲健保給付,其中新藥使用1次需打點滴2天,每次費用約1~2萬元,醫師會視安胎情況判斷需施打多久。

    不過,臨床研究顯示,前者可能使孕婦產生心悸、胸悶、頭暈、呼吸困難等不適症狀,更可能發生致命的急性肺水腫,因副作用發生率過高,目前歐美各國已不建議使用;後者新型藥物因僅針對催產素受體作用,可精準抑制子宮收縮、心血管作用發生率低,副作用低且耐受性佳,成為更好、安全性高的孕婦安胎選擇。



    居家安胎避免運動、飲食刺激

    高風險孕產婦除了安胎治療用藥,生活中還能透過哪些方式進行居家安胎護理?詹德富建議,少運動、少吃過辣過鹹等刺激性食物、禁酒精,以臥床安養為佳,可減少腸胃蠕動誘發子宮收縮的可能性,降低早產機率,讓胎兒有更多時間健全生長,以及確保生產時母嬰安全。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