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9 | 中央社
不孕試管失敗 台大醫揪可能與腸道無害梭菌有關
不孕症婦女體內黃體素不足是試管嬰兒治療失敗、早期流產的常見原因之一,台大醫院與中研院合作,發現名為「無害梭菌」的腸道菌會代謝黃體素,一多就干擾排卵週期。
這項研究論文已於今年11月被著名腸道菌期刊Gut Microbes接受並刊登,台大醫院今天召開記者會說明研究成果。
參與研究的台大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醫師陳美州簡報指出,黃體素與人體月經週期、妊娠和胚胎發生息息相關,體內濃度過低是造成不孕症以及早期流產的主因之一。
因此在人工治療過程中,常會藉由口服、陰道栓劑及注射等不同方式來替患者補充黃體素,完成子宮內膜整備。陳美州說,但吸收效果明顯存在個體差異,尤其是口服黃體素,有的人即使接受標準或更高劑量的黃體素,血液和組織中的濃度依然不足,明明胚胎很漂亮,卻仍著床失敗,或流產風險增加。
研究團隊針對14名年齡介於32歲至42歲、接受人工生殖治療的不孕症女性,不論試管嬰兒成功或失敗,一一分析比對其糞便檢體中的腸道菌叢,從數千株細菌才篩出原來「無害梭菌」(Clostridium innocuum)具有專一性,能代謝黃體素並透過肝腸循環影響其在血液中的濃度。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江殷儒說明,僅有5%到10%黃體素會透過糞便排泄到人體外,其餘多會在小腸末端重新被吸收利用,達到人體內荷爾蒙平衡。但團隊研究求診患者的腸道菌狀況發現,不孕症女性腸道內無害梭菌量較常人高,且這些無害梭菌普遍會分解黃體素。
江殷儒解釋,無害梭菌在人體腸道中常見,過去被認為對人體沒有明顯害處,但近年發現其可能與腸道發炎、腹瀉,甚至菌血症有關。團隊進一步將其殖入小鼠腸道,發現12週後小鼠血中黃體素濃度明顯降低,且動情週期消失、濾泡發育受阻。
陳美州表示,這項研究成果可能為不孕症治療帶來嶄新的醫療策略,目前研究團隊還在進一步希望能透過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找出無害梭菌對不孕症的影響力有多大,包括是不是唯一關鍵、抑制無害梭菌會不會破壞人體腸道菌叢平衡等。
她強調,建議不孕症女性應飲食多樣,腸道菌叢更多元,讓壞菌的影響力變小,至於未來能否透過「糞菌移植」方式治療,還需要更多臨床觀察及研究才能評估。
這項研究論文已於今年11月被著名腸道菌期刊Gut Microbes接受並刊登,台大醫院今天召開記者會說明研究成果。
參與研究的台大醫院婦產部生殖內分泌科醫師陳美州簡報指出,黃體素與人體月經週期、妊娠和胚胎發生息息相關,體內濃度過低是造成不孕症以及早期流產的主因之一。
因此在人工治療過程中,常會藉由口服、陰道栓劑及注射等不同方式來替患者補充黃體素,完成子宮內膜整備。陳美州說,但吸收效果明顯存在個體差異,尤其是口服黃體素,有的人即使接受標準或更高劑量的黃體素,血液和組織中的濃度依然不足,明明胚胎很漂亮,卻仍著床失敗,或流產風險增加。
研究團隊針對14名年齡介於32歲至42歲、接受人工生殖治療的不孕症女性,不論試管嬰兒成功或失敗,一一分析比對其糞便檢體中的腸道菌叢,從數千株細菌才篩出原來「無害梭菌」(Clostridium innocuum)具有專一性,能代謝黃體素並透過肝腸循環影響其在血液中的濃度。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江殷儒說明,僅有5%到10%黃體素會透過糞便排泄到人體外,其餘多會在小腸末端重新被吸收利用,達到人體內荷爾蒙平衡。但團隊研究求診患者的腸道菌狀況發現,不孕症女性腸道內無害梭菌量較常人高,且這些無害梭菌普遍會分解黃體素。
江殷儒解釋,無害梭菌在人體腸道中常見,過去被認為對人體沒有明顯害處,但近年發現其可能與腸道發炎、腹瀉,甚至菌血症有關。團隊進一步將其殖入小鼠腸道,發現12週後小鼠血中黃體素濃度明顯降低,且動情週期消失、濾泡發育受阻。
陳美州表示,這項研究成果可能為不孕症治療帶來嶄新的醫療策略,目前研究團隊還在進一步希望能透過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找出無害梭菌對不孕症的影響力有多大,包括是不是唯一關鍵、抑制無害梭菌會不會破壞人體腸道菌叢平衡等。
她強調,建議不孕症女性應飲食多樣,腸道菌叢更多元,讓壞菌的影響力變小,至於未來能否透過「糞菌移植」方式治療,還需要更多臨床觀察及研究才能評估。
最新生活新聞
-
-
身分證配偶欄登記李怡的名字 邱近思:婚姻合法也未侵占遺產
(12 分鐘前) -
觀光署首度參加北歐最大旅展 拓展市場深化合作
(23 分鐘前) -
王必勝挺羅一鈞 曝過往共事:是防疫守護神
(34 分鐘前) -
員林市雙語觀光雜誌贈書
(39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