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30° / 26° )
氣象
2025-08-13 | 優活健康網

不孕夫妻想懷孕該怎麼做?醫揭備孕療程失敗3原因:取卵不是越多越好

少子化已成為國安問題,許多女性在超過30歲後才決定生育計畫,卻為不孕症所苦,而備孕路上讓女性最感壓力的時刻,莫過於自己施打排卵針、取卵數量少,以及胚胎無法順利植入等3大困境,期間還要承擔副作用不適,造成身心皆受影響。但醫師指出,即使取卵量少,仍有成功植入機會,鼓勵備孕媽媽們不要輕易放棄。

生育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生殖內分泌不孕症主治醫師黃貞瑜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女性在30歲後卵子數量陡降、男性在31歲後精子數量陡降,而女性接受人工生殖的成功率,在34歲更急速下降,年齡是導致不孕症的重要關鍵。



備孕療程「最易放棄」3大原因

高齡身體條件不如以往,想要備孕條件限制多。黃貞瑜指出,2025年一項針對人工生殖認知與療程狀況的最新調查,回收有效樣本數154份,發現備孕夫妻在人工生殖療程3階段中,最容易放棄的因素分別為:

  • 階段1:排卵刺激階段
    • 放棄原因:不適感、打針身心壓力大,是整體人工生殖療程中「最容易放棄」的階段。
  • 階段2:破卵/取卵階段
    • 放棄原因:取卵數量比別人少
  • 階段3:胚胎培養植入階段
    • 放棄原因:無法順利培養植入

調查指出,主因在於女性為療程主要承受者,需要定期自行施打排卵針、使用排卵藥,不僅造成日常生活及工作上的不便,更要承擔身體不適副作用,超過9成女性難克服;當中更有近半數備孕女性,因取卵數量相較於他人少,萌生想放棄的念頭。

調查提到,在胚胎培養植入階段,也有高達6成因無法一次就成功,需要重新取卵,讓備孕夫妻覺得「努力又回到原點」而氣餒。此外,其中有3成備孕夫妻獨自面對以上困境,而未尋求醫師或專業生殖醫學人員協助。



取卵數「15顆內」最易產生好囊胚

針對此調查結果,林口長庚醫院生殖中心主任級醫師吳憲銘表示,過度的排卵藥物刺激,不僅會引起副作用,也會影響子宮受孕環境及胚胎著床率,應及時向醫師反映調整藥物。他強調,取卵數不是越多越好,研究顯示,取卵15顆內最容易有2顆好囊胚,超過15顆反致活產率起伏不定。

此外,吳憲銘說明,雖然囊胚品質與懷孕率呈正相關,但即使不是最高等級的囊胚,仍有順利受孕機會。目前已有新型排卵刺激治療組合,可提升優質卵子數及囊胚數,且副作用低,兼顧備孕夫妻最擔心的療程舒適度及成功率,鼓勵備孕媽媽們不要輕易放棄。



國健署擬調高試管嬰兒補助金額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最快會在2025年底前擴大實施「試管嬰兒補助」的第2胎補助金額,將由現行的最高補助新台幣6萬元,拉高與第1胎相同,生3胎更有望獲30萬元補助;並將針對「越年輕」申請試管嬰兒補助的民眾,拉高補助金額,期望以此促進生育率,但細節尚待行政院核定。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