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2°
( 33° / 30° )
氣象
2025-05-21 | 優活健康網

小孩做事被動、不積極該怎麼辦?教師列「4種訓練」提高孩子積極性

父母都希望孩子可以積極點,其實積極性可以透過訓練充分培養。擔任國小教師超過20年、教師河楡丁於《小學生正向習慣養成書》一書中,將實證研究結合家庭教育方法,提供一套實用的系統化方案,更讓父母用具體技巧協助孩子,藉由生活中的練習,為孩子建立面對未來的最強軟實力。以下為原書摘文:

ABCD訓練方法

3月1日,即將開學的熙珠憂心忡忡,跟媽媽哭鬧著希望明天不要到來。

「到了新學期,就要跟新的同學、新的老師一起在新的教室裡上課,真是糟糕透了。老師一定很可怕。我覺得沒有人願意跟我當朋友。如果我找不到新教室,開學第一天就很慌張該怎麼辦?」熙珠這樣哭鬧,令媽媽也跟著不安。

像熙珠一樣有「開學症候群」的孩子相當多。如果孩子敏感且容易焦慮,那麼在面對環境變化時會更加敏感。能消除引發焦慮的外在刺激當然是最好,但要消除孩子可能面臨的所有環境刺激是不可能的。我們終究還是必須透過內在的力量,找到能降低焦慮的方法。這裡所說的內在力量,指的就是「積極性」。

積極性不是只看事情好的一面。積極性是指客觀且如實地解讀事實,而不去誇大或隱瞞事實的存在。冷靜地判斷自己所處的現況,但也願意為了一切可能性而努力,這樣的態度便是積極性。幸運的是,積極性可以透過訓練充分培養。接下來會介紹一套名為「ABCD訓練」的方法,這套方法有助於將偏差的思維轉換成客觀角度。



A

此一階段是要識別引發壓力或擔憂的事件。在A階段,我們要找出導致壓力或擔憂的原因。對於熙珠來說,諸如新學年、新朋友、新老師、新教室等變化,都屬於不幸事件。根據孩子的狀況,不幸事件還可能包括上台報告、與父母分離、考試等情境。

B

如果對事件持否定態度,有時會陷入莫名其妙的信念中。在B階段,我們要以先前客觀看待事件後掌握的原因為基礎,擺脫不合理的信念。熙珠將新的環境視為不幸事件,並為此害怕和擔憂。

「到了新學年,就要面對新同學、新老師、新教室⋯⋯太糟糕了!」父母首先要認同孩子面對變化時的恐懼。「你是不是因為要重新適應,所以覺得很害怕呢?害怕和擔心是正常的。以前媽媽上學的時候也曾經有過這種感覺。」



C

如果只停留在認同階段,就無法進入下一階段。因為在B階段產生的莫名信念,會導致錯誤的結論,而錯誤的結論會反覆招致負面的自我預言。

就像熙珠,她所設想的情況根本還沒發生,她就已經提前得出了錯誤的結論。新的年級和班級是否糟糕尚且不得而知,新老師是誰還不知道,新的朋友關係也尚未建立。孩子所下的錯誤結論需要在下一階段進行修正。

D

D階段的反駁是最重要的一步。若要改變C階段產生的錯誤結論,必須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加以反駁。到了新學期,就要跟新的同學、新的老師一起在新的教室裡上課:

①真是糟糕透了。
②老師一定很可怕
③我覺得沒有人願意跟我當朋友。
④如果我找不到教室,開學第一天就很慌張該怎麼辦?

讓我們與孩子一起找出還沒發生就斷定的不合理部分。「①真是糟糕透了」這種說法是根據情緒所下的結論,應該根據客觀事實調整為「不知道會很有趣、還是會很辛苦,我好緊張」之類的描述方式。

「②老師一定很可怕」也是一樣。孩子都還沒有跟新老師見過面或相處過,便直接斷定老師會很可怕,這是不合理的。「雖然我擔心老師會很可怕,但也不知道相處過後會怎麼樣」,改為這樣的結論會更適宜。

「③我覺得沒有人願意跟我當朋友。」像這樣覺得同班同學中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把自己當作朋友,這種邏輯太跳躍了。實際上,與某些朋友可以建立良好的關係,與某些朋友則可以是泛泛之交。用「大家、所有人、全部」這樣的詞彙來下結論並不恰當。

「沒有人願意跟我當朋友」這句話也存在很多限制,從中可以發現孩子看待人際關係的被動態度。就像在蘋果樹下張著嘴等待蘋果掉下來一樣,靜靜地坐著等待別人先對自己伸出手,這在建立關係方面沒有幫助。

最後,「④如果我找不到教室,開學第一天就很慌張」這也是未知數。因為是開學日,所以學校正門通常會張貼很大的班級位置標示圖,也會安排一些老師幫助學生們找到自己的班級。即使沒有標示圖,也沒有人帶路而驚慌失措,但只要最後能找到教室就可以了。

誰也不知道熙珠一度在學校裡徘徊,一般人不太會去注意到驚慌失措的孩子。總之一定能找到教室的。如果實在很擔心的話,可以先上學校網站看一看學校介紹圖,提前熟悉教室的位置,或者在開學前提前去學校看看也不錯。

ABCD訓練是一套培養積極思維的技巧,同時也有助於將「找出不合理想法」的過程視覺化。把孩子的負面想法寫出來,然後一起檢視,用底線標示出不合理的部分並且進行修改。比起口述和訓斥,這種方法更能幫助孩子客觀地理解情況。儘管可能有些繁瑣和麻煩,但只要堅持不懈地進行訓練,就能逐漸看到變化。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