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6° / 32° )
氣象
2024-06-20 | 中央社

俄國北韓中國關係微妙 蒲金相見歡北京冷眼旁觀

俄羅斯和北韓這個星期加深雙邊關係,矢言抵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勢力之際;旁觀的北京不敢大意,極力避免出現任何三方協議,導致中方與其他國家關係更加複雜。

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與北韓國家領導人金正恩19日簽署「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條約」,內容包括兩國同意協助對方擊退外部侵略的「共同防禦條款」。而這一切,北京當局都只待在場邊觀察著。

路透社報導,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研究員趙通(Tong Zhao)說,「中國對北韓加深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關係,保持某種程度的保留態度」,因為北韓與俄間的軍事合作「有可能破壞北京對平壤近乎壟斷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他說:「中國同時在極力避免製造一個這3國正在籌組某種聯盟的觀感,因為這對中國與重要西方國家維持務實合作關係上毫無幫助。」

政治層面北韓俄羅斯愈靠愈近

北韓自去年鬆綁抗疫邊境管制以來,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已回春,但與金正恩有政治接觸的卻大多都是俄羅斯。

金正恩去年前往俄羅斯會見蒲亭,當作他後COVID-19疫情時期的首次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的出訪行程;蒲亭則是重啟邊界以來首位訪問北韓這個政治和經濟孤立國家的世界領導人。

根據美國等多國官員和聯合國制裁觀察人員的說法,俄羅斯同時史無前例地運用北韓製彈道飛彈來轟炸烏克蘭目標。

中國雖曾在俄羅斯2022年2月全面入侵烏克蘭之前幾天聲稱中俄夥伴關係「無上限」,但北京當局迄今都未曾提供武器彈藥用於俄烏戰爭之中。

而中國雖加入俄羅斯擋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對北韓的新制裁措施,但在莫斯科否決延長北韓制裁委員會專家小組任期的草案時,中國卻投了棄權票。

除非中國地位受挑戰 北京平壤關係改變機會不大

中國是北韓迄今為止最大的貿易夥伴,兩國早於1960年代即簽署了共同防禦條約。除了北韓,中國沒有跟任何一個國家簽過這類合約;北韓也一樣。

華府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計畫主任孫韻(Yun Sun)說,中國與北韓的雙邊關係不太可能產生變化,然而金正恩與蒲亭的往來,以及兩人難以預測的行為模式,都對中國形成了全新的不確定性。

她說:「在出現明顯挑戰中國地位的發展和政策之前,我會說中國會寧願當個旁觀著,靜觀其變。」

她補充說,對中國來說,俄羅斯和北韓愈走愈近會分散美國注意力,而這對北京當局來說不見得是壞事。

她說:「中國只需要小心不要形成某種三方協議,否則承擔的責任會太大。」

儘管中國與美國在外交政策和貿易議題方面的衝突愈來愈多,但並沒有像俄羅斯和北韓一樣淪為國際社會唾棄的對象,而且還差得遠,這從美國和盟國日本與南韓去年名列中國最大貿易夥伴名單之首可見一斑。

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安全與發展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Policy)所長施萬通(Niklas Swanstrom)認為,最有可能讓中國有所顧慮的,是如果北韓與俄羅斯夥伴關係引發挑釁行為,導致區域局勢讓北京更難以因應。

他說:「中國關心的是貿易,是重建經濟。他們有其他更大的顧慮。

最新國際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