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7° )
氣象
2024-03-01 | 中央社

「來自清水的孩子」法國獲獎 作者:為台灣民主驕傲

「來自清水的孩子」打敗大師宮崎駿,榮獲法國「愛彌爾.居美亞洲文學獎」圖像小說獎,為該獎項首屆得獎者。作者游珮芸告訴中央社,想透過作品讓世界看到台灣值得驕傲卻也來之不易的民主。

第7屆「愛彌爾.居美亞洲文學獎」(Prix Emile Guimet de litterature asiatique)29日晚間於主辦單位法國吉美博物館舉辦頒獎典禮。

今年新增「圖像小說」(Roman graphique)獎項,由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游珮芸與繪本作家周見信共同創作的「來自清水的孩子」獲殊榮。文學獎則由韓國作家韓江,以作品「永不告別」獲獎。

圖像小說獎項另外兩位決選入圍者為韓國漫畫家馬榮伸(馬英信)作品「媽媽們:清潔工媽媽與她們的第二人生」及宮崎駿作品「修那之旅」。

「來自清水的孩子」介紹自1930年起的台灣,以白色恐怖受難者蔡焜霖的生命故事為出發點,有小人物也有大時代,透過繪畫讓外國讀者了解台灣近現代史。

游珮芸在頒獎典禮上表示,想讓台灣年輕一輩知道蔡焜霖的故事。台灣新生代出生在自由年代,不瞭解上一代戒嚴的歷史,透過描述一個人物來認識台灣應該是最容易的理解方式,「藉此把台灣的歷史傳承下去,當然最大的希望也是讓世界看到台灣的故事」。

頒獎典禮後游珮芸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這是圖像小說加入獎項的第一屆,若沒有這個獎項,我們是不可能得獎的,所以首先我覺得很幸運。再者,法國是圖像小說的大國,能夠得到大國的肯定,覺得很榮幸。而且我也研究宮崎駿,所以能和宮崎駿一起被提名,超級開心。」

「來自清水的孩子」目前已翻譯為日文、法文、阿拉伯文、德文、韓文、英文、義大利文等,在國際舞台閃耀。來到法國3天,游珮芸接受法國TV5電視台等10多家媒體訪問,她說,「我很驚訝有這麼多外媒是真的讀過作品,而且不只是漫畫相關媒體,也有一般主流媒體」。

她表示,這不僅因為中國政府強勢、「非常用力地打壓台灣」,加上COVID-19疫情使世界注意到台灣的防疫,「最後就是俄烏戰爭,更讓他們意識到台灣的存在,以及與中國間的對抗」。

游珮芸說,台灣半導體也凸顯台灣的重要性,「10多年前大家可能搞不清台灣和泰國,現在他們都很清楚,也對台灣感興趣,我們剛好在這風潮之下」。

她也表示,和慢工出版社總編黃珮珊合作之初就想打造「走出國際」的作品。伊朗作品「茉莉人生」對游珮芸影響很大,從平凡人身上看見大時代改變。

她說:「我想每個國家都應該有一部這樣的作品,經由個人故事,讓他國一般讀者得以了解歷史。」

游珮芸認為,台灣民主三、四十年走來逐漸成熟,且以相對和平的方式,「我們是值得驕傲的」。她提及作品蘊含的台灣意識,「想透過作品,讓讀者理解台灣和中國的關係」,同時也提醒讀者,民主得來不易,需要珍惜。

評審無國界記者組織(RSF)主席韓石(Pierre Haski)向中央社解釋「來自清水的孩子」得獎原因。他說,透過這部作品的表現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台灣相關的歷史、地緣政治和人文議題,「這讓我們震動」。

作為紀錄片「我們是台灣」(Nous sommes Taiwan)的導演,韓石很開心看到他在紀錄片中對於台灣認同形塑過程的描述也出現在作品裡。

他指出,媒體時常將台海衝突議題簡化,這作品則呈現了一世紀的台灣史,包含日治、獨裁與民主化歷程。韓石認為作品珍貴之處是能讓外國讀者理解台灣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台灣人民的觀點。

居美博物館為鼓勵亞洲作家在法國翻譯和出版原創作品,並彰顯亞洲文化在法國及歐洲日漸重要的地位,於2017年成立「愛彌爾.吉美亞洲文學獎」。評選機制是由一般讀者初選團選出12本書單,再由7位專業評審團決定得獎名單。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