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6° / 27° )
氣象
2024-06-27 | 中央社

西半部離岸風電林立 漁民盼政府、業者落實溝通

為增加綠能,台灣西半部外海持續發展離岸風電,但傳出漁民及光電業者不時發生衝突。雲林漁民反映,雖然有在磨合,但仍沒辦法落實提先告知,盼政府及業者加強與在地漁民溝通。

漁民權益暨環境永續中心今天發布離岸風電與漁業聯絡指南建議。

與會的台電公司董事長曾文生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 台電的離岸風電2期接下來會開始施工,會與人員溝通,漁民想要知道的是在風場附近海域作業時,可能會遇到什麼狀況。

曾文生表示,會提早提供如船舶施工等資訊,在網站上提醒;過去的經驗是與近海漁民及漁會互動,在離岸風電施工過程中,需要資訊流通及溝通,是可以做到的,也會來努力。

雲林縣近沿海作業漁船協進會理事長李平順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部分業者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真正落實施作前的協議,如施工聯絡等,很潦草帶過。他舉例,曾有廠商的饋線出問題,沒有事先溝通就以公文型式要漁民退讓,完全沒有協調空間。

李平順說,之前的協議是,業者施工當中,漁民會儘量避讓,反之,漁民在捕撈時他們也應該避讓;現在雖然都有在磨合,但還是沒辦法很確實落實提先告知,「最大的困擾就是施工會造成漁民漁獲銳減」。

李平順認為,如果能落實事先得知,當然會是正向幫助;漁民都很善良,業者是「想要做好鄰居,還是做壞朋友」,都在同一片海域,好鄰居就好好溝通;目前在雲林離岸風電開發的確對地方沒有什麼正向發展,現在說未來有什麼回饋金還太遙遠。

漁環中心研究員吳斐竣表示,離岸風電進入海域時,可能會對漁場、航道或生態保育等現有海洋空間,造成空間排擠效應,即使是同一個漁場,不同漁業活動和風場之間的衝突問題也不盡相同。

吳斐竣說,建立離岸風電業者和漁民之間有效的溝通機制,促進離岸風電業者和漁業利害關係人共商漁業影響減輕對策,降低離岸風電開發的社會衝突。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