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21 | 中央社

客語種子教師回流培力 分享進階教學擴散客村

為讓代代客家人都會說客語,客委會主委古秀妃今天在客語種子師資回流工作坊開幕時說,這是類似留學,融入文化、知識學習的進階版教學分享,50幾名老師將回到所在地擴散效應。

客委會從108課綱開始,透過十二年國教校訂課程、沉浸式教學兩種方式,將客語與客家文化元素融入學校既有課程,讓老師在原有的教學系統基礎上教學。

今天客委會在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校區舉辦「113學年度客語結合十二年國教校訂課程」種子師資人才培力回流工作坊,古秀妃抽空出席開幕式時表示,課程是長期且影響大,「回流」是再進一步精進教學方法跟技巧,讓不同學校老師互相分享經驗,這是很必要跟必須的。

談及「回流」工作坊的差異,古秀妃告訴中央社記者,就是把文化、知識等融入課程裡實做,舉例來說,她曾聽過課程主題是「水」,內容包含污水、河水等,老師就帶著學童去採集水,簡單抽離出裡面的生物、物質、細菌等,並告訴孩子怎麼用客語訴說這些水知識。

了解什麼是水後,她說,再談水資源的枯竭、利用等,又是另一個主題,可用融入客家村怎麼鑿井造圳、埤塘怎麼來的等,都讓孩童學會用客語講述。

對於記者提問全語言環境的學習模式,古秀妃說,這就是沉浸式教學,這次約50多名種子教師來學習,看似不少,其實不夠,因為全台約70個客家村,他們將回到所在地發揮擴散效應。

她說,曾見過種子老師分享在當地已有支持系統,當種子老師展開沉浸式教學後,學校主任看了很感動,就再帶著其他老師來學習。

除了客語表演活動啟發興趣、融入課程深耕長遠的影響力,如何讓客家家庭在日常中跟歐洲人一樣,英語、母語兼顧,古秀妃說,客委會有舉辦活動表揚兩代間說客語家庭,要怎麼再往前推進,「激發家庭裡頭的語言意識」,是接下來要想的,啟發「語言意識」最重要。

她也分享,客委會每一年都會帶獲表揚績優的教師前往語言復振有成的海外取經,例如英國威爾斯語、紐西蘭毛利語的案例,要持續努力讓客家人更深入領會自己的文化,以啟蒙文化主體性、激發語言意識。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