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1 | 優活健康網
兒童便秘怎麼辦?兒科醫揭「3大關鍵期」:飯後蹲馬桶●●分鐘助改善
兒童便秘是常見的健康問題,爸媽若發現孩子排便次數減少、排便困難或大便偏硬,就應多加注意。小兒科醫師指出,便秘的典型症狀包括每週排便少於3次、排出硬便粒、排便過程中用力或疼痛,曾經因為糞便太粗造成馬桶阻塞、糞便或擦屁股的衛生紙上有血等,都可能是便秘的表現。
功能性便秘好發3時期
飲食、排便習慣、藥物是治療重點
北市聯醫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陳韋廷表示,便祕本身或是硬便造成的肛裂,可能會加劇排便時的疼痛,讓孩童對排便產生畏懼,反而出現憋大便的動作,累積在腸道的硬便內的水份因此被腸道再次吸收,使得這些大便更加乾硬難以排出,形成惡性循環。
功能性便秘好發3時期
陳韋廷說明,大部分便秘的原因為功能性便秘,在兒童有3個好發時期:
- 嬰兒期,開始增加副食品,飲食中的母奶或配方奶量逐漸減少時
- 幼兒期,在進行如廁訓練時
- 學齡兒童期,有些孩童會排斥在學校如廁,因為憋大便造成便秘
陳韋廷建議,爸媽在這些時期,應多觀察孩童排便頻率、大便的外觀與排便時的表現。少部分便秘可能是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或其他問題造成,建議先經由醫師評估是否有危險症狀,是否需安排進一步檢查,以排除少見的器質性問題。
飲食、排便習慣、藥物是治療重點
陳韋廷指出,便秘的治療可分為3個方向:飲食調整、排便習慣建立及藥物輔助。
1. 飲食習慣調整
- 水分攝取:建議依體重調整,一般來說,體重10公斤的兒童每日需約1,000毫升水分。
- 膳食纖維攝取:幼兒每日應攝取2~3份蔬菜與2份水果;學齡兒童則建議3~4份蔬菜與3份水果。
2. 排便訓練
- 建議每天安排孩子3餐飯後坐馬桶約5分鐘,此時胃結腸反射會使腸道蠕動增加,有助於排便。
- 若馬桶不夠高,可使用小板凳協助孩子讓膝蓋高於肛門,促進排便力道。
3. 使用藥物輔助
對於便秘情況嚴重、直腸內已有硬便堵塞的孩童,可能需要使用塞劑或口服軟便劑幫助清除堵塞,再透過維持期的藥物持續改善。陳韋廷強調,這類藥物治療應與飲食與行為調整同時進行,並由醫師評估適當劑量與使用時機。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
快用7招遠離憂鬱情緒!攝取「鎂」可助放鬆 加上曬太陽、運動讓你保持好心情
(1 小時前) -
上班族必學的精力管理!專家教你「雙峰工作法」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1 小時前) -
Z0世代都在想什麼?問了都不說心裡話?商業顧問揭「9大關鍵字」
(1 小時前) -
總是口乾舌燥、眼睛乾澀?中醫師從體質解析 乾燥症成因及調理方法
(2 小時前) -
高纖卻便秘?搞懂可溶性與非可溶性纖維,才能順暢如廁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