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7° )
氣象
2025-08-20 | 優活健康網

水果吃多會導致糖尿病嗎?醫破迷思「吃對這份量」反降低糖尿病風險

台灣是水果王國,水果含有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是人體必需的營養來源。不過,不少人認為水果太甜,吃太多可能使總糖分過高,增加健康負擔,甚至認為會引發糖尿病,究竟水果吃多會導致糖尿病嗎?糖尿病友可以吃水果嗎?專家指出,掌握每日份量控制及選擇低GI水果才是關鍵。

台灣糖尿病患者人數逐年上升,且有年輕化趨勢。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20歲以上成人的糖尿病盛行率達12.8%,約每10位成人就1人罹患糖尿病;另19歲以上國人中,有25.5%血糖已達糖尿病前期標準,換算約600萬人有潛在糖尿病風險或正在接受治療。



多吃新鮮水果降低糖尿病風險

吃太多水果會導致糖尿病嗎?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常務理事、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景淵表示,若選擇天然無加工的新鮮水果,每天攝取2~3份的適當份量,反而與降低糖尿病風險有明顯關聯。

王景淵說明,研究指出,與不吃水果的人相比,每天攝取水果可使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降低12%,微血管併發症的發生率則減少36%;若能每天攝取約200克的新鮮水果,更可使糖尿病風險下降達36%。

根據2025年美國糖尿病學會最新指引,均衡攝取6大類飲食是糖尿病照護的核心原則,並建議優先選擇高密度營養的蔬菜、水果等食物,以協助穩定血糖。然而,調查顯示,台灣有超過8成民眾,未達到每日2份水果的建議攝取量,長期易造成膳食纖維、天然維生素與礦物質不足,提高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



糖尿病友吃水果3原則免忌口

糖尿病友可以吃水果嗎?台大醫院營養師何明華表示,水果的甜度不等於升糖指數,糖尿病友其實不必忌口,前提在於選對水果種類及每日份量控制,建議掌握以下吃水果3原則:

  • 選擇高營養密度、高膳食纖維、低GI水果來取代部分澱粉。
  • 從每日早餐做起,飯後吃水果是最佳時機。
  • 將水果份量控制在每日200公克以內,適量攝取即可。

何明華說明,選擇低GI值的水果,有助於讓血糖緩慢而平穩地上升;補充膳食纖維與多種維生素,則能降低12%糖尿病風險、28%糖尿病患血管病變風險。建議可選擇蘋果、芭樂、橘子、奇異果、橘子和木瓜等,能減緩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速度,也有助於維持均衡營養。



糖尿病、外食族建議早餐菜單

何明華提供一般民眾及糖尿病友也適用的早餐私房菜單:

  • 奇異果1顆
  • 全麥吐司1薄片
  • 荷包蛋1顆
  • 蔬菜
  • 牛番茄1顆

平常上班生活忙碌,又不想亂吃早餐,何明華建議早餐習慣外食的民眾,也可透過將早餐中的澱粉量減半為原則,用自己另外準備1顆蘋果或奇異果來取代,不僅更方便攜帶及食用,也能隨餐補充均衡營養。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