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5°
( 15° / 15° )
氣象
2024-11-06 | 中央社

海洋大學、鴻海科技集團及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簽署三方MOU 三海攜手推進海洋永續發展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全球最大的科技製造與服務商-鴻海科技集團及財團法人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於11月6日假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簽署「海洋環境教育合作推廣」合作備忘錄(MOU),產學攜手投入海洋保護、海洋環境教育及海洋文化推廣,共同推進海洋永續發展。

海大與鴻海雙海合作促進海洋生態保育,自2023年正式展開「永續海洋-循環資源」專案,推動廢棄建材回收再製成魚礁、藻礁,復育海底生態,讓陸上廢棄物轉化成有用的海洋資源。此外,海大也設計出許多有趣的教育課程,讓鴻海的同仁及眷屬親子於假日參與永續海洋教育活動,並透過實際參與種苗放流,增強海洋保育的意識。本次更攜手陽明基金會,共同推展永續海洋環境教育,三方將合作舉辦與海洋教育相關的展示、教育、研究、收藏、推廣、觀光、休閒及創新活動,並以「生活、生產、生態」的理念推動海洋文化的廣泛普及與應用,促進社會各界的參與,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海洋大學冉繁華副校長表示,「海大與鴻海、陽明海運長期保持良好的產學合作關係,結合大學USR與企業ESG共同推進海洋永續發展,並同時培育具實務能力的海洋專才。海大與鴻海的「永續海洋-循環資源」專案從去年執行至今,在新式魚礁和藻礁、珊瑚復育及海洋教育等方面已有超過50位研究生與大學生一同投入、參與計畫;此外,陽明海運長年與海大共同培育高階海事人才,不僅許多員工為海大畢業生,董事長蔡豐明更是海大航管系的教授。未來海大將提供海洋研究與教育專業知識,協助策劃環教課程、展示與科學教育活動,與鴻海及陽明基金會合作無間,共同邁向永續海洋。」

鴻海科技集團洪榮聰環保長表示,「鴻海近年積極投入生態保育,我們也期望不只是公司的投入,更能擴散到社會大眾。我們與海大的專案,在經過了一年半的努力,已成功地建立了魚礁、藻礁示範模組;今年年底也會將藻礁、魚礁放入在濱海的示範實驗場域中,並預計於明年爭取在近海的投入,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讓大家在海邊或海中遊玩的時候,都可以看到我們復育的成果。鴻海的環境教育,除了養成同仁環保DNA外,也持續推動同仁與家庭、社會相互結合,擴大環境教育的影響力。從2023年開始,參與海洋環境教育活動人數已超過600人;實際魚苗放流超過35,000尾,透過活動增進了鴻海員工及親友對海洋保育認識與參與度。本次也榮幸與海大合作的基礎上,可以與在海洋教育深耕多年的陽明基金會共同努力,持續為台灣的海洋永續盡一份心力。」

陽明基金會林宜正執行長強調,「陽明呼應聯合國SDGs永續精神與項目,由基金會辦理多項教育活動,如:走入校園的陽明海運小學堂及歷年發行的環境教育繪本,目的皆以倡議永續海洋,達到教育紮根及社會參與與關注,此次陽明基金會、海大與鴻海三方鏈結,齊響應教育部『臺灣科學節』理念,陽明基金會作為永續海洋的推廣者,透過所屬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讓民眾在陸上也能體驗海運文化的內涵,並與日常生活產生關聯。未來,陽明基金會、海大和鴻海將持續合作,推廣海洋保護與環保永續技術,包含新式魚礁和藻礁應用、珊瑚復育技術、海洋碳匯、海洋塑膠微粒及海洋生技與應用等,致力於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期盼藉此讓與海共好的關懷成為普世價值。」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與鴻海科技集團、財團法人陽明海運文化基金會共同宣布,三方將共同推廣海洋保護與環保永續技術,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確保「生活、生產、生態」三位一體的可持續發展。相關主題包括:新式魚礁和藻礁應用、珊瑚復育技術、海洋碳匯、海洋塑膠微粒及海洋生技與應用等,並同步推動環境教育,培育出許多環境保護的種子。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