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2°
( 12° / 11° )
氣象
2024-12-25 | 中央社

提升管理教育品質從C開始─「PDCA中的C實踐」工作坊圓滿成功

自2017年教育部取消大學系所評鑑,改由各校自行決定是否辦理及其辦理方式後,許多學校的系所評鑑模式由「委辦」轉為「自辦」;然而,不論採取何種方式,PDCA(Plan計劃、Do執行、Check查核、Act行動)品質循環的概念始終是各類評鑑的核心要素,如何在PDCA循環中有效進行「查核」教學成效,更是許多學校面臨的重大挑戰。為協助各校教師突破評量時的盲點,管科會ACCBE認證組織特別於今(2024)年12月19日舉辦了「提升管理教育品質的關鍵:PDCA中的C實踐」線上工作坊,特別邀請國內高等教育評量專家─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施慶麟,以及在商管教育及評鑑領域有豐富經驗的管科會ACCBE認證組織周逸衡執行長,一起深入探討相關議題,希望能協助各校教師們精進評量設計與實施能力,為提升教育品質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施慶麟教授是教育理論與方法學領域的權威,也是教育部「大學招生專業化發展調查計畫」的協同主持人,在多元評量應用方面的經驗相當豐富。在今天的工作坊中,施教授以「Rubrics設計與應用:如何準確評量商管領域畢業生應具備的核心能力」為題,深入淺出地介紹了Rubrics評量尺規的設計與使用方法。Rubrics 作為一項被廣泛應用但使用者往往未必完全掌握其精髓的評量工具,施教授從其歷史淵源出發,系統地說明了 Rubrics 的功能、結構及各向度,並強調「表現等級的數量」與「具體描述」在設計過程中的重要性。Rubrics依審查資料項目分為「資料類別取向」與「能力特質取向」兩種,依計分模型則分為「合成加總」、「多元擇優」與「加總融合擇優」三種。他詳細說明各類型適用的情境及使用注意事項,同時介紹了美國AAC&U VALUE Rubrics—一套由美國各地大學教師專家團隊開發出來的學習評量工具,內含針對不同核心能力的Rubrics範例,極具參考價值,可供各學系調整應用。最後,施教授提醒教師們,評分前後的注意事項同樣是影響Rubrics評量準確性的關鍵。他建議在評分前召開共識會議,挑選各等級典型學生的範例,並落實差分檢核機制與評分信效度分析。透過結果分析,教師應持續檢視所用Rubrics的適切性,確保評量工具的精確,進一步提升畢業生核心能力的評量品質。

現任 ACCBE 認證組織執行長的周逸衡教授,曾任中山大學教務長兼副校長,對於「畢業生核心能力檢核」有深厚的研究與實務經驗。在分享中,周執行長以三個挑戰引出核心能力檢核的重點問題:「學生學分修滿、成績及格就具有核心能力嗎?用專題作為總整課程就能達到核心能力檢核之目的嗎?教育部公版的畢業生流向調查問卷對系所核心能力之檢核有用嗎?」他逐一剖析這些挑戰的關鍵問題所在,並透過 ACCBE 認證組織獨創的課程地圖,說明如何從「系所人才培育目標」反推「學生之目標職場角色」,進而發展「畢業生核心能力」,據此規劃出適切的必修、選修及非正式課程等。周執行長並以實際範例說明如何進行具信度與效度的核心能力檢核。他詳細介紹了商管系所常用的「實務專題」宜遵循之標準及檢核流程各階段應注意之事項,包括:事前教師們對評量項目與方法如何形成共識、如何研訂對該學制有效度的核心能力指標與衡量的方法、如何界定專題題目範圍及設計評分表等。此外,他也舉例說明畢業前後的各類問卷調查,如畢業生離校問卷、畢業生流向調查與雇主滿意度調查等,並透過正反案例分析,幫助與會者了解有效檢核的關鍵。周執行長特別強調,若未能將「畢業生核心能力」賦予具體的操作性定義,並以明確問項進行調查,泛泛的調查往往只會產出模糊的結果。例如,若調查問項是「是否對自己所習得的『專業能力』感到滿意?」,然後在五點量表中得到3~4分,學校是無法由此得知需要在什麼地方加以改進的;然而,若問項改為「是否對自己所習得的『行銷企劃能力』感到滿意?(甚至列出具體操作性定義細項)」,則調查結果將能精確指出未來在開課的內容或教學方法上宜改進的方向。此原則同樣適用於雇主滿意度調查及其他各類檢核問卷,相信如此修正將有助於學校有效回應並提升教學之品質。

透過今天兩位講者對檢核工具 Rubrics 的設計與應用、評分前後的注意事項,以及商管系所畢業生核心能力檢核的關鍵問題與實際範例的深入剖析,與會教師對「核心能力檢核」有了更全面且具體的認識,並清楚瞭解如何滿足取得具信度與效度評量結果的「條件」,進一步可有效回饋至 PDCA 的循環之中。未來,ACCBE 認證組織除了透過系所認證持續精進台灣管理教育的教學品質保障制度外,也將以「教學能力精進系列」為主題,持續推出更多系列活動。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