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5° / 28° )
氣象
2024-06-02 | PChome書店

不反應的練習:讓所有煩惱都消失,世界最強、最古老的心理訓練入門

不反應的練習:讓所有煩惱都消失,世界最強、最古老的心理訓練入門不反應的練習:讓所有煩惱都消失,世界最強、最古老的心理訓練入門
作者:草薙龍瞬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24-06-01 00:00:00

<內容簡介>

☆百萬網紅說書提醒:「千萬不要回應,回應毀一生。」
☆《週刊文春》評論:「觸動網路重度使用者的心弦。」
☆日本亞馬遜暢銷榜冠軍!銷售突破30萬冊,1.2萬則好評推薦!
「簡直就是生存之道的課本!」「比什麼勵志書都棒!」讀者超熱烈推薦!

東大名僧傳授!佛陀的超合理思維,解決你的一切煩惱!
所有的煩惱都始於不必要的反應。
那些讓你痛苦的言語、情緒和記憶,根本毫無意義。
為了「不失去真心」,為了「找回自我」,別再受人擺布了。
你的幸福,你決定!

別人的批評論斷、網路酸言酸語、心裡的煩惱擔憂……
你是否因為這些事情而感到疲憊?總是不由自主地受到影響?

一切的「痛苦」都始於自己的「反應」。了解這一點,就是解決煩惱的第一步。
一位相信佛教不是宗教,而是「有助於改善生活的方法」的僧侶,
透過2500年前開悟的佛陀(原始佛教),教你:

•不作無謂反應、不徒增煩惱
•勿受不滿或壓力等負面情感所苦
•別在意他人的眼光,過自己的生活
•改掉過度拘泥於勝負優劣的性格

這是一堂經過時間考驗、每個人都適用的心理調適課,
使你活出自在、悠然自得!

★讀者推薦:

【讀者好評推薦】
•一本了解如何與自己的心好好相處的好書!我相信,如果你能學會書裡的內容,你的生活一定會少一點艱辛。

•這是一本非常棒的書,為退休後的我提供精神支柱。我想我會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它。

•我注意到自己在職場、與家人相處上有些問題,然後撥雲見日地心情變好了。我想我會嘗試去實踐我想做出的反應。

•佛陀真了不起!閱讀之前,我滿腦子充斥焦慮和不安。開始閱讀後,感到佛陀的思想很偉大。雖然歷時2500年,但還是令人大開眼界。
理解心裡的反應是無謂的反應。光這一點就能消除煩惱。
理解心裡的反應是存在的。存在的東西就是存在。
光是第一章就值得閱讀。

•心靈塑造生活。這句話大致說的是心態的重要性。學會掌控認同欲、祈願人們幸福、不對人執著……等心態,將幫助你擺脫痛苦。人們往往會不自覺地被認同欲所囚。透過這本書,作為擺脫痛苦的第一步,首先,我想試著去理解這些感受。

•本書以佛陀的思想為基礎,提出了處理各種煩惱的方法。雖然要立即實踐有困難,但我想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它,希望藉此讓自己不再受苦。

★目錄:

前言 讓所有煩惱都消失的佛陀超合理思考法

第1章 反應之前,先理解原因
不要試圖擺脫煩惱,而要去理解它
光是理解煩惱,就能跨出第一步
「明快處方箋」讓一切迎刃而解
工作上、人際間的煩惱,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兩千五百年前的智慧,解決現代人的煩惱綽綽有餘
著眼於問題的原因
佛陀用「激流」比喻真實人生
如何與不滿足的心打交道?
希望被肯定,到底有何意義?
由苦惱轉成懷抱希望的一天
確實觀察內心狀態
① 用言語確認內心的狀態
② 體會身體的感覺
③ 在腦海裡分類
巧妙歸零妄想的方法
養成邊走路邊清理內心的習慣
三大煩惱──其實是超便利的工具?

第2章 不作多餘的判斷,也不要否定自己
你常作「無謂的判斷」嗎?
停止判斷好與壞、喜歡跟討厭
不懂裝懂,讓你開心嗎?
「判斷」有時是劇毒
心要像潺潺流動的小河
不要誤認「不存在的東西存在」
放下痛苦的方法
要小心名為傲慢的心病
只要想「對你是否有幫助」就好
想著「我是對的」就錯了
從不自覺下判斷中解脫
① 「啊,我作了判斷。」──發現判斷的語言
② 思考「自己是自己」
③立誓「成為坦率的人」
任何時候都不否定自己
會生出怒氣的人,是自己
練習:恢復自由的心
① 到戶外一步一步地走路
② 環視遼闊的世界
③我肯定我自己
停止判斷之後,人生即可順利展開
培養真正的自信
需要自信這件事,完全不合理
什麼是現在能做的事?
擺脫「現在非努力不可」的想法
只要先累積經驗就好

第3章 別被不滿或壓力等負面情感所苦
不升高情緒,也不壓抑情感
首先,整理人的煩惱
不作反應是最大的勝利
推讓給對方,是不受人際困擾的根本
這樣做,就能將煩惱減半
為何流氓也會流下男兒淚?
如何與棘手的人相處?
不去判斷他人的事
忘記過去,不對記憶作反應
對方永遠是「初次見面的人」
與對方一起來理解
佛教所思考的人生方向
大原則──只在乎內心樂的反應就好
啊,追求欲望也沒問題嗎?!
活用欲望
增加內心的樂,減少苦

第4章 別在意他人的眼光,還自己自由
不要隨他人的評價起舞
在意他人眼光的真正原因
不要接納頭腦的胡思亂想
把不打算確認的事拋諸腦後
與令人煩悶的人保持距離
為什麼總是焦慮不安?
如何不行生出憤怒?
一舉消除多年煩惱的方法
不再比較,專注於自己的事!
「比較」是不合理的思考法
什麼是一定能實現目標的「正確的努力」?
改善、專注、滿意──禪寺勞務的效用
「專注於本身事務」的禪智慧
無心地工作即盡心地工作?

第5章 正確的競爭
競爭或許是妄想
了解競爭的機制
誤解勝利滋味甜美
沒有人可以完全勝利
競爭前先準備
禪僧的教導:不如閉上眼睛來觀察
若是佛陀,他會說:「趕快醒來!」
準備正確的動機
圓滿解決人際關係的四無量心
製造值得稱讚的人生基礎
世界會因為眾人齊心協力而改變
慈、悲、喜、捨的強大力量!
做個有助於他人、對人有貢獻的人
注意五個阻礙
阻礙人生的五個注意事項
擊退人生五個阻礙的佛陀思維
人生就是正確地努力減去五個阻礙
從失敗的想法中解放出來
現在的嫉妒是過去的自卑
照顧腳下──只看好自己的立足之地
做自己能做的事
生於世上,但不受世上汙染

終章 回校思考的基準
恢復正確的心!不論多少次
如何達到「人生這樣就滿足了」的安穩狀態
人生的可靠依託──正法
佛陀的嚴詞提醒:首先要靠自己!
踏出、回歸、持續走下去
始終不忘記正確的方向
佛陀其實原本超負面思考?!
以最高的領會為目標
相信自己的人生
任何煩惱都能克服
一定能抵達終點

<作者簡介>

草薙龍瞬
佛教僧侶,有「東大名僧」美名,佛教學堂「興道之里」負責人。

出生於日本奈良縣。國中中輟之後,16歲時離家赴東京。自修通過高中學力檢定,大學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院。畢業後經歷智庫公司等各種職業,於35歲後決定出家,並於緬甸國立佛教大學修畢專修課程。現在於印度經營社會改善的非政府組織及幼兒園、小學。著作有《不反應的練習》《有那麼多煩惱,是因為你過度思考和追求》等書。

他的理念獨樹一格,將佛教宣揚為「有助於改善生活的方法」,而非一種宗教。多采多姿的「佛教式生活」、談論各種主題的「成人私墊」、導入肢體動作的「坐禪練習」等,開創各種掌握佛教本質的嶄新活動,極受歡迎。此外,淺顯易懂而且饒富趣味的佛教話題甚獲好評,邀請他演講或研習的文化機構,以及企業、學校、地方政府不斷增加。

特色:
․沒有宗派、寺廟、家庭的單純「出家僧侶」。
․不實際探討佛教,以不談論「屬於宗教的佛教」為方針。
․思想的基礎為「原始佛教」(佛陀所傳播的合理的思想與冥想法)。

譯者:劉滌昭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拓殖大學經營學碩士。現為專職譯者。譯有《不生病的生活》《零極限之富在工作》《內在小孩》等約五十種。

★內文試閱:

•作者序

讓所有煩惱都消失的佛陀超合理思考法

人活在世上,什麼遭遇都有,心中難免常苦於「人生一點也不輕鬆」。
然而這些日常煩惱卻是有辦法明智克服的。
事實上,所有的煩惱都起於「某一件事」。只要明白這點,再加以「正確思考」,任何煩惱一定都能消除。這就是本書所要傳達給大家的。

究竟,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謂的「煩惱」是什麼?
•總是迫於生活的追趕,內心無法從容。
•對現在的工作不滿意。想到未來就會感到不安。
•厭惡的事、不幸的遭遇、反覆的失敗,導致情緒低落。
•與同事個性不合。人際關係帶來壓力。
乍看之下,似乎全是單憑自己一個人無力解決,需要花費時間處理的問題。
但事實上未必如此。
因為這些煩惱都是從「內心反應」而起。
說到「內心反應」,應該有不少人一下子無法完全意會過來吧?其實,若說日常生活都是由「內心反應」所構成,也不為過。
例如,上午通勤尖鋒時間對「每天擠擠擠」覺得煩,是導致內心鬱悶的反應。對他人不體貼感到不快,是形成怒氣的反應。在重要場合,「我說不定會失敗……」的負面想法油然而生,是造成不安和緊張的反應。與人碰面時、工作中,甚至是走在路上,內心時時刻刻都在反應。
這個結果使得我們時常焦躁、情緒低落,對未來感到不安和壓力,失敗後感到痛苦、懊悔,種種「煩惱」緣此而生。
也就是說,煩惱開始時,一定「內心有所反應」,讓心理忍不住產生變化。這就是製造出煩惱的「那一件事」。
既然如此,有一個方法能夠根本解決所有的煩惱,就是──「不要作無謂的反應」。
請想想看,如果不再產生多餘的反應,人生會變得多麼輕鬆愉快?
沒有這些無謂反應,就不再猶豫不決、不再沮喪、不再生氣發怒、不再感到壓力、在眾人面前不再緊張、回顧過去不再後悔、對未來不再感覺不安──「人生終於得到拯救」,不是嗎?內心變得輕鬆,如此一來,一定能更接近幸福。

或許有人會誤解,但我所說的「不反應」,並非強行忍耐、漠視一切或毫不關心,而是指從「一開始就不要有」徒增煩惱的多餘反應。一旦出現憤怒、不安或「責怪自己」的負面情緒,就應立即重新整理心情,或將反應消除。
你曾因為不必要的無謂反應,遭遇過多麼重大的失敗,產生過多大的煩惱……
就從現在開始,邁向「不作無謂反應」的生活吧!

教導我們「不反應練習」的,是古代印度的得道智者,覺醒人──佛陀。
最初佛陀的教誨是「藉由停止內心無謂的反應,來消除一切煩惱和痛苦的方法」。內容大略分為兩部分:
①觀察內心反應
②合理思考
①「觀察內心反應」,是指大家熟悉的「坐禪」,以及經常聽到的「正念」或「內觀靜心」。奇妙的是,細細覺察心的反應和心的作用,雜亂的內心就能平靜下來。這是化解壓力和轉換心情的最佳方法。請務必詳閱〈第1章〉。
其次,②「合理思考」則是指為達到「目的」,有條理地思考。透過這本書,我們的目的是「不作無謂反應」「不徒增煩惱」。遵循佛陀的教誨,充分學習和思考這些對任何人而言都非常重要的課題:

•不作多餘的判斷。任何時候都不要否定自己〈第2章〉
•勿受不滿或壓力等負面情感所苦〈第3章〉
•別在意他人的眼光,過自己的生活〈第4章〉
•改掉過度拘泥於勝負優劣的性格〈第5章〉
•現在開始,發自內心接納自己的人生〈終章〉

本書的特色就是直接從原始佛教,也就是佛陀親說的正法中,學習消除煩惱的「佛陀思考法」。原始佛教是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在印度住世時所提倡的最古老教義,書裡將佛陀充滿智慧的話語,以簡單易懂的語言翻譯,並豐富地加以介紹。
原始佛教與許多人會聯想到的「佛教用語」的宗教內容完全不同,充滿了適用於現代且合乎理性的實用「思考法」。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運用。

你不必再煩惱了。向佛陀學習,每天務必以「無論在什麼狀況下,都不輕率反應」「煩惱要正確思考和解決」為目標地鍛鍊心性吧。
這是能為我們的人生帶來平靜、滿足、幸福,應銘記在心的關鍵要點。讓我們開始練習吧!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