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用塑膠袋裝外食?研究揭「塑膠微粒」恐傷腎引中風:教你4招少接觸
隨著全球塑膠污染日益嚴重,例如空氣、水甚至食物裡,都有可能含有微塑膠顆粒。這些看不見的小顆粒,已經開始引起醫界的擔憂,因為它們可能會入侵人體並在體內累積,對健康帶來風險。
針對此議題,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研究部研究員邱惠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腎臟內科醫師鄭彩梅合作,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評論:腎臟病學》發表研究論文,全面盤點微塑膠顆粒對腎臟與心血管系統可能造成的損傷與臨床意義及影響。
塑膠微粒傷腎又傷心
研究已經提出實驗證據,塑膠微粒會和腎小管細胞產生交互作用,誘發氧化壓力、細胞凋亡和內質網壓力,導致腎細胞死亡並促進腎臟纖維化,損害腎臟功能。更令人擔憂的是,當塑膠微粒與重金屬或塑化劑同時暴露時,會加重腎臟損傷,進一步提高慢性腎病與透析病人的健康風險。
邱惠雯指出,從細胞與小鼠的研究模型中觀察到,塑膠顆粒一旦進入血液循環,就有可能累積於腎臟,進一步導致慢性損傷。如洗腎病人接觸到含塑膠顆粒之透析液,等於將對腎臟有害之毒物直接導入體內,潛藏風險不容小覷。
研究也指出,塑膠顆粒會破壞血管內皮細胞完整性、誘發血栓、促進心肌細胞凋亡與心室纖維化,進一步成為心血管疾病的隱性危因,從中風與心肌梗塞病人的動脈斑塊中,檢出聚乙烯與聚氯乙烯等塑膠成分就是最佳證明。
研究證實塑膠微粒對健康造成威脅,特別是對腎臟的損害。面對這場看不見的塑膠顆粒風暴,研究團隊呼籲民眾重視這個問題,並從日常生活中開始著手,盡量減少接觸塑膠微粒和相關環境毒物,以降低健康風險。
以下為日常可行4種方法:
- 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的使用
- 避免以塑膠容器加熱食物
- 多食用新鮮天然食物,減少加工食品攝取
- 定期更換飲水設備濾芯,以降低塑膠顆粒殘留
隨著塑膠微粒對健康的影響加劇,我們更應該從日常生活開始注意,盡量減少接觸這些有害物質。除了自己做好防護,政府和相關單位也需要加強管理和宣導,才能有效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最新健康新聞
-
-
2025白露節氣將至!小心皮膚乾癢、曝曬⋯醫:宜製2款「養肌茶飲」
(1 小時前) -
肩膀卡關舉不了? 醫揭五十肩新選擇:縮短療程,鬆解沾黏
(1 小時前) -
護理長「照顧躁鬱同學」卻被斷聯收場⋯林靜芸:不打擾的支持是最好陪伴
(2 小時前) -
高雄市推動公費肺癌篩檢三年 篩檢人數全國第一 早期檢出率高達七成 提早發現提高治癒率守護市民健康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