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不能洗頭?生理期不能染燙髮?醫破解「經期5大迷思」別搞錯
生理期5大迷思
月經期間,經常聽到親友的溫馨叮囑,比如避免冰飲和補品,不要洗頭,要多休息,甚至連運動也應該避免。這些坊間流傳已久的「古早智慧」讓我的生活受到不少限制。我曾經嘗試在經期做重訓,洗頭,甚至吃薑母鴨,結果並沒有感覺到任何不適。同事阿美喝了一整年的熱飲,每個月還是經痛到不得不請假。我很困惑,這些坊間說法究竟有沒有明確的依據呢? ——29歲,小芸
在生理期,許多人相信某些飲食或行為可以有效緩解經痛,所以積極採用;也有人認為某些作為可能有損經期女性的健康,因此嚴格禁止。然而,並不是每個說法都經得起醫學的檢驗。這些事到底能不能做?有些傳言建議女性在生理期間,應該避免洗頭、染髮或運動。然而,真的有醫學根據、實證基礎嗎?讓我們進一步來探討。
1. 經期不能洗頭?
經期不宜洗頭的觀念可追溯到古代,由於工業化之前許多人無法洗熱水澡,可能導致洗頭後受涼而生病,而這個風險在經期可能又更高一些,因而有此習俗流傳於世。
隨著現代生活條件提升,幾乎人人能洗熱水澡,洗完頭也能快速吹乾,這種顧慮已不再成立。絕大多數女性在經期洗頭並不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但臨床上也確實有少數女性,在經期洗頭後可能出現頭痛、經痛或經血減少的現象,通常與中醫理論的「血虛」體質有關。要是屬於血虛體質的這女性,可依據自身經驗決定是否在經期時避免洗頭。
2. 經期不能染、燙髮?
無論是否在經期,染髮和燙髮的化學藥劑都可能對頭皮造成刺激,也有損害健康的潛在風險。由於荷爾蒙波動,皮膚敏感性在經期會增加,發生不適反應的風險也會升高。若是染髮後曾出現過敏的女性,經期確實應該盡量避免染髮。
3. 經期不該運動?
在經期內是否適合運動,同樣取決於個人的身體狀況。對一些女性來說,經期內適度運動,如瑜伽、散步或伸展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甚至可以幫助舒緩經痛,減少經前症候群的不適。許多研究均指出,輕度運動有助於提升經期的整體舒適度。
如果平時有進行運動習慣,且經期內感覺良好,則不必完全停止運動,只需要根據身體狀況來調整運動強度即可。若平時沒有運動習慣,建議避免進行激烈運動,以免對身體造成額外負擔。如果在經期中有嚴重的經痛、疲倦感或感覺身體無力,建議應該減少運動量,甚至選擇完全休息,讓身體調整與恢復。
4. 可以吃巧克力等甜食,來舒緩經痛與不適嗎?
巧克力,特別是高純度的黑巧克力,富含鎂、可可鹼及油酸,確實有放鬆肌肉、舒緩情緒的作用。鎂可以幫助肌肉放鬆,而可可鹼類似咖啡因,能短暫提振精神和心情。甜食中的糖分本來就容易讓人感覺愉快。
生理期間吃些巧克力等甜食也許帶來愉悅感,然而效果因人而異,部分可能來自安慰劑效應或廣告帶來的心理作用,並非根治經痛的長期解決方案。特別是對於經痛嚴重或有病理性問題的患者,不應用吃甜食替代正式的醫療。
5. 經期間特別適合大吃,因為不會變胖?
許多人在經期間大吃大喝,但經期結束後,依舊感覺變瘦,因此出現「經期吃不胖」的這種都市傳說。其實,這是個迷思!
經期後的體重下降,其實是由於黃體素引起的水腫消退,而非真正的脂肪減少。雖然經期期間,荷爾蒙變化可能影響食慾和新陳代謝,但只要攝取過多熱量,仍然會導致脂肪堆積,體重增加。 上述的這些活動做或不做,對大部分女性的健康都不會有明顯影響。
至於對特定女性而言,是否會引發不適反應,具體情況仍須取決於個人體質。最重要的判斷因素,應該是醫學實證,以及女性個人經驗和對身體的了解,不必盲目遵從傳統說法。
生理期要注意4件事
維護生理期健康,這些事要注意!除了前文中常見的傳言之外,在生理期間確實有一些事可能有明確且嚴重的影響,值得大家特別注意,建議避免!
1. 經期不是安全期
許多人誤以為月經期是安全期,因此忽視避孕措施。事實上,即使在經期間也有懷孕風險。雖然此時子宮內膜正在剝落,但排卵期並非總是固定,有時可能提前。再加上,精子在女性體內可存活3~5天,如果下次週期的排卵提前,仍有可能發生精卵結合。因此,在經期性行為不使用保險套,絕非有效的避孕方法。
除了懷孕風險,生理期的性行為還有別的健康風險。性高潮會引發子宮收縮,可能加重經痛的不適感。而經期間性行為,也會顯著增加泌尿道和生殖道感染的風險。
馨慧醫師:月經排血期間,內膜剝落崩解,子宮腔裡面會有一些傷口。如果進行性行為,感染機率較大;如果不戴保險套,感染機率就會更大。
2. 酒精對身體機能的刺激
月經期間喝酒會對身體帶來多方面的負面影響。例如,酒精會擴張血管,增加血流,可能導致經血量增多,對經血量原本就較多的女性來說,會加重經期的困擾。
酒精還可能刺激子宮收縮,進一步加重經痛。飲酒也會對心理造成負面影響。月經期間,荷爾蒙變化使得情緒容易不穩,而酒精會進一步加劇焦慮和情緒起伏。喝酒也會影響睡眠品質,容易導致淺眠,讓經期中的女性感到更加疲憊。
3. 不當補品可能適得其反
不少女性會在經期進補以調理身體,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這樣做。某些補品具有活血作用,過度活血可能導致經血量增多,甚至延長出血時間,造成經期後經血滴答不止的現象。
月經期間,讓剝落的子宮內膜能順利排出很重要,過度補血也可能影響排血過程,導致排血不完全。對於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或慢性發炎體質的女性,這類補品可能加重病情,必須特別謹慎。然而,依據中醫學理,氣血虛弱或經血排出困難的女性,正確的進補可以促進經血順利排出。在此情況下,應尋求專業中醫師建議,準確考量個人的體質特點來選擇補品。
怡萱醫師:有些人會自行認定月經量少是由於子宮虛寒所導致,因此特意進補溫熱性食物。然而,她的體質可能並非寒性,甚至可能是完全相反的體質。建議在食用補品前,先諮詢合格的中醫師進行評估。
4. 真的不能吃冰?
「生理期能不能吃冰?」長久以來,這都是個備受爭議的問題。讓我們從西醫和中醫的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並結合最新的醫學研究提供解答。西醫長期認為,人類是恆溫動物,當冰冷食物進入消化道後,食物的溫度很快就會被人體加熱,到胃部時已是正常體溫,所以理當不會對位於下腹的子宮產生過冷刺激,也就無從影響經痛或擾亂月經。
然而,2024年初,一篇最新的實證研究論文帶來了新的見解。這項研究將歐美及亞洲女性納入研究對象,結果顯示食用冰冷食物確實增加經痛的發生率。研究指出,當食用攝氏4度以下的冰冷食物時,經痛發生率顯著上升,且食用次數愈多,經痛的可能性愈大。
參與研究的學者推測,冰冷食物可能會影響組織的血液循環,導致血管收縮,也會刺激前列腺素的釋放,減少子宮血流供應,進而造成疼痛。然而,真正的原因與機轉,目前還無法得到確切的證實。 儘管冰冷食物引起經痛的具體機制尚未完全確立,但依據這項研究結果,經期間減少或避免食用冰冷食品,確實是女性經期保養的考量之一。
以中醫的角度來看,則明確不建議女性在經期食用冰冷食物。中醫觀點認為,經期是子宮內膜剝落並排出體外的過程,此時子宮的氣血運行應該保持順暢,過冷的食物會阻礙子宮內膜的完全剝落,結果導致經血排不乾淨。
中醫建議,經期間容易有疼痛或不舒服的女性,在經期可酌量飲用生薑或黑糖泡的熱飲,這類飲品具有「活血通路」的效果,能促進血液循環,減少經痛。
和蓁醫師:從臨床經驗來看,經期前或經期中食用冰冷食物的患者,可能會有經期延遲,經血不易順暢排出,甚至會出現經期滴滴答答、經血長時間未完全排出的情況。
重點小筆記
關於生理期調養的傳統說法,經現代科學檢視,部分是屬訛誤,有些還是值得參考。值得參考的說法,例如關於吃冰、運動等廣泛流傳的建議,都應根據科學證據和個人體質的實際情況進行判斷,不必墨守成規。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
-
6成RSV重症住院皆為6個月內新生兒!醫籲:孕期接種疫苗,讓媽媽的抗體來保護寶寶
(1 小時前) -
新一代港人婚姻更趨理性 新域事務所調整服務回應新需求
(2 小時前) -
控制熱量不NG!掌握五大重點健康過端午
(3 小時前) -
花蓮中低收入老人假牙補助受理申請中 守護長者健康微笑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