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5 | 中央社
載回酒國歌王陳一郎 「大港開唱」鳴響熱血開演
船鳴響起,大港駛行,南台灣指標性音樂祭「大港開唱」舞台開演前的鳴笛傳統,除了觸發參與者熱血沸騰,還將載回70年代風靡台灣、離世逾20年的「酒國歌王」陳一郎。
「八月十五彼一天,船要離開琉球港。」滄桑嗓音唱出有苦說不出的港邊男兒心聲,這是今年「大港開唱」特別企劃節目的焦點人物陳一郎經典歌「行船人的純情曲」。
今年活動以「再見陳一郎:相逢大港邊」為主題,請出閃靈樂團主唱林昶佐(Freddy)、跨領域金獎製作人柯智豪分別擔任這項節目的顧問與音樂總監。
「他是我們那個年代的巨星啊,過去台灣大街小巷都能聽見陳一郎的歌曲。」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林昶佐和柯智豪忍不住感嘆。
柯智豪甚至打趣地說,童年春節回憶都被陳一郎給霸占了,回南部過年時,6小時的路程,爸媽就一路反覆播放陳一郎的卡帶,「那些音樂都被寫在腦袋裡了。」
草根藍領歌王陳一郎 難忘「瑪爾寇陳」詼諧形象
1953年出生、來自屏東小漁村的陳一郎,年輕原本是修車黑手,因好歌喉獲青睞入行,個性質樸又充滿獨特草根氣息的他,擁有多首琅琅上口的經典歌,例如:「行船人的純情曲」、「阿郎阿郎」、「紅燈碼頭」、「流浪的歌聲」等。
由於陳一郎的歌曲常圍繞「浪子」、「漂泊」、「港邊」、「行船」與「討賺」等主題,成為鄉村移往都市打拚的藍領工作者代表,許多工地、港口都喜歡邊放他的歌、邊工作。在70年代不僅是能比擬「寶島歌王」葉啟田的「藍領歌王」,已故秀場天王豬哥亮還在歌廳秀大讚他的歌聲「全省找嘸第2個」。
除了耕耘歌壇,陳一郎還跨足綜藝,以台語腔破英文的「瑪爾寇陳」補教老師角色走紅,還有廣告商邀請他以「瑪爾寇陳」形象拍攝一系列零食廣告。遺憾的是,他實在走得太早,2001年就因肝癌病逝,享年47歲。
早逝鮮少有人記起不願童年巨星消散鳴笛中
林昶佐感嘆,陳一郎晚年較為辛苦、喪事也辦得低調,不像同輩的高凌風、賀一航都有隆重的人生告別舞台,至今不時有人提起,反觀陳一郎卻彷彿漁船鳴笛,消散於空氣中,年輕一輩較難再認識,讓他感到惋惜。
林昶佐認為,他從國三開始都聽搖滾樂、玩重金屬樂團,還是受台語歌影響很深,也是滋養他成長的音樂元素,「陳一郎走了20多年,我覺得社會似乎沒有給他應有的對待,希望大家能多再記得他一點。」
柯智豪補充,陳一郎的歌不只陪伴他長大,他唱歌的口氣、轉音,再加上歌詞用字特別,容易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像「符碼」般記錄了當年社會的氣味與模樣。
尤其在越來越分眾化的當代,同個班級的孩子可能都沒有共同偶像,很難再有像鄧麗君、鳳飛飛這樣名字一出來、就有模樣浮現的共同人物與記憶,不管是玩電音還是爵士,經典歌曲旋律一出,還是照樣唱得出來,柯智豪強調:「這是很難得的,也是形塑我們身處同一座島嶼、共享文化記憶的重要環節。」
兩人期盼在大港岸邊,再次響起熟悉的海港旋律,為陳一郎獻上至高無上的敬意。
「八月十五彼一天,船要離開琉球港。」滄桑嗓音唱出有苦說不出的港邊男兒心聲,這是今年「大港開唱」特別企劃節目的焦點人物陳一郎經典歌「行船人的純情曲」。
今年活動以「再見陳一郎:相逢大港邊」為主題,請出閃靈樂團主唱林昶佐(Freddy)、跨領域金獎製作人柯智豪分別擔任這項節目的顧問與音樂總監。
「他是我們那個年代的巨星啊,過去台灣大街小巷都能聽見陳一郎的歌曲。」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林昶佐和柯智豪忍不住感嘆。
柯智豪甚至打趣地說,童年春節回憶都被陳一郎給霸占了,回南部過年時,6小時的路程,爸媽就一路反覆播放陳一郎的卡帶,「那些音樂都被寫在腦袋裡了。」
草根藍領歌王陳一郎 難忘「瑪爾寇陳」詼諧形象
1953年出生、來自屏東小漁村的陳一郎,年輕原本是修車黑手,因好歌喉獲青睞入行,個性質樸又充滿獨特草根氣息的他,擁有多首琅琅上口的經典歌,例如:「行船人的純情曲」、「阿郎阿郎」、「紅燈碼頭」、「流浪的歌聲」等。
由於陳一郎的歌曲常圍繞「浪子」、「漂泊」、「港邊」、「行船」與「討賺」等主題,成為鄉村移往都市打拚的藍領工作者代表,許多工地、港口都喜歡邊放他的歌、邊工作。在70年代不僅是能比擬「寶島歌王」葉啟田的「藍領歌王」,已故秀場天王豬哥亮還在歌廳秀大讚他的歌聲「全省找嘸第2個」。
除了耕耘歌壇,陳一郎還跨足綜藝,以台語腔破英文的「瑪爾寇陳」補教老師角色走紅,還有廣告商邀請他以「瑪爾寇陳」形象拍攝一系列零食廣告。遺憾的是,他實在走得太早,2001年就因肝癌病逝,享年47歲。
早逝鮮少有人記起不願童年巨星消散鳴笛中
林昶佐感嘆,陳一郎晚年較為辛苦、喪事也辦得低調,不像同輩的高凌風、賀一航都有隆重的人生告別舞台,至今不時有人提起,反觀陳一郎卻彷彿漁船鳴笛,消散於空氣中,年輕一輩較難再認識,讓他感到惋惜。
林昶佐認為,他從國三開始都聽搖滾樂、玩重金屬樂團,還是受台語歌影響很深,也是滋養他成長的音樂元素,「陳一郎走了20多年,我覺得社會似乎沒有給他應有的對待,希望大家能多再記得他一點。」
柯智豪補充,陳一郎的歌不只陪伴他長大,他唱歌的口氣、轉音,再加上歌詞用字特別,容易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甚至像「符碼」般記錄了當年社會的氣味與模樣。
尤其在越來越分眾化的當代,同個班級的孩子可能都沒有共同偶像,很難再有像鄧麗君、鳳飛飛這樣名字一出來、就有模樣浮現的共同人物與記憶,不管是玩電音還是爵士,經典歌曲旋律一出,還是照樣唱得出來,柯智豪強調:「這是很難得的,也是形塑我們身處同一座島嶼、共享文化記憶的重要環節。」
兩人期盼在大港岸邊,再次響起熟悉的海港旋律,為陳一郎獻上至高無上的敬意。
最新生活新聞
-
台灣燈會在桃園湧人潮 高鐵設前進指揮所
(18 分鐘前) -
台灣燈會湧人潮 民怨交通癱瘓困在機捷月台1小時
(28 分鐘前) -
臺日博物館專家聚焦生活記憶保存!跨越國界文化交流
(36 分鐘前) -
逾140萬人次湧台灣燈會 桃捷啟動動線管制
(41 分鐘前) -
齊聚16族原住民朋友在彰化團圓賀喜迎新春
(58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