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5 | PChome書店
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
全球人才搶著學!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
作者:李佳達、劉劭穎、黃禮宏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22-04-01 00:00:00
<內容簡介>
創新教育模式+根植人心的科學學習法=
應對未知挑戰的必修課
為什麼一所成立不到10年的大學,
申請難度卻更勝哈佛、史丹佛等名校?
因為那裡提供了一套打破傳統大學的教學法:
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
且讓三位有幸接受密涅瓦洗禮的優秀人才,
為你揭露這堂珍貴的思維培訓課!
密涅瓦憑什麼比哈佛難進?
因為他們敢教傳統大學不教的!
混跡產官學三界的律師、客戶橫跨30國的國際業務和看遍生死的急診室主治醫師,三個不同領域的40歲大叔,在人生轉折的過程選擇回到學校,但卻捨棄培養其他商業人脈的機會,念了一間比EMBA還貴的神秘學校──密涅瓦大學。
這間才成立不到十年的學校,已經打敗哈佛等名校,成為全世界創新排名第三的大學。密涅瓦大學強調課堂上不教知識,而是將所有學習都定位在建立學生應對未知的思考習慣,因為唯有把所學變成一種實際可用的決策演算法,才能跟自己的人生發生關連。
這樣的觀念和校風,會為他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改變?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主要的精髓又是什麼?本書將首度為你揭露密涅瓦受歡迎的秘密。
學習,其實是在滿足我們探索世界的渴望。希望這本書能拋磚引玉,幫大家勾勒出未來學習的可能面貌,成為所有人應對未知挑戰的必修課。
這本書還提供了許多探索世界的工具,讓我們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重複做別人做過的事,勇敢於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密涅瓦思考習慣訓練四大主軸
◇批判思考
想要將批判思考落地應用在生活中,你需要懂得如何「評估」和「分析」。密涅瓦大學用將近30個思考習慣訓練學生如何評估一個論點是否成立及如何建立有效的論證,同時為自己裝備3大類的分析工具,來挖掘資料、拆解問題和調整決策。
◇問題解決
未知的問題之所以複雜,就在於多重的可能性和萬物互連的蝴蝶效應,因此問對問題可能遠比提出解方來得重要,該如何拆解問題,找到對的問題來解決?這其中涉及到的思考習慣,包括畫出定義問題的限制條件,釐清現況與目標狀態的差距分析,以及為自己準備填補差距的創意發想工具箱。
◇複雜系統
我們總說要培養自己的「全局觀」,但到底要看的多「全」、多「大」才夠?密涅瓦認為想要學習有效互動和溝通方法之前,必須先看到全貌,辨別你所在的系統中成員間的網絡和行為模式,才能找到影響系統的有效切入點,運用系統1+1>2的增強迴路,讓溝通事半功倍。
◇決策思維
你的每個決定,背後都有三種決策思維齒輪在運作,分別是「數據」、「槓桿」和「目標」,我們會透過某種演算法,運用「數據」,設計「槓桿」,來達成「目標」。有效的演算法,可以透過「數據」來確認「槓桿」和「目標」之間的因果關係,我們該如何學習不同的演算法,看見事物發展的反事實,做出更精準的決策。
特別收錄:〈密涅瓦思考清單〉,完整解析所有思考習慣!
★名人推薦:
Kenn Ross羅凱(密涅瓦計畫亞洲總監)、楊斯棓、許毓仁(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高級研究員)、王智弘(史丹佛醫學院教授)、連韻文(台大心理系教授)、鄭同僚(政大教育學系副教授)、楊田林(人文企管講師)、周震宇(知名企業講師)、蘇仰志(雜學校校長)、黃禮騏(VIS實驗中學校長)、陳思宏(暢銷書九型人格作者)、譚光磊(國際版權經紀人)、陳嘉鳳(政大心理系教授)、葉怡矜(國體產經系教授)、馮燕(前政務委員)、張瑋軒(女人迷創辦人)、周宇修(台灣人權促進會理事長)……
★目錄:
密涅瓦大學簡介
序言:以終為始:接入千年的知識長河 李佳達
第一章 學習的理由
描繪未來教育的模樣 李佳達
菜鳥法務長的困境
未來教育:學習應對未知的智慧
決策,是一切未來學習的核心軸線
不理解系統,就無法有效決策
這一次,我想選一條康莊大道到不了的路 劉劭穎
vs. 傳統教育
醫師養成教育──一條長長直直的路
自我價值的衝擊:輸是需要練習的
學校、同學跟老師所帶來的衝擊
成為面向未來的領導者 黃禮宏
最後的面試官:學生
自然而然就用出來的思考習慣
拿得出來用,才是你的
調適型領導者
第二章 批判思考,我學到的是──
不知道象的全貌,就派更多人來摸 李佳達
批判思考的目的,在促進更深刻的對話
用批判思考,擋下千億不當高速公路開發案
除了批判,更重要的是換位思考聚焦問題點
自己派出更多耳目,把象的全貌摸出來
批判,是為了保持彈性 劉劭穎
思考是需要練習的
教育訓練真能解決問題嗎?
VIP病人症候群與醫療中的認知偏誤
利用思考框架減少認知偏誤
是不想、不能,還是不會?
批判思考怎麼教?怎麼學? 黃禮宏
密涅瓦如何教邏輯
應對網路上似是而非的評論
You Are What You Eat
第三章 問題解決,我學到的是──
分清障礙或限制,你才能找對問題 李佳達
用結構化的思考習慣,複製你的成功
劃清限制,再動手清理障礙
將問題拆解到最小單位再來面對
為自己備一套創意解方工具箱
培養面對問題的關鍵智慧 黃禮宏
So What的力量,造就百億美元估值的世界級企業
交期因廠商延誤,該花時間對付廠商嗎
育兒焦慮的解方
透過限制與創意,讓思考可以悠遊在問題的邊界 劉劭穎
問題解決,建構思考的路徑
如何判斷這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法?
思考限制條件讓我們更清晰
失焦風險
用#捷思法與#類比思考來敲開解決問題的大門
第四章 複雜系統,我學到的是──
觀全局也觀自己的多層次分析 李佳達
你在找「問題點」,還是「臨界點」?
抗干擾能力: 系統發生改變的邊界
為什麼身邊的關係總是在惡性循環?
從複雜系統中養成全局觀 黃禮宏
行為作為一種複雜系統
關係作為一種複雜系統
一切都是因
Better than nothing,在複雜系統中還是能找到一道光 劉劭穎
這世界雖然複雜,但我們還是可以試著理解
利用相空間來理解複雜系統
2020 遷徙年
疫情帶來的第二波遷徙
人,也是一個複雜系統
第五章 決策思維,我學到的是──
建立演算齒輪,打造你的決策系統 李佳達
演算法:目標、槓桿、數據緊密咬合的決策齒輪
「我覺得」是應對未知最危險的演算法
為自己裝備演算法的外掛
開啟數據分析與反事實之眼 黃禮宏
學習數據分析的過程顛覆過去的決策思維
你以為的因果關係不是因果關係
因果推論的基本問題
看不見的缺失資料高達一半
「看」到反事實的方法
看不見的反事實:「如果……會怎樣?」
結合決策樹與效用值,讓決策過程簡化也更有力量 劉劭穎
決策樹,讓決策變得更簡單
教育上的決策思維
加分扣分、邊際效應與效用
附錄:密涅瓦大學思考習慣清單
<作者簡介>
李佳達
密涅瓦大學決策科學碩士班(2022級),跨界的創新實踐家、律師、哈佛大學訪問學人、聯合國發展計畫青年領袖,曾擔任行政院部長幕僚,以及園區科技公司主管,同時也是跨國文史策展人、大歷史作家,作品曾獲台北文學獎、法律文學獎等。於2018年創辦世界觀學院,開始推廣跨領域、全局觀的未來學習方式,融合「大歷史」(Big History)、複雜系統理論,以及密涅瓦大學的「思考習慣訓練法」,推出「決策思考力」課程,致力於打造一堂跨界、跨齡的決策思維必修課,學生從108素養課綱的高一新生,到台大EMBA班的企業領袖,相信未來的學習不是知識導向,而是透過思考習慣訓練法,為自己裝備應對未知的決策智慧。
劉劭穎
密涅瓦大學決策科學碩士班(2022級)。過去曾為急診科醫師,因對教學的熱忱而轉任醫院教學型主治醫師以及自由講師。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愛探索,曾到40個國家自助旅行。熱愛教學,擅長遊戲化、遊戲式課程設計,曾結合密室逃脫、實境解謎、桌遊、實境角色扮演等形式應用於教學,也曾出版桌遊。近年熱衷於表演藝術與心靈探索,參與多種戲劇、肢體與表演工作坊及即興劇公開演出,並將其融入至課程活動。曾至多個學校與年輕學子分享,認為培養年輕世代是教育的責任。因為想當個更好的教育者,而投身密涅瓦的課程,除了拓展教學的視野,同時也讓自己回到學生的角度來體驗。認為未來的世界唯一不變的,就只有一切都在變,希望未來的學習不再是傳統的單向輸入,而是創造體驗,讓孩子們在體驗中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並保有面對變化的韌性、熱情與勇氣。
黃禮宏
密涅瓦大學決策科學碩士班(2022級)。職涯歷經教育、服務、醫療,而後落腳於製造業的跨領域心理人。熱愛銷售,從事國外業務工作多年,擅長同理、陌生開發、商務談判、關係管理。工作上走遍多國談生意,近距離觀察到這個世界的快速改變,認為以往的學習方式已不足以面對當今的挑戰,也對台灣人才的未來甚感憂心。兩個孩子出生之後,這樣的憂心變成切身的問題,因緣際會接觸到密涅瓦大學,驚呼和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方式非常接近,而最好的印證方式就是實際跳進來走一遭,提前為孩子打造學習應對未知的方法,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為未來世界需要的人才。
★內文試閱:
〈密涅瓦大學簡介〉
密涅瓦大學(Minerva University),這是一間沒有校園的學校。早在疫情開始前,所有的課程就全都是以線上方式進行。創辦人班•尼爾森(Ben Nelson)重新思考什麼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現代高等教育,並於2014年開始密涅瓦的招生。這座沒有校園的大學,招收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學生。學生們會在四年內移動到七個城市學習與體驗,包括舊金山、海德巴拉、首爾、布宜諾斯艾利斯、柏林、倫敦、與台北。密涅瓦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希望讓學生們接觸全球文化的多樣性,擁有解決當前時代最複雜問題所需的廣泛知識和實踐技能,除了培養跨學科的智能,也同時訓練生活技能、文化交流與適應能力。
學校不以傳統的考試來評量學生,而是鼓勵學生將課堂所學應用於生活之中。並且學生們需要根據所在的城市,來完成作業內容。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們不會只是單純移居到不同城市,而是需要真的與那城市交流,並生活在其中。學習的項目也從傳統的領域分類改變為以有效解決問題為導向,例如批判思考、創意思考、有效互動、與複雜系統等。評量方式與課程進行,則是以思考習慣為核心,稱之為HCs(Habit of minds & Foundational Concepts)。在課堂上提供學生足夠多的訓練這些思考習慣的場景,讓這些素養真正可以內化為習慣,隨時可以用來處理各種未知的挑戰。而教授也根據這些不同的思考習慣,給予學生課堂中或是作業應用上的回饋。
密涅瓦大學的創新模式引起了全世界新一波對於未來教育的辯論,富比士雜誌形容密涅瓦創造了一種新的跨領域學習標準,來養成學生應對未來職場所需要的決策能力。英國衛報則是稱密涅瓦是疫情發生後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大學。數字會說話,密涅瓦大學在2019年迎來歷史上的第一個畢業班時,他們的錄取率已經遠低於像哈佛大學這種傳統常春藤名校,成為世界上最難進的大學之一,而密涅瓦學生們的表現也確實能撐起這個名號,他們在測驗批判思考、問題解決與寫作表達的大學學習評估(Collegiate Learning Assessment)中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僅僅接受了八個月思考習慣HC訓練的密涅瓦大一新生,表現竟然比全美99%大四學生更好,說明了密涅瓦大學的學習設計既有用又有效,不僅補足了傳統知識學習的學用落差,更透過科學學習法,讓學生能夠充分學習移轉,應用到未知的領域。
密涅瓦大學,不僅是一所沒有校園的學校,也不只是一個線上課程平台,而是根據需求創造出一種學習體驗。藉由認識這所學校,讓我們可以重新思考什麽是我們所需要的現代高等教育,也讓我們看到了未來有不一樣的可能。
〈序言〉
以終為始:接入千年的知識長河
李佳達
寫這篇序言的下午,我坐在咖啡館看著窗戶斜灑進來的陽光,有一種極為陌生的放鬆感,其實只在不到三小時前,我才真正結束密涅瓦大學碩士班的所有課程,但當我如反射動作般的推開筆電的螢幕準備開始打字,這16個月的課程點滴就像跑馬燈一般開始在我腦中迅速回放,心情是複雜、滿足、如釋重負,卻充滿____。
空格部分請允許我最後再揭曉。
密涅瓦大學碩士班的所有課程,真的是我上過最硬、最操,甚至可以說最缺乏「人性」的安排。連續4個學期,一個禮拜上課四天,每天雖然只有一堂90分鐘的課,但每堂課程預習的時間就要3到4小時,這還不含2~3週就要交的大報告,常常預習、上課之後,還要繼續花2~3小時寫報告,然後隔天再重來一次,日復一日,更不要說這個碩士學位是設計給全職上班族的,也就是白天至少八小時的時間,還有我們各自的工作要完成。光這個月,我熬夜的天數就超過一半,更受苦的可能還不是學生本人,而是我們的家人,這段期間我自己歷經了太太從懷孕到生產的過程,有無數個夜晚,我一邊在課堂上和同學寫程式分析資料,一邊聽到太太衝到廁所孕吐不止,或是孩子出生後,聽到她們半夜起來大鬧討奶喝的哭聲,我認識的所有學生幾乎都有動過放棄或休學的念頭,那到底是什麼讓我們撐了下來?
肯定不是所學的知識本身,因為無論是密涅瓦所教的知識或技能,可以說沒有什麼是網絡或線上課平台找不到的,我們完全可以在拿到課綱後就輟學,然後自己按圖索驥,用自己的步調把這些東西學會。
如果讓我來描述,真正難以取代的體驗是密涅瓦讓我第一次進入到一種學習的傳承中,如同我太太形容的,密涅瓦試圖用最新的科技,教最古典的精華。我好像可以看到某種古往今來知識的虛擬宇宙,在這裡面,我目睹了千年來的學術激辯和交鋒,發現人類一支又一支為了探索世界而從各個角度丟出的探針,在每個學習的當下,我不屬於某個學校、學派或科系,我只是不斷為自己的大腦下載著不同的演算法,一邊對照著我所在的現實世界,試圖更看清自己是誰,從哪裡來,又要往哪裡去。
1950-60年代,歷史學者對於大學的起源進行了一次激烈的大辯論。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大學就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所建立的人才訓練所,另一派學者則認為,如果只是為了任何政府、教會或社會的人才培訓,是不會產生一個像是大學這種全新教學和學習的獨立場域,還能一直延續千年,刺激大學出現和成長的根源恰好和馬克思主義者所講的相反,是學習和了解世界的需求,是人類底層「探索知識的欲望」和好奇心。
最後,學者們對於大學的起源得出了一個折衷的結論,沒有探索知識的精神衝動,就不會有大學,但是精神本身無法創造大學,所以大學教育從一開始,就同時受到探索真理和獲得現實所需訓練的兩種張力拉扯,換句話說,在大學中存在著兩種DNA:感受探索世界的快樂,同時培養當前世界最需要的能力。我想,密涅瓦大學的課程設計,完美地激發了這兩種DNA,也讓我們每每在快熬不下去的時候,會為了可能可以多看到一點新世界這種衝動而留了下來,然後在熬完無數個夜晚之後,不知不覺間,竟然又多具備了一種能跟世界某個頂尖領域互相溝通的能力。
在這本書中,收錄了來自三個不同領域的中年大叔,一起完成這趟探索之旅的掙扎過程,一個尋找未來教育樣貌的職業講師、一個看遍生死轉而投入醫學教學的急診室醫師,還有一位不斷透過學習增進決策能力的國際業務高手。我們寫這本書的初衷不是要拿來當密涅瓦大學的招生手冊,推更多人進入這個煎熬的大坑,而主要是出自我們對彼此的好奇,這十六個月,我們從古典的邏輯學、嚴謹的科學思維與研究方法、問題解決、創意思考、綜觀全局的複雜系統觀,學到最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的統計學方法和資料分析程式語言,這看似無所不包的範疇,卻又緊扣著從古到今最頂尖實用的決策思考,我們好像全身被置換了某種共通的血液,可以理解彼此最底層的思維模式,但又能隨時將學習成果移轉到任何我們熟悉的專業領域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當然限於篇幅,書裡無法呈現太深入的課程內容,例如決策思考這個主題,我們至少就學習了超過20種決策思考方法和工具,但與其去介紹這些工具的數學模型和應用方法,我們更希望的是透過我們自己身邊遇到的生活化案例,幫大家編織出這個知識宇宙的網狀結構,因為唯有當這些知識點彼此串接起來,才會產生力量。
最完美的課堂+根植人心的科學學習法
密涅瓦大學的課堂,有著任何老師和學生心中最完美的設定,老師最期望怎樣的課堂呢?當然是每個學生都做好每一課的預習,帶著筆記和課前作業來上課,並且隨時準備好回答任何問題。在密涅瓦的課堂上,你不會聽到學生兩手一攤說我不會,即使你不知道答案,你也應該告訴老師你現在正試著用什麼思路來去想這個問題。那學生最想要的完美課堂又是什麼呢?當然是老師也準備好了,透過一環扣一環的課程活動設計,讓學生透過實作,發現自己讀再多,可能都沒有注意到的洞見。
在決策行為數據分析的課堂上,有一幕大概是讓所有同學都難以忘記的,在某次短暫下課休息回來後,老師忽然放慢語速,非常認真地和大家說:「盡量問我問題吧!我真的是這個主題世界級的專家,想深入了解這個主題,你可能不會有更好的機會了。」當老師講出這樣的話,我們沒有人覺得這是在炫耀,首先因為在課前素材中,老師分享了他在亞馬遜擔任顧問的演講,在全球頂尖企業的資深工程師都需要公司花大錢請他來指導,這不只證明老師的實力,也說明我們在學的決策工具,絕不只是象牙塔裡的擺設,而是現實世界中最前沿的應用。更讓大家動容的,是老師誠懇的聲音和態度,那是真的想讓我們成為世界頂尖人才的期望,而且,他相信我們準備好了,可以問出超過教材,需要挖出他十幾年壓箱經驗來應對的好問題,讓他也能有所學習。課程中不只一次,我們會聽到老師這樣說,我教這堂課這麼多年,謝謝你們讓我第一次想到這個方向。密涅瓦的主動學習課堂之所以完美,不是因為教的東西有多厲害、或老師學生有多優秀,而是每個人隨時都在給予,也同時收獲。
除了「完美」的課堂,更能優化學習效果的,是經過科學學習法設計的「思考習慣」,在密涅瓦的必修決策課程中,沒有分科系或領域,甚至課程與課程彼此之間都是被打通的,因為真正貫穿所有學習歷程的是「思考習慣」(Habits of Mind)。這些「思考習慣」包含傳統上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但都會被轉化為可以被應用和檢驗的行為,每堂課都在學習1到2個「思考習慣」,然後透過課程活動去實際應用這些習慣。這些習慣可以前後呼應,相互為用,久而久之,就像滾雪球一樣,你可以把自己融合批判思考、創意思考、系統思考、數據分析等各種「思考習慣」,搭配成為你自己獨特的決策組合拳。
如果說前一陣子的暢銷書《原子習慣》,是在教你如何將你想要養成的習慣透過拆解成為最小可執行單位,慢慢在你的生活當中組合起來,那密涅瓦大學的思考習慣訓練法,就是在教我們如何把各種書本中難懂的理論,變成具體可行的決策工具,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場景,差別是密涅瓦不只要給你一個原子,它要直接幫你輸入一個決策用的元素週期表,讓你在後面遇到任何未知的挑戰,可以自己去找到適合的元素,組合出你想要的材料。
這本書有五個章節,除了第一章列出了作者們各自入坑密涅瓦的學習理由外,你將會看到三位作者在四個主題(批判思考、問題解決、決策思維、複雜系統)中應用相關思考習慣的思路,以及不同的使用情境,在附錄中有密涅瓦大學所列出完整的思考習慣訓練清單和簡要的定義。我們相信密涅瓦大學的決策思考習慣訓練,未來將會成為所有人應對未知挑戰的必修課,希望這本書能拋磚引玉,先幫大家勾勒出未來學習的一種可能面貌。
最後,要來填空了,連我自己都沒有預期到,密涅瓦大學課程帶給我最大的收穫,竟然是幫我的心中加滿了「勇氣」。
2018年的全球PISA測驗結果指出,台灣學生是全球最害怕失敗的一群,即使已經跨入中年,回到密涅瓦的教室,我才發現我仍然是那個最害怕失敗的一群人之一,尤其面對我從高中選文組後就沒有再碰過的統計和程式語言,除了必須花費比別人多出幾倍的時間預習,更要忍受自己在課堂上常常錯誤到離譜的回答,直到終於可以承認自己就是比別人學得慢,需要更多的反應時間才能想清楚,看到慘不忍睹的分數也不覺得難堪,我才理解到一個令我毛骨悚然的事實,就因為害怕考試失敗,我也放棄了絕大多數認識這個世界的可能性。
密涅瓦大學的前兩門課:「形式分析」(Formal Analysis)和「實證分析」(Empirical Analysis)其實象徵著傳統西方學術認識世界的兩種世界觀,前者是用符號、邏輯和模型來試著表達這個世界的規律,後者是透過各種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去發現世界的規律,這兩種世界觀其實都和數學和程式語言密切相關,如果我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我就會繼續錯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各種未來發展,就像記者問一個千萬訂閱的YouTuber,為什麼會相信區塊鏈上的NFT(非同質化代幣)值這麼多錢?YouTuber反問他,你覺得是你家的某張畫或某個家具更真實?還是我區塊鏈錢包上的一段代碼更真實?你要怎麼跟我證明你擁有一張你描述的真皮的、黑色的沙發?但我卻可以馬上給你看這段代碼,或把它轉到你的錢包裡,在未來的社會,你告訴我到底哪個更真實?從公元前試圖描繪宇宙運轉規律的托勒密,到現代可以賣出6900萬美元的NFT藝術作品,使用代碼、數字來解釋和預測這個世界,從來就是千年人類集體智慧傳承的精華,我們的教育體制卻讓絕大多數的孩子們打從心底害怕、甚至厭惡數學,是現代應試教育所造成最大的缺憾。
經過了密涅瓦課程的洗禮,讓我不再害怕任何學習會「失敗」,學習,就是在滿足我自己探索世界的渴望,以及獲得適應這個世界需要的工具,希望我們三個跨領域中年大叔的學習體會,也能給大家打破既有框架的勇氣,可以用更寬廣的眼界重新觀看這個有趣多彩的世界。
作者:李佳達、劉劭穎、黃禮宏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22-04-01 00:00:00
<內容簡介>
創新教育模式+根植人心的科學學習法=
應對未知挑戰的必修課
為什麼一所成立不到10年的大學,
申請難度卻更勝哈佛、史丹佛等名校?
因為那裡提供了一套打破傳統大學的教學法:
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
且讓三位有幸接受密涅瓦洗禮的優秀人才,
為你揭露這堂珍貴的思維培訓課!
密涅瓦憑什麼比哈佛難進?
因為他們敢教傳統大學不教的!
混跡產官學三界的律師、客戶橫跨30國的國際業務和看遍生死的急診室主治醫師,三個不同領域的40歲大叔,在人生轉折的過程選擇回到學校,但卻捨棄培養其他商業人脈的機會,念了一間比EMBA還貴的神秘學校──密涅瓦大學。
這間才成立不到十年的學校,已經打敗哈佛等名校,成為全世界創新排名第三的大學。密涅瓦大學強調課堂上不教知識,而是將所有學習都定位在建立學生應對未知的思考習慣,因為唯有把所學變成一種實際可用的決策演算法,才能跟自己的人生發生關連。
這樣的觀念和校風,會為他們的人生帶來怎樣的改變?密涅瓦的思考習慣訓練,主要的精髓又是什麼?本書將首度為你揭露密涅瓦受歡迎的秘密。
學習,其實是在滿足我們探索世界的渴望。希望這本書能拋磚引玉,幫大家勾勒出未來學習的可能面貌,成為所有人應對未知挑戰的必修課。
這本書還提供了許多探索世界的工具,讓我們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重複做別人做過的事,勇敢於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密涅瓦思考習慣訓練四大主軸
◇批判思考
想要將批判思考落地應用在生活中,你需要懂得如何「評估」和「分析」。密涅瓦大學用將近30個思考習慣訓練學生如何評估一個論點是否成立及如何建立有效的論證,同時為自己裝備3大類的分析工具,來挖掘資料、拆解問題和調整決策。
◇問題解決
未知的問題之所以複雜,就在於多重的可能性和萬物互連的蝴蝶效應,因此問對問題可能遠比提出解方來得重要,該如何拆解問題,找到對的問題來解決?這其中涉及到的思考習慣,包括畫出定義問題的限制條件,釐清現況與目標狀態的差距分析,以及為自己準備填補差距的創意發想工具箱。
◇複雜系統
我們總說要培養自己的「全局觀」,但到底要看的多「全」、多「大」才夠?密涅瓦認為想要學習有效互動和溝通方法之前,必須先看到全貌,辨別你所在的系統中成員間的網絡和行為模式,才能找到影響系統的有效切入點,運用系統1+1>2的增強迴路,讓溝通事半功倍。
◇決策思維
你的每個決定,背後都有三種決策思維齒輪在運作,分別是「數據」、「槓桿」和「目標」,我們會透過某種演算法,運用「數據」,設計「槓桿」,來達成「目標」。有效的演算法,可以透過「數據」來確認「槓桿」和「目標」之間的因果關係,我們該如何學習不同的演算法,看見事物發展的反事實,做出更精準的決策。
特別收錄:〈密涅瓦思考清單〉,完整解析所有思考習慣!
★名人推薦:
Kenn Ross羅凱(密涅瓦計畫亞洲總監)、楊斯棓、許毓仁(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高級研究員)、王智弘(史丹佛醫學院教授)、連韻文(台大心理系教授)、鄭同僚(政大教育學系副教授)、楊田林(人文企管講師)、周震宇(知名企業講師)、蘇仰志(雜學校校長)、黃禮騏(VIS實驗中學校長)、陳思宏(暢銷書九型人格作者)、譚光磊(國際版權經紀人)、陳嘉鳳(政大心理系教授)、葉怡矜(國體產經系教授)、馮燕(前政務委員)、張瑋軒(女人迷創辦人)、周宇修(台灣人權促進會理事長)……
★目錄:
密涅瓦大學簡介
序言:以終為始:接入千年的知識長河 李佳達
第一章 學習的理由
描繪未來教育的模樣 李佳達
菜鳥法務長的困境
未來教育:學習應對未知的智慧
決策,是一切未來學習的核心軸線
不理解系統,就無法有效決策
這一次,我想選一條康莊大道到不了的路 劉劭穎
vs. 傳統教育
醫師養成教育──一條長長直直的路
自我價值的衝擊:輸是需要練習的
學校、同學跟老師所帶來的衝擊
成為面向未來的領導者 黃禮宏
最後的面試官:學生
自然而然就用出來的思考習慣
拿得出來用,才是你的
調適型領導者
第二章 批判思考,我學到的是──
不知道象的全貌,就派更多人來摸 李佳達
批判思考的目的,在促進更深刻的對話
用批判思考,擋下千億不當高速公路開發案
除了批判,更重要的是換位思考聚焦問題點
自己派出更多耳目,把象的全貌摸出來
批判,是為了保持彈性 劉劭穎
思考是需要練習的
教育訓練真能解決問題嗎?
VIP病人症候群與醫療中的認知偏誤
利用思考框架減少認知偏誤
是不想、不能,還是不會?
批判思考怎麼教?怎麼學? 黃禮宏
密涅瓦如何教邏輯
應對網路上似是而非的評論
You Are What You Eat
第三章 問題解決,我學到的是──
分清障礙或限制,你才能找對問題 李佳達
用結構化的思考習慣,複製你的成功
劃清限制,再動手清理障礙
將問題拆解到最小單位再來面對
為自己備一套創意解方工具箱
培養面對問題的關鍵智慧 黃禮宏
So What的力量,造就百億美元估值的世界級企業
交期因廠商延誤,該花時間對付廠商嗎
育兒焦慮的解方
透過限制與創意,讓思考可以悠遊在問題的邊界 劉劭穎
問題解決,建構思考的路徑
如何判斷這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法?
思考限制條件讓我們更清晰
失焦風險
用#捷思法與#類比思考來敲開解決問題的大門
第四章 複雜系統,我學到的是──
觀全局也觀自己的多層次分析 李佳達
你在找「問題點」,還是「臨界點」?
抗干擾能力: 系統發生改變的邊界
為什麼身邊的關係總是在惡性循環?
從複雜系統中養成全局觀 黃禮宏
行為作為一種複雜系統
關係作為一種複雜系統
一切都是因
Better than nothing,在複雜系統中還是能找到一道光 劉劭穎
這世界雖然複雜,但我們還是可以試著理解
利用相空間來理解複雜系統
2020 遷徙年
疫情帶來的第二波遷徙
人,也是一個複雜系統
第五章 決策思維,我學到的是──
建立演算齒輪,打造你的決策系統 李佳達
演算法:目標、槓桿、數據緊密咬合的決策齒輪
「我覺得」是應對未知最危險的演算法
為自己裝備演算法的外掛
開啟數據分析與反事實之眼 黃禮宏
學習數據分析的過程顛覆過去的決策思維
你以為的因果關係不是因果關係
因果推論的基本問題
看不見的缺失資料高達一半
「看」到反事實的方法
看不見的反事實:「如果……會怎樣?」
結合決策樹與效用值,讓決策過程簡化也更有力量 劉劭穎
決策樹,讓決策變得更簡單
教育上的決策思維
加分扣分、邊際效應與效用
附錄:密涅瓦大學思考習慣清單
<作者簡介>
李佳達
密涅瓦大學決策科學碩士班(2022級),跨界的創新實踐家、律師、哈佛大學訪問學人、聯合國發展計畫青年領袖,曾擔任行政院部長幕僚,以及園區科技公司主管,同時也是跨國文史策展人、大歷史作家,作品曾獲台北文學獎、法律文學獎等。於2018年創辦世界觀學院,開始推廣跨領域、全局觀的未來學習方式,融合「大歷史」(Big History)、複雜系統理論,以及密涅瓦大學的「思考習慣訓練法」,推出「決策思考力」課程,致力於打造一堂跨界、跨齡的決策思維必修課,學生從108素養課綱的高一新生,到台大EMBA班的企業領袖,相信未來的學習不是知識導向,而是透過思考習慣訓練法,為自己裝備應對未知的決策智慧。
劉劭穎
密涅瓦大學決策科學碩士班(2022級)。過去曾為急診科醫師,因對教學的熱忱而轉任醫院教學型主治醫師以及自由講師。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愛探索,曾到40個國家自助旅行。熱愛教學,擅長遊戲化、遊戲式課程設計,曾結合密室逃脫、實境解謎、桌遊、實境角色扮演等形式應用於教學,也曾出版桌遊。近年熱衷於表演藝術與心靈探索,參與多種戲劇、肢體與表演工作坊及即興劇公開演出,並將其融入至課程活動。曾至多個學校與年輕學子分享,認為培養年輕世代是教育的責任。因為想當個更好的教育者,而投身密涅瓦的課程,除了拓展教學的視野,同時也讓自己回到學生的角度來體驗。認為未來的世界唯一不變的,就只有一切都在變,希望未來的學習不再是傳統的單向輸入,而是創造體驗,讓孩子們在體驗中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並保有面對變化的韌性、熱情與勇氣。
黃禮宏
密涅瓦大學決策科學碩士班(2022級)。職涯歷經教育、服務、醫療,而後落腳於製造業的跨領域心理人。熱愛銷售,從事國外業務工作多年,擅長同理、陌生開發、商務談判、關係管理。工作上走遍多國談生意,近距離觀察到這個世界的快速改變,認為以往的學習方式已不足以面對當今的挑戰,也對台灣人才的未來甚感憂心。兩個孩子出生之後,這樣的憂心變成切身的問題,因緣際會接觸到密涅瓦大學,驚呼和心目中的理想教育方式非常接近,而最好的印證方式就是實際跳進來走一遭,提前為孩子打造學習應對未知的方法,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為未來世界需要的人才。
★內文試閱:
〈密涅瓦大學簡介〉
密涅瓦大學(Minerva University),這是一間沒有校園的學校。早在疫情開始前,所有的課程就全都是以線上方式進行。創辦人班•尼爾森(Ben Nelson)重新思考什麼才是我們所需要的現代高等教育,並於2014年開始密涅瓦的招生。這座沒有校園的大學,招收來自世界各國的優秀學生。學生們會在四年內移動到七個城市學習與體驗,包括舊金山、海德巴拉、首爾、布宜諾斯艾利斯、柏林、倫敦、與台北。密涅瓦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希望讓學生們接觸全球文化的多樣性,擁有解決當前時代最複雜問題所需的廣泛知識和實踐技能,除了培養跨學科的智能,也同時訓練生活技能、文化交流與適應能力。
學校不以傳統的考試來評量學生,而是鼓勵學生將課堂所學應用於生活之中。並且學生們需要根據所在的城市,來完成作業內容。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們不會只是單純移居到不同城市,而是需要真的與那城市交流,並生活在其中。學習的項目也從傳統的領域分類改變為以有效解決問題為導向,例如批判思考、創意思考、有效互動、與複雜系統等。評量方式與課程進行,則是以思考習慣為核心,稱之為HCs(Habit of minds & Foundational Concepts)。在課堂上提供學生足夠多的訓練這些思考習慣的場景,讓這些素養真正可以內化為習慣,隨時可以用來處理各種未知的挑戰。而教授也根據這些不同的思考習慣,給予學生課堂中或是作業應用上的回饋。
密涅瓦大學的創新模式引起了全世界新一波對於未來教育的辯論,富比士雜誌形容密涅瓦創造了一種新的跨領域學習標準,來養成學生應對未來職場所需要的決策能力。英國衛報則是稱密涅瓦是疫情發生後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大學。數字會說話,密涅瓦大學在2019年迎來歷史上的第一個畢業班時,他們的錄取率已經遠低於像哈佛大學這種傳統常春藤名校,成為世界上最難進的大學之一,而密涅瓦學生們的表現也確實能撐起這個名號,他們在測驗批判思考、問題解決與寫作表達的大學學習評估(Collegiate Learning Assessment)中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僅僅接受了八個月思考習慣HC訓練的密涅瓦大一新生,表現竟然比全美99%大四學生更好,說明了密涅瓦大學的學習設計既有用又有效,不僅補足了傳統知識學習的學用落差,更透過科學學習法,讓學生能夠充分學習移轉,應用到未知的領域。
密涅瓦大學,不僅是一所沒有校園的學校,也不只是一個線上課程平台,而是根據需求創造出一種學習體驗。藉由認識這所學校,讓我們可以重新思考什麽是我們所需要的現代高等教育,也讓我們看到了未來有不一樣的可能。
〈序言〉
以終為始:接入千年的知識長河
李佳達
寫這篇序言的下午,我坐在咖啡館看著窗戶斜灑進來的陽光,有一種極為陌生的放鬆感,其實只在不到三小時前,我才真正結束密涅瓦大學碩士班的所有課程,但當我如反射動作般的推開筆電的螢幕準備開始打字,這16個月的課程點滴就像跑馬燈一般開始在我腦中迅速回放,心情是複雜、滿足、如釋重負,卻充滿____。
空格部分請允許我最後再揭曉。
密涅瓦大學碩士班的所有課程,真的是我上過最硬、最操,甚至可以說最缺乏「人性」的安排。連續4個學期,一個禮拜上課四天,每天雖然只有一堂90分鐘的課,但每堂課程預習的時間就要3到4小時,這還不含2~3週就要交的大報告,常常預習、上課之後,還要繼續花2~3小時寫報告,然後隔天再重來一次,日復一日,更不要說這個碩士學位是設計給全職上班族的,也就是白天至少八小時的時間,還有我們各自的工作要完成。光這個月,我熬夜的天數就超過一半,更受苦的可能還不是學生本人,而是我們的家人,這段期間我自己歷經了太太從懷孕到生產的過程,有無數個夜晚,我一邊在課堂上和同學寫程式分析資料,一邊聽到太太衝到廁所孕吐不止,或是孩子出生後,聽到她們半夜起來大鬧討奶喝的哭聲,我認識的所有學生幾乎都有動過放棄或休學的念頭,那到底是什麼讓我們撐了下來?
肯定不是所學的知識本身,因為無論是密涅瓦所教的知識或技能,可以說沒有什麼是網絡或線上課平台找不到的,我們完全可以在拿到課綱後就輟學,然後自己按圖索驥,用自己的步調把這些東西學會。
如果讓我來描述,真正難以取代的體驗是密涅瓦讓我第一次進入到一種學習的傳承中,如同我太太形容的,密涅瓦試圖用最新的科技,教最古典的精華。我好像可以看到某種古往今來知識的虛擬宇宙,在這裡面,我目睹了千年來的學術激辯和交鋒,發現人類一支又一支為了探索世界而從各個角度丟出的探針,在每個學習的當下,我不屬於某個學校、學派或科系,我只是不斷為自己的大腦下載著不同的演算法,一邊對照著我所在的現實世界,試圖更看清自己是誰,從哪裡來,又要往哪裡去。
1950-60年代,歷史學者對於大學的起源進行了一次激烈的大辯論。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大學就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所建立的人才訓練所,另一派學者則認為,如果只是為了任何政府、教會或社會的人才培訓,是不會產生一個像是大學這種全新教學和學習的獨立場域,還能一直延續千年,刺激大學出現和成長的根源恰好和馬克思主義者所講的相反,是學習和了解世界的需求,是人類底層「探索知識的欲望」和好奇心。
最後,學者們對於大學的起源得出了一個折衷的結論,沒有探索知識的精神衝動,就不會有大學,但是精神本身無法創造大學,所以大學教育從一開始,就同時受到探索真理和獲得現實所需訓練的兩種張力拉扯,換句話說,在大學中存在著兩種DNA:感受探索世界的快樂,同時培養當前世界最需要的能力。我想,密涅瓦大學的課程設計,完美地激發了這兩種DNA,也讓我們每每在快熬不下去的時候,會為了可能可以多看到一點新世界這種衝動而留了下來,然後在熬完無數個夜晚之後,不知不覺間,竟然又多具備了一種能跟世界某個頂尖領域互相溝通的能力。
在這本書中,收錄了來自三個不同領域的中年大叔,一起完成這趟探索之旅的掙扎過程,一個尋找未來教育樣貌的職業講師、一個看遍生死轉而投入醫學教學的急診室醫師,還有一位不斷透過學習增進決策能力的國際業務高手。我們寫這本書的初衷不是要拿來當密涅瓦大學的招生手冊,推更多人進入這個煎熬的大坑,而主要是出自我們對彼此的好奇,這十六個月,我們從古典的邏輯學、嚴謹的科學思維與研究方法、問題解決、創意思考、綜觀全局的複雜系統觀,學到最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獎的統計學方法和資料分析程式語言,這看似無所不包的範疇,卻又緊扣著從古到今最頂尖實用的決策思考,我們好像全身被置換了某種共通的血液,可以理解彼此最底層的思維模式,但又能隨時將學習成果移轉到任何我們熟悉的專業領域去思考和解決問題。
當然限於篇幅,書裡無法呈現太深入的課程內容,例如決策思考這個主題,我們至少就學習了超過20種決策思考方法和工具,但與其去介紹這些工具的數學模型和應用方法,我們更希望的是透過我們自己身邊遇到的生活化案例,幫大家編織出這個知識宇宙的網狀結構,因為唯有當這些知識點彼此串接起來,才會產生力量。
最完美的課堂+根植人心的科學學習法
密涅瓦大學的課堂,有著任何老師和學生心中最完美的設定,老師最期望怎樣的課堂呢?當然是每個學生都做好每一課的預習,帶著筆記和課前作業來上課,並且隨時準備好回答任何問題。在密涅瓦的課堂上,你不會聽到學生兩手一攤說我不會,即使你不知道答案,你也應該告訴老師你現在正試著用什麼思路來去想這個問題。那學生最想要的完美課堂又是什麼呢?當然是老師也準備好了,透過一環扣一環的課程活動設計,讓學生透過實作,發現自己讀再多,可能都沒有注意到的洞見。
在決策行為數據分析的課堂上,有一幕大概是讓所有同學都難以忘記的,在某次短暫下課休息回來後,老師忽然放慢語速,非常認真地和大家說:「盡量問我問題吧!我真的是這個主題世界級的專家,想深入了解這個主題,你可能不會有更好的機會了。」當老師講出這樣的話,我們沒有人覺得這是在炫耀,首先因為在課前素材中,老師分享了他在亞馬遜擔任顧問的演講,在全球頂尖企業的資深工程師都需要公司花大錢請他來指導,這不只證明老師的實力,也說明我們在學的決策工具,絕不只是象牙塔裡的擺設,而是現實世界中最前沿的應用。更讓大家動容的,是老師誠懇的聲音和態度,那是真的想讓我們成為世界頂尖人才的期望,而且,他相信我們準備好了,可以問出超過教材,需要挖出他十幾年壓箱經驗來應對的好問題,讓他也能有所學習。課程中不只一次,我們會聽到老師這樣說,我教這堂課這麼多年,謝謝你們讓我第一次想到這個方向。密涅瓦的主動學習課堂之所以完美,不是因為教的東西有多厲害、或老師學生有多優秀,而是每個人隨時都在給予,也同時收獲。
除了「完美」的課堂,更能優化學習效果的,是經過科學學習法設計的「思考習慣」,在密涅瓦的必修決策課程中,沒有分科系或領域,甚至課程與課程彼此之間都是被打通的,因為真正貫穿所有學習歷程的是「思考習慣」(Habits of Mind)。這些「思考習慣」包含傳統上的知識、技能和態度,但都會被轉化為可以被應用和檢驗的行為,每堂課都在學習1到2個「思考習慣」,然後透過課程活動去實際應用這些習慣。這些習慣可以前後呼應,相互為用,久而久之,就像滾雪球一樣,你可以把自己融合批判思考、創意思考、系統思考、數據分析等各種「思考習慣」,搭配成為你自己獨特的決策組合拳。
如果說前一陣子的暢銷書《原子習慣》,是在教你如何將你想要養成的習慣透過拆解成為最小可執行單位,慢慢在你的生活當中組合起來,那密涅瓦大學的思考習慣訓練法,就是在教我們如何把各種書本中難懂的理論,變成具體可行的決策工具,應用到自己的生活場景,差別是密涅瓦不只要給你一個原子,它要直接幫你輸入一個決策用的元素週期表,讓你在後面遇到任何未知的挑戰,可以自己去找到適合的元素,組合出你想要的材料。
這本書有五個章節,除了第一章列出了作者們各自入坑密涅瓦的學習理由外,你將會看到三位作者在四個主題(批判思考、問題解決、決策思維、複雜系統)中應用相關思考習慣的思路,以及不同的使用情境,在附錄中有密涅瓦大學所列出完整的思考習慣訓練清單和簡要的定義。我們相信密涅瓦大學的決策思考習慣訓練,未來將會成為所有人應對未知挑戰的必修課,希望這本書能拋磚引玉,先幫大家勾勒出未來學習的一種可能面貌。
最後,要來填空了,連我自己都沒有預期到,密涅瓦大學課程帶給我最大的收穫,竟然是幫我的心中加滿了「勇氣」。
2018年的全球PISA測驗結果指出,台灣學生是全球最害怕失敗的一群,即使已經跨入中年,回到密涅瓦的教室,我才發現我仍然是那個最害怕失敗的一群人之一,尤其面對我從高中選文組後就沒有再碰過的統計和程式語言,除了必須花費比別人多出幾倍的時間預習,更要忍受自己在課堂上常常錯誤到離譜的回答,直到終於可以承認自己就是比別人學得慢,需要更多的反應時間才能想清楚,看到慘不忍睹的分數也不覺得難堪,我才理解到一個令我毛骨悚然的事實,就因為害怕考試失敗,我也放棄了絕大多數認識這個世界的可能性。
密涅瓦大學的前兩門課:「形式分析」(Formal Analysis)和「實證分析」(Empirical Analysis)其實象徵著傳統西方學術認識世界的兩種世界觀,前者是用符號、邏輯和模型來試著表達這個世界的規律,後者是透過各種觀察和實驗的方法去發現世界的規律,這兩種世界觀其實都和數學和程式語言密切相關,如果我沒有意識到這件事,我就會繼續錯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各種未來發展,就像記者問一個千萬訂閱的YouTuber,為什麼會相信區塊鏈上的NFT(非同質化代幣)值這麼多錢?YouTuber反問他,你覺得是你家的某張畫或某個家具更真實?還是我區塊鏈錢包上的一段代碼更真實?你要怎麼跟我證明你擁有一張你描述的真皮的、黑色的沙發?但我卻可以馬上給你看這段代碼,或把它轉到你的錢包裡,在未來的社會,你告訴我到底哪個更真實?從公元前試圖描繪宇宙運轉規律的托勒密,到現代可以賣出6900萬美元的NFT藝術作品,使用代碼、數字來解釋和預測這個世界,從來就是千年人類集體智慧傳承的精華,我們的教育體制卻讓絕大多數的孩子們打從心底害怕、甚至厭惡數學,是現代應試教育所造成最大的缺憾。
經過了密涅瓦課程的洗禮,讓我不再害怕任何學習會「失敗」,學習,就是在滿足我自己探索世界的渴望,以及獲得適應這個世界需要的工具,希望我們三個跨領域中年大叔的學習體會,也能給大家打破既有框架的勇氣,可以用更寬廣的眼界重新觀看這個有趣多彩的世界。
最新生活新聞
-
男子夜半依導航走竟入險境 東勢警於山區土地公廟尋獲
(6 分鐘前) -
雲科大與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推動跨國雙聯學制成效卓著 嘉惠兩國學子
(11 分鐘前) -
新北民、萬安演習全國唯一三冠王,實作十連霸
(12 分鐘前) -
桃園中正路冒坑洞 捷運局:與施工無關
(13 分鐘前) -
蘋果程式設計學生挑戰賽 2/3開放收件
(1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