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19° / 19° )
氣象
2024-11-14 | 優活健康網

大腸鏡檢查誰需要做?費用多少、低渣飲食怎麼吃?6大QA一次看

大腸癌是國人常見的癌症之一,長期高居十大癌症之首。由於大腸癌早期症狀通常並不明顯,許多人往往直到癌症中後期才發現,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大大提高了死亡風險。不過透過定期施作「大腸鏡」檢查,便有助於及早發現與治療,而先了解檢查前必知的6大常見問題,能幫助流程更順利。

出現哪些腸胃道症狀建議做大腸鏡?多久要檢查一次?根據《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6個月內「大腸鏡常見問題」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可一窺網友熱議的大腸鏡常見問題,幫助自己做好充分的檢查準備。



大腸鏡檢查前6大常見問題

Q1:哪些人需要做大腸鏡?
A1:腸癌高風險族群建議定期接受檢查。如:有大腸癌等相關家族病史、曾患有潰瘍性結腸炎、有愛吃油炸或吸煙等不良飲食與生活習慣、排便習慣不佳者。

Q2:建議多久做一次?
A2:高危險族群建議30歲後可做第1次大腸鏡檢查,並視結果每1~2年定期篩檢;若非高危族群者,則可2~3年定期檢測。

Q3:照1次大腸鏡費用多少?
Q3:自費一般大腸鏡落在3,000~5,000元,麻醉費用則為4,000~5,000元;若含其他自費項目,費用可能更高。

Q4:要怎麼清腸?
A4:依醫生指示採低渣飲食、服用瀉劑並多喝水,以免影響瀉劑作用或造成便秘。

Q5:有健保給付嗎?
A5:政府目前提供50~74歲民眾,每2年1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檢查結果為陽性者,可用健保給付做大腸鏡檢查。

Q6:低渣飲食怎麼吃?
A6:選擇稀飯、白吐司、白麵條等低渣食品並增加水分攝取,避免油、甜、辣,或富含膳食纖維、易脹氣的奶豆類製品,建議每餐吃5至7分飽即可。



血便、排便習慣改變就要檢查

觀察近6個月內網友針對「大腸鏡常見問題」相關話題的討論,可以發現「哪些人需要做」是大眾最常見的疑惑。事實上,當發現有排便出血、體重異常減輕、大便變細、排便習慣改變等狀況時,千萬不要輕忽,可能是大腸癌的警訊,應抽空做大腸鏡檢查。

除了生理上有明顯異常外,若有不良飲食或生活習慣,如嗜吃紅肉、有抽菸、喝酒、肥胖者,或有潰瘍性大腸炎、大腸癌等家族病史,也都屬於腸癌高風險族群,建議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可直接觀察腸道內是否有潰瘍、息肉等病徵,發現後還能馬上切除並採樣檢查。



45歲後最好3~5年檢查1次

還有不少民眾好奇究竟「多久要檢查一次」,若為腸癌高風險族群,30歲後即可考慮進行大腸鏡,並視結果每1~2年定期篩檢;若不屬於高風險族群,則可在45~50歲後每2~3年定期檢測,以不超過5年為原則。建議根據年齡、自己及家族的病史等因素調整檢測間隔,或直接向專業醫師諮詢。

而「大腸鏡費用」也受到不少網友詢問,其中又以是否要加價做「無痛大腸鏡」為熱議。市面上自費大腸鏡多落在3,000~5,000元,如怕檢查過程中伴隨有不適感,也可負擔額外4,000~5,000元的麻醉費用做「無痛」。

有網友分享太太做大腸鏡的心得:「在等麻醉時,有個病患在做一般大腸鏡檢查痛得唉唉叫,她認為麻醉這錢花得值得。」不過也有網友分享自己的經驗,提到:「就一點噁心感,而且一下子就過去了。」因此,不妨考量自己對疼痛的敏感度選擇是否加購麻醉,讓過程更加舒適。

相信不少民眾在做大腸鏡前,容易因為可能的不適感而卻步、遲遲不願受檢,不過它在及早發現腸道問題、預防疾病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妨多了解檢查前後及過程中的常見問題,以減少焦慮,能讓檢查進行得更加順利。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