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中風了⋯可申請補助嗎?出院後居家復健怎麼做?照護必知3重點
不想聽到「中風」就聞之色變的話,就在起就應該注重健康,從「預防」開始;而如果家人、長輩已經中風的話,更是要把握復健關鍵與關懷支持,盡量恢復身體功能與過去的生活品質。
預防中風有6招
腦中風發生的原因是腦部血管的阻塞。除了年紀之外,造成中風的常見原因是「三高」:高血壓、高血糖,以及高膽固醇。因長期的三高會加速動脈硬化與阻塞,除了中風,也容易造成心肌梗塞。
如果原本就有三高的問題,除了依醫師的指示規律服用高血壓的藥物外,也要注意在天冷時的保暖,與炎熱天氣下水分的補充,避免血壓劇烈變動而中風。
可透過以下方式預防中風:
- 長期並按時服用抗血栓藥、控制血壓、血糖、血脂肪濃度物,作息正常、避免熬夜或過勞自我的生活習慣調整、控制情緒保持每天愉快的心情作息正常,避免熬夜或過勞。
- 可記錄平日血壓、血糖值與不適症狀,同時記錄用藥狀況。
- 健康均衡飲食
- 維持適當的體重
- 規律運動
- 飲酒要節制,鼓勵戒菸
中風徵兆與緊急送醫
若懷疑家人出現中風的症狀時,可透過簡單的「FAST」口訣進行辨別:
- 「F」就是FACE,請患者微笑或是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兩邊的臉是否對稱;
- 「A」就是ARM,請患者將雙手抬高平舉,觀察其中一隻手是否會無力而垂下來;
- 「S」就是SPEECH,請患者讀一句話、觀察是否清晰且完整;當三者症狀出現其中一種時,就要趕快送醫。
- 「T」就是TIME,要明確記下發作時間,立刻送醫,爭取治療的時間,把握「急性中風搶救黃金3小時」。
如果真的發生以上情形,也請謹記以下3原則:
- 不要慌張
- 不要亂吃藥
- 馬上送到醫院急診
8大中風徵兆立即就醫
甚至你自身有以下的身體症狀,請不要遲疑,立刻就醫:
- 眩暈或劇烈頭痛
- 嘴歪眼斜
- 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
- 視力模糊或視野缺損
- 說話不清、聽不懂別人說的話或說不出來
- 吞嚥困難
- 性格驟變
- 意識混亂、嗜睡、昏迷
此外,也請不要忽視「小中風」徵兆,未來罹患腦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小中風」的醫學名叫「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症狀出現時間很短暫,馬上又恢復正常,以致讓許多人忽略其重要性。
中風時的出院準備與補助申請
依國人的身心障礙手冊取得判定標準,中風患者必須過了中風後3個月的黃金恢復期,才能由醫師判定進步情況不佳而申請到身心障礙手冊。可是這已經是中風發生後4個半月後的事了,這段空窗期恐怕會是家人最煎熬的時期。
因此,若能在住院時,獲得相關資訊,不但能減輕照顧的負擔與壓力,也希望藉由更多的補助資源,讓患者的神經細胞功能盡快恢復。
重點1:申請身心障礙手冊
若有獲得黃金自立給付包、急性後期服務者,在後續的繼續住院期間,便可請主治醫師會同復健科醫師評估失能狀況,協助取得身心障礙手冊,以便往後返家回診時,能夠申請復康巴士等協助就醫回診。
若病患的狀況不佳,不適合經常外出就醫時,也可申請「居家復健」進行居家復健治療。
重點2:協助申請輔具
在住院期間,可以先請復健科會診來評估病患的失能狀況,看是否可以申請到購買輔具的補助金,例如:氣墊床、病床等。
此外,各縣市的多功能輔具中心,有很多社工能給予輔具使用的專業建議,並推薦輔具租借的單位,在購買之外,也能利用租用輔具的方式,取得現階段需要的輔具 。
重點3:預防再中風
患者出院後,預防再中風非常重要!醫師提醒,要預防二次中風,最重要的是要控制三高,有高血壓者中風危險率較一般人高出9倍,血糖或血脂過高者中風率也是一般人的2~3倍以上。另外,吸菸者中風率也較一般人高出3倍,因此患者最好進行戒菸治療。
除了控制三高,也要視個人狀況服用抗凝血藥物,未服用抗凝血劑者二次中風風險可能會提高2~3倍,患者也要規律回醫院追蹤,才能預防腦中風再發。
中風後的居家復健
【腦中風照護】實務技巧:吞嚥困難者的飲食照顧
- 提高食物的濃稠度
- 食物儘量切成小塊
- 增加用餐次數及留意餵食的量
- 注意進食的姿勢
【腦中風照護】5個關鍵字:搞定吞嚥障礙飲食
- 剁碎
- 稠化
- 顏色
- 香味
- 少量多餐
【腦中風照護】在家聰明做復健
當醫生通知,患者可以回家復健時,家屬所要做的,就是想辦法營造出一個舒適的復健環境。在床位的擺放上,要讓患側邊靠近走道,才好照顧。在跟患者溝通時,說話方向也得注意!由於單側中風旳患者,經常會忘記使用患側,所以家人一定要常在患側,來和患者溝通。
心理支持也不容忽視
復健對中風病患很重要,尤其在病發的前半年到1年內,有些患者雖然一開始狀況不是很好,但病患若願意積極復健,可以使失能的狀況大幅減輕,並提高自理能力。
神經再生需要一些時間,所以病患不要失望,更要積極進行吞嚥、說話等行為復健,讓臉部的神經有機會再生及回復,但是一定會有「等待期」,所以要對自己有信心,耐心地復健、度過等待期。
中風患者最需要的是家人的陪伴和耐心,若無人陪伴、看病、復建,病人的病況也會受到影響,這時便要看自己積極的心態,透過「出院準備」等資源,協助自己努力站起來!
從中風到要恢復健康,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只是一個家庭的事,唯有社會連結成一個緊密互相支持的網絡,從中風前的預防,到中風後的復健,一起對抗它!全民平安保健康,對國家發展才是最重要的事。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
防跌防護再升級 長照輔具補助輕鬆申請
(49 分鐘前) -
天冷孩子狂尿床原因是它! 醫:「一年齡」還尿床應馬上就醫
(1 小時前) -
肉給你吃,我吃菜就好!淺談「愧疚式教育」影響:孩子長大恐自卑
(1 小時前) -
1男流感二度快篩「陰性」重症亡 快篩非唯一標準!8族群未篩都可公費用藥
(1 小時前) -
她上吐下瀉以為吃壞肚子,一檢查竟是「這2種癌」!醫曝:相當罕見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