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8° / 20° )
氣象
2025-11-24 | 優活健康網

生活不如預期怎麼辦?心理師教你克服失望:專注於「當下能做的事」

生活總有不如意的時候,該如何面對挫折與失望呢?專業心理治療師安潔拉.森於《守護我的關係心理學》一書中,以IAPT的諮商進程為架構,分階段介紹自我診斷、化解困境與守護自我的溝通技巧,帶領讀者健康而正確地解讀、表達自己的內心,並建立健康的自我與人際關係。以下為原書摘文:

從另一個角度看待「失望」

當生活不如意時,為了讓心靈綻放出美麗的花朵,不至於因失望而崩潰,我們需要用均衡的視角來看待現實。我也曾因不公平的情況感到失望與挫折,事情發生在我為了取得資格證,考取認知行為心理治療師碩士的時期。

當時我計畫在工作的同時兼顧學業,不料卻遭到上司嚴重反對,認為我會影響到工作。然而,和我職階相同、同一時期報考同一研究所課程的同事,卻得到非常多優待。

為了配合上課時間,主管不僅允許他縮短工作時數,協助簽約臨床實習的地點,還申請到學費補助金等。這一切,全都和我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同事的未來看起來一片光明。對公平世界的期待破滅,看著他人凡事都能迎刃而解,內心自然會被憤怒與絕望淹沒。

雖然很想向人事部抗議並爭取到底,但仔細思考,還是覺得不應該放棄溝通這條路。因此,我沒有因為不公平的待遇發起抗爭,而是盡量說服直屬上司和高層主管。最後,我答應以加班的形式,彌補上課時間造成的業務空缺,雖然無法獲得實習支援與補助金,但最後總算取得了公司同意。

當時最大的難題,就是尋找實習地點與指導者,因為沒有人願意接受毫無經驗的學生,甚至還要免費提供教學。即使向50多個地方提出申請,也還是接連遭到拒絕。幸好在鍥而不捨的聯絡與說服下,終於找到臨床實習的場所與指導者,並且順利完成了學業。

在此提到我的經驗,並非鼓勵大家面對不公平時,要無條件忍受失望與挫折。有時人難免走投無路,必須透過抗爭來維護自身的基本權益。但是,除了這種極端的情況外,與其持續被憤怒的情緒消磨,不如思考一下對自己而言,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價值。

專注於當下能做的事,才是對自己最好的選擇,這是我在該事件中最深的體悟。眼前的失望與挫折,不代表人生的崩毀或失敗。



如何看待失望的情緒?

另外,就算有人此刻正走在康莊大道上,他的人生也終究與我不同,不必因此互相比較。我無法得知同事為了完成目標,一路上付出過多少努力,也不清楚在那背後藏有多少血淚。仔細回想,當時他的工作經歷比我豐富,對公司的貢獻度也應該比我高,而且我的直屬上司沒有最終決定權,必須層層上報。

同事的職階雖然與我相同,但從部門的結構來看,擁有最終決定權的總負責人,正好是他的直屬上司,親眼見證過他的工作實力,所以才能給予相應的優待。若放大從整體脈絡來看,就會發現某些不公平的情況,其實也能被理解和接納。

那麼,該如何看待失望的情緒,才會對我們有幫助呢?

  • 如果因為被拒絕而感到失望,那麼請記住:對方本來就有權利拒絕,而我們也有表達失望的權利。
  • 失望不是一種負面情緒,而是來自心靈的信號,提醒我們反思自己的期待是否過高或僵化。此外,即使期待值適當,也要重新審視背景等條件是否相應。
  • 失望的情緒不是問題,問題在於處理失望的方式。
  • 若未能滿足期待,就是透過嘗試錯誤來累積經驗的大好機會。
  • 即使當下無法取得預期的成果,人生也不會全盤崩毀。面對走不通的路,只要換個方向就好。
  • 遭遇了拒絕或挫敗,失望的我們依然有選擇的餘地。在《活出意義來》這本書裡,提到被關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只能等待死亡降臨時,仍然有人會每天替自己刮鬍子。明明隨時都可能死去,為什麼還要刮鬍子呢?在什麼事都做不了,既無力又絕望的狀態下,他透過自我打理的日常儀式,積極地選擇並守護為人的尊嚴。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創造出另一種選擇來決定自己的人生。
  • 即使有人此刻正走在康莊大道上,他的人生也終究與我不同。
  • 我想走的路,任誰也無法替代。
  • 別去計較事情「由誰造成」,應該專注於「如何解決問題」。思考一下自己現在能做什麼,以及哪些價值對我來說最重要。
  • 人生不可能永遠如己所願,有時會朝著不利的方向發展。很多時候,我們連自己的想法都無法掌握,更遑論想控制他人或世界。這樣的行為,只會讓自己感到不安與挫敗。
  • 我的期待不等於他人的期待。獨自抱有過分的期待,無異於助長失望的情緒。為了讓「我」的期待變成「我們」的期待,健康的溝通不可或缺。
  • 沒有一段關係是永恆的,當外在情況不斷改變,關係和角色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因此,我們須隨時靈活調整對彼此的期待。
  • 就像我無法滿足他人的所有期待,對方同樣也無法達到我的所有標準。類似的期盼不僅不切實際,反而讓彼此更加為難。
  • 人類不會讀心術,即使關係再親密,也不可能光靠眼神就理解彼此的想法。有期待就表現出來,有失望就傳達給對方,不要一味地依賴猜測。
  • 人們會以各自的方式為關係定義,並懷有不同的期待。我的標準不可能具有普遍性,人與人之間終究需要溝通。


不被失望影響的方法

「你們要為了這些瑣事分分合合到什麼時候啊?你現在也有年紀了,好好地認真交往吧!」雖然這段期間累積了許多失望的情緒,但麗貝卡的這番話,徹底觸動了艾瑪的情感開關。帶著苦澀的心情回到家,這件事一直在艾瑪的腦海裡盤旋。

「見到久違的朋友,我以為彼此都會很開心,沒想到情況已經和過去不一樣了。一直覺得我們的友情不會變,沒想到麗貝卡會這樣⋯⋯和新認識的媽媽友們相處融洽,然後沒空見我這個20年的老友,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是因為我凡事配合,看起來好欺負?還是覺得我一事無成,看不起我了?對麗貝卡來說,我現在已經不算朋友,也不重要了嗎?我一直都很體貼和退讓,麗貝卡實在太自私了!難道是嫉妒我的職涯發展得比較好嗎?」

隨著想法的流動,艾瑪對友情的信任已開始動搖。對朋友的定義瓦解後,她將錯歸咎在自己身上,為此痛苦不已,同時也對違反原則、令人失望的朋友心生怨恨。

「20年的友誼也不過如此!為了避免受到更重的創傷,我要和她斷絕往來!」最終,艾瑪在心底默默地立下誓言。不過,除了絕交這條路外,難道就沒有其他方式向朋友表達失望,並透過對話來調整彼此的期待嗎?如果不想失去這段關係,該怎麼表達比較好呢?

表達失望情緒的第1步,就是先讀懂自我折磨的想法與情感。仔細審視內心,不僅能觀察到讓自己失望的情境,還可以發現心中痛苦和難受的情緒,究竟來自於什麼樣的情境解讀。很多時候,我們所經歷的痛苦,遠比情境本身造成的痛苦還要劇烈。

第2步,就是以「我」為主語,把自己整理好的思緒表達出來,告訴對方自己想要什麼。在這個階段,我們很容易覺得「為什麼每件事都要一一說明?對方不會察言觀色嗎?」

切記,認定對方無條件懂我,只是我們單方面的錯覺,實際上對方很可能什麼都不清楚。此外,如果擔心自己的要求或情感被拒絕,就習慣把真正的想法壓在心底,久而久之,將引發更嚴重的副作用。

在表達自己的心聲時,若想把焦點放在情感上,可以用簡潔的句子來概括情感和要求,像是「我很失望,請你⋯⋯」,或是把結果、情感和要求一併納入,像是「出現這樣的情形我很失望,請你⋯⋯」。

舉例如下:

「連你也這麼說,真的讓我很難受,希望你能和我站在同一邊。」
「你經常和媽媽友們見面,可是卻沒時間和我約,這讓我覺得很失望。以後也多留點時間給我吧!」
「我知道你現階段沒有多餘的心力顧及朋友,但難免會覺得失望。」

感到失望時,為了冷靜沉著地應對,首先要讀懂自己的心意,然後再清楚表達給對方。比起把情緒壓在心底化膿,用正確的情緒詞彙加以表達和紓解,才是穩固人際關係的健康溝通。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